李加和+朱利平


【摘要】 目的:觀察分析常年性變應性鼻炎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將筆者所在醫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8例常年性變應性鼻炎患者,根據不同的治療方案分為對照組(采用單純西醫治療,59例)和治療組(在常規西醫治療基礎上采用中藥小青龍湯合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59例),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治療半年后復發率及治療前后腫瘤壞死因子γ(TNF-γ)、白細胞介素12(IL-12)、免疫球蛋白E(IgE)等指標變化情況。結果:治療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6.6%)顯著高于對照組(88.1%),且治療組患者治療后半年復發率(23.7%)顯著低于對照組(42.4%),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IL-12、TNF-γ指標水平相對于治療前均有所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IgE水平相對于治療前均有所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組患者治療后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常年性變應性鼻炎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可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可降低復發率,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常年性變應性鼻炎; 中西醫結合; 療效觀察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5.05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5-0103-03
變應性鼻炎是臨床耳鼻喉科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包括季節性鼻炎及常年性鼻炎兩種類型,常年性變應性鼻炎患者往往表現為鼻塞、連續噴嚏、突發性鼻癢、流涕等癥狀,有的患者嗅覺會減退[1]。一般常年性變應性鼻炎患者的病程比較長,而且發病不是很規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患者的生活及工作。當前臨床主要采用藥物治療,但是并沒有取得非常理想的治療效果,近年來越來越多學者開始嘗試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案治療常年性變應性鼻炎,且取得了相對滿意的治療效果[2]。為進一步探討分析常年性變應性鼻炎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臨床效果,本文回顧性分析了筆者所在醫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8例常年性變應性鼻炎患者,分別采用單獨常規西藥治療及聯合中藥小青龍湯合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觀察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選自筆者所在醫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8例常年性變應性鼻炎患者,同時排除了合并鼻竇炎患者、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鼻竇或鼻腔畸形患者、合并嚴重免疫系統疾病或心肝腎臟器功能不全患者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婦女?,F根據不同的治療方案將118例患者分為對照組(59例)和治療組(59例),對照組中男38例,女21例;患者年齡18~68歲,平均(33.1±3.5)歲;病程1~20年,平均(4.8±2.4)年。治療組中男36例,女23例;患者年齡18~68歲,平均(33.5±3.2)歲;病程1~20.4年,平均(5.2±2.2)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應接受健康宣教,指導患者盡可能避開過敏源,養成健康、規律的作息習慣,平時應戒煙、戒酒,適當運動。對照組患者給予10 mg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療,1次/d。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中藥小青龍湯合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具體中藥方如下:炒白術15 g,白芍15 g,黃芪15 g,黨參15 g,茯苓15 g,當歸15 g,銀柴胡10 g,升麻10 g,干姜10 g,桂枝5 g,麻黃5 g,炙甘草5 g,細辛5 g。上述中草藥1劑/d,加水煎煮取450 ml藥汁分早中晚3次溫服。兩組患者均以治療1個月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臨床療效評價標準,顯效:患者主要臨床癥狀很快得到改善甚至消失,僅偶爾復發;有效:患者主要臨床癥狀得到一定改善,復發次數有所減少,復發時臨床癥狀減輕;無效:患者主要臨床癥狀并沒有得到明顯改善,經常復發。總有效=顯效+有效。
統計兩組患者治療半年后復發率,同時應測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腫瘤壞死因子γ(TNF-γ)、白細胞介素12(IL-12)及免疫球蛋白E(IgE)等指標變化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通過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治療半年后復發率對比
治療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6.6%)顯著高于對照組(88.1%),且治療組患者治療后半年復發率(23.7%)顯著低于對照組(42.4%),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gE、TNF-γ、IL-12等指標變化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后IL-12、TNF-γ指標水平相對于治療前均有所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IgE水平治療后相對于治療前均有所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組患者治療后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常年性變應性鼻炎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多發性疾病,該種疾病發病主要是由于特應性個體和致敏原接觸所致[3]。機體一旦和致敏原接觸后會釋放大量由IgE介導炎性介質(以組胺為主),而且細胞因子、促炎細胞及免疫活性細胞等也會參與到整個病變過程,進而使鼻黏膜產生慢性炎癥反應。根據鐘柳娜等[4]的研究表明,特應性個體的體內可能含有大量T細胞可生成白細胞介素,從而增加IgE的合成量。IL-12一方面對于人體T細胞增殖具有良好的調節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誘導TNF-γ的合成,進而阻礙合成IgE抗體。因此,可以通過測定TNF-γ、IL-12及IgE等指標變化情況判斷患者治療效果。目前,臨床主要采用環境控制、健康教育、免疫治療以及藥物治療等措施治療常年性變應性鼻炎患者,本次對照組患者采用的氯雷他定片對于組胺H1受體具有競爭性抑制作用,可有效抑制變態反應,從而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雖然可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一旦停藥后很容易復發,遠期治療效果并不是很理想[5]。近年來隨著中醫學研究的不斷發展,很多學者發現中藥在抑制變態反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田楠[6]認為,常年性變應性鼻炎應屬于祖國中醫學中“鼻鼽”的范疇,根據《劉河間醫學六書》中記載“鼽者,鼻出清涕也”及《證治要訣》中記載“清涕者,肺寒所致”,該病的病變位于鼻,但病位在于肺,而且和脾腎等臟器有關,其病理機制主要是由于患者肺脾氣虛,衛表不固導致的。因此,應采用補脾溫肺的藥方治療[7]。本次治療組患者采用的小青龍湯合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方中白術、黃芪主治表虛易感風邪者,且經過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兩種中草藥均有利于提高機體免疫能力,抑制過敏性炎癥反應。白芍也具有養血斂陰和營的效果;桂枝、麻黃可溫肺行水、祛風散寒;茯苓、當歸可養血健脾;銀柴胡配伍黃芪可升舉陽氣。總之,小青龍湯可起到溫肺化飲、解表散寒的效果,補中益氣湯可起到健脾益氣的治療效果,兩藥方合用可達到健脾益氣、溫肺固表的效果。
本次研究表明,治療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8.5%,半年后復發率也比對照組低18.7%,兩組患者治療后IL-12、TNF-γ指標水平相對于治療前均有所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IgE水平治療后相對于治療前均有所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組患者治療后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和王日榮[8]的研究報道基本相符。由此可見,常年性變應性鼻炎患者采用西藥聯合小青龍湯與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的效果相對于單純西藥治療更優。
綜上所述,常年性變應性鼻炎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可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可降低復發率,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梁超,姜濤.自血穴位注射治療變應性鼻炎及對患者血清IL-12和TNF-γ的影響[J].中國針灸,2012,32(12):1077-1080.
[2]程雷.變應性鼻炎的特異性免疫治療[J].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2011,25(5):33-35.
[3]王丹丹,皇甫輝.鼻炎寧顆粒輔助治療變應性鼻炎的臨床觀察[J].世界中醫藥,2012,7(3):201-207.
[4]鐘柳娜,沈毅,關偉,等.小青龍湯合防風通圣丸治療常年性變應性鼻炎80例[J].北京中醫藥,2012,31(6):456-457.
[5]趙崢睿.針刺結合推拿治療脊源性變應性鼻炎臨床療效觀察[D].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2014.
[6]田楠.針灸治療變應性鼻炎療效及對鼻腔黏液纖毛傳輸功能影響的臨床觀察[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3.
[7]方美善,竇逾常,姚嵩梅.天灸療法治療常年性變應性鼻炎的臨床研究[J].中國針灸,2014,34(10):857-860.
[8]王日榮.針藥結合治療常年性變應性鼻炎的辨證論治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