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鼎華



摘要:近幾年,“高考零分作文”的相關信息通過網絡渠道,迅速進入大眾的視野,成為網絡上受追捧和熱議的評論焦點。而各方對于高考零分作文的態度卻褒貶不一,站在了各自的立場發表看法,形成了熱烈的氛圍,從而使得“高考零分作文”的受關注度直升不減。選取“教育機會不平等”的角度,來解析高考零分作文產生的方方面面,也透過高考零分作文及其受追捧的現狀,觀察其反應出的教育分層的新的現象。
關鍵詞:“高考零分作文” 社會心理 教育問題
一、背景解析
“高考零分作文受追捧”這一現象,從本質來說,包含了兩個方面的信息。一個是高考零分作文的存在和內容,一個是其受追捧的狀況。而這個現象值得關注的地方也正是在于后者:高考零分作文產生并不奇怪,然而大眾對于其持續的關注和討論、追捧才奇怪。
1.高考零分作文背景剖析
這里對高考零分作文進行分類,看其到底存在什么共性的問題,并且對比高考評分作文的標準找出其被評為零分的原因。從《別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1、2、3合集)》當中抽取30篇(覆蓋2004年至2009年的高考)高考零分作文作為樣本,在語言、內容、寫作動機、家庭背景這幾個方面進行剖析。
(1)語言方面。可以從其是否表意和語言表達兩個方面分析。
可以看出,大部分的高考零分作文中,純粹“娛樂”不表達主題的占少數,能條理的表達但口語化現象嚴重。
(2)內容方面。可以將內容歸類為揭露社會問題、表達對教育的不滿、無鮮明主題這幾個方面,參見下表。
總體來看,高考零分作文的內容中,表達對于教育不滿的超過半數,所占比例較大。
(3)寫作動機方面。這項是針對高考零分作文是否帶有消極態度和“反抗”情緒,一般將明顯帶有對評卷教師的諷刺話語的文章看作并不想在高考作文取得高成績的考生。據此,將其分為積極參與高考和消極參與高考兩類型。例如,消極參加考試在作文中的體現就是:“我覺得在中國就是這樣。所以我寫這篇作文,目的就是零蛋,希望結果也是零蛋,這樣我‘想不上大學就不上大學的愿望就能實現了”。
(2)評論方面。追捧針對高考零分作文不同的方面,即語言還是內容,有著不同樣的評論。
以上就是高考零分作文受追捧現象的整合與剖析。從中可以看出:高考零分作文語言口語化,內容表達對教育和社會的不滿,多為消極參與考試,且城市考生創作居多;而且,追捧者站在不同的立場,給予了不同的評論,正反兩方面的態度皆有。
二、提出假設
“高考零分作文受追捧”這一現象,隱含了兩個重要的關鍵點需要意識到,一個是這些高考零分作文的考生背景,從我們可以推斷出的考生家庭背景中我們發覺城市考生的比例居多。另一個是追捧的熱潮主要通過網絡途徑進行,并且整合的書籍并非普及類型,只是在城市當中散播較多。而另一個附加的現象就是高等院校中,農家子弟的比例卻越來越少,這樣形成的現象就是,高等教育機會擴展的背景之下,城市較之農村獲得了更多的地位型取向的教育機會,然而城市考生對于教育機會不平等的呼聲是最大的。說明對于教育機會的獲得來說,階層之間的差異在進一步分化,尤其是地位型取向的教育提供的院校的等級分化,更強調了各個階層對于高等教育機會的獲取的競爭。
所以,根據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兩個假設:
H1:“高考零分作文受追捧”現象的本質是社會各階層針對地位取向型教育機會的言論表達。
H2:地位型取向教育的內部分化使得城市劣勢階層對于教育機會的平等獲得愈發不滿。簡單的來看,按照對于地位型取向教育獲得的優勢大小劃分為三個階層,農村階層,城市劣勢階層,城市優勢階層。而他們三者中,農村階層對于獲得地位型取向的教育機會一直都在減小,然而農村階層在選擇教育時主要就以生存型取向教育為主,這樣也更使得他們在地位型取向的教育的競爭中進一步處于劣勢。而城市的優勢階層與劣勢階層主要在于社會已有的分層的區分,而這點又是通過父輩職業的影響和家庭教育環境的影響進行。城市劣勢階層對于地位型取向的教育中的教育不平等的呼聲最大,一種是認為教育機制的腐敗,而另一種是認為以學業成績為主的衡量不能作為衡量學生的標準。而這兩者正好對應了前面提及的劣勢的方面。
既然對于高等教育機會擴展與教育機會不平等的主題是以“零分作文受追捧”這一平臺提出的,接下來也繼續在這個平臺,對于提出的兩個假設做出論證和闡釋。
三、論證和闡釋
假設一:“高考零分作文受追捧”現象的本質是社會各階層針對地位取向型教育機會的言論表達。
上文只是簡單的以高等教育擴展的歷史與“零分作文受追捧”的歷史的契合以及高考零分作文內容中對于教育不滿的較大比例提出了這一觀點,還都較為牽強。還需要證實的是,“高考零分作文受追捧”的熱度是如何增強的。通過在搜索引擎的搜索,2004年至2010年高考零分作文的相關信息情況如下:
可看出,高考零分作文的關注度確實在逐年增加,并且尤其在2009年之后呈現了大幅的增長。并且從2004年至2010年的高考零分作文中逐年隨機抽取15個樣本,判斷對于教育機會的不滿的比例的分布情況。
高考零分作文受追捧,著實反映了在高等教育機會的擴展下,對于教育機會不平等的爭論和不滿愈發強烈,而高考零分作文本身的創作以及其追捧過程就成了這種爭論和不滿的表達途徑。
假設二:地位型取向教育的內部分化使得城市劣勢階層對于教育機會的平等獲得愈發不滿。
這點假設若以數據來顯示在前文的分析中已經基本闡述清晰了,在此節就選用從微觀呈現的角度加強論證。將選取部分的文章內容進行分析。盡管流傳到網絡上的大部分高考零分作文均是“偽作”,就是網民自行杜撰的,但這也正是通過一條備受關注的途徑來表達觀點。
這種地位型取向的教育的等級分化使得一部分高校提供的機會也逐漸轉變成生存取向型,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重點高校才具有大眾對其地位型取向教育的認同。所以城市劣勢階層在表達對于教育機會的不滿時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不認同地位型取向教育的分層結果,另一種就是不滿于地位型教育的獲得的選拔體系。
四、結論
在分析過后,將“高考作文受追捧”作為一個大眾針對教育機會不平等的表達途徑,闡述表達不滿的主要群體,并分析教育機會不平等的現狀。在信息的整理中,發現隨著地位型取向教育的內部的分層,城市中的劣勢階層對于地位型教育機會不平等的呼聲是最高的,并且針對其劣勢分別對于地位型取向教育的分層結果的不認同和對于地位型取向教育的選拔體系的不滿。所以,盡管網絡上很多的評價認為“‘審丑+好奇讓零分作文受圍觀”,但是這種追捧背后的社會心理機制并非如此簡單而“娛樂”。這是一種大眾的觀點的表達,而且“娛樂”過后不乏“真知灼見”。其反應的不僅僅是地位型取向教育機會不平等的問題,但這一點也是處于轉型中的社會最為關心的焦點。盡管,城市劣勢階層是對于教育機會不平等呼聲最為強烈的,然而真正的隱患卻不一定在于此,這種表達的平臺著實是必然存在的也是社會需要的。
參考文獻:
[1]劉精明.高等教育擴展與入學機會.社會,2006,(03):158.
[2]劉精明.中國基礎教育領域中的機會不平等及其變化.中國社會科學,2008,(05).
[3]誰讓高考零分作文成了“娛樂秀”.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