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益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大眾旅游時代已悄然到來,旅游業發展正在打破傳統旅游和現代旅游的邊界,向跨界、融合、聯動發展的方式轉變。全域旅游作為未來旅游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今年第一次出現在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充分印證了其發展潛力和空間不可限量。位于渝南黔北交匯處的南川,是一座典型的特色旅游區和生態宜居城。幅員面積2602平方公里,總人口70萬,是全國資源型轉型試點城市、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也是全市僅有的5個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之一。區內旅游資源質優量豐,綿延1300平方公里的金佛山,是世界自然遺產地、國家5A級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近年來,南川區充分發揮旅游和生態資源優勢,鎖定服務大都市區發展方向,以全域旅游化、景觀化為抓手,推動全要素融合、全產業互動、全社會共享,著力構建全景、全業、全時、全民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實現了旅游發展的裂變增長,旅游業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一、全區域優化空間布局
南川生態資源得天獨厚,全區森林覆蓋率51%,金佛山森林覆蓋率達到96%;境內海拔高差近1900米,立體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16.6攝氏度,是重慶近郊重要的天然氧吧。我們緊緊圍繞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充分發揮金佛山5A級景區和6個3A級景區帶動作用,跳出傳統旅游謀劃現代旅游,跳出小旅游謀劃大旅游,把南川作為一個大旅游綜合體來打造。堅持規劃先行,突出規劃引領,按照全域旅游化、景城一體化要求,高起點編制全域旅游總體規劃,完善城鄉聯動、要素聚集、功能完備的旅游體系,推動景點景區旅游向全域旅游拓展,著力構建“一山一園一城多組團”全域旅游空間格局。一是金佛山依托世遺、5A良好基礎,重點發展觀光游覽、科研科普、佛禪文化等旅游產品,著力打造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二是大觀園依托國家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重點發展生態農業與鄉村觀光、休閑、體驗,著力打造鄉村特色旅游度假區。三是中心城區重點圍繞旅游集散和配套,推進城市旅游和景城一體化發展,著力打造旅游名城集散中心。四是統籌推進神龍峽、金山湖、山王坪、龍巖湖、楠竹山等休閑度假旅游組團開發建設,引進奧地利AST奧悅滑雪、力勤國際賽車主題樂園等一批大項目。2016年,核心景區購票游客數量達到116.6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增長18%。
二、全產業互動相融相盛
突出目標導向,立足為重慶主城近1000萬人口提供綠色和生態產品,主動承擔主城功能溢出,優化調整旅游產品供給,盡量滿足游客多樣化需求。圍繞構建大生態、大城市、大產業,推動生態要素集中,突出生態因素引領,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旅、商旅、文旅融合發展。一是鎖定服務大都市發展方向。發揮區位優勢,以服務大都市人口為目標,投大城市所需,傾大城市所好,開發一批綠色、健康、休閑的旅游產品,延伸旅游產業鏈條。為避免與周邊區縣同質化發展,著力培育賽車運動、滑雪賞雪、中醫藥養生、休閑避暑、禪修文化等5大休閑旅游產品;重點推出金佛山世遺5A之旅、“十二金釵大觀園”、神龍峽水上漂流等旅游度假項目,吸引主城居民前來休閑度假。二是發揮“旅游+”整合帶動功能。以“互聯網+”理念引領“旅游+”產業發展,推動旅游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目前,全區已經形成休閑農業、森林旅游、度假旅游、旅游地產等品牌熱點和“旅游+體育”、“旅游+養生”、“旅游+文化”等新業態,有效提升了農業旅游、林業旅游、水利旅游等發展水平。加快實施金佛山第一農場、百草延年健康旅游產業園等一批低碳項目。弘揚金佛山佛教文化,打造全市首個中新合作項目——金佛山旅游文化產業園。三是突出鄉村旅游發展。投資15億元,在南平、木涼、河圖等鄉鎮規劃實施里隱生態農業觀光園、漢場壩觀光休閑養生園等10個特色生態項目,基本形成以旅游業為主線,串聯和整合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和旅游商品制造業的綠色生態產業鏈。特別是2016年推出的“十二金釵大觀園”,已經成為重慶鄉村旅游的重要名片。
三、全社會參與共建共享
堅持城景協同、主客共享,構建起政府、開發企業、居民、游客的利益均衡機制。一是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區財政每年安排2000萬元旅游產業發展資金、1000萬元旅游宣傳營銷專項資金,專項支持旅游業發展。二是堅持旅游產業全域覆蓋、旅游景區全域聯動、旅游產品全域優化、旅游線路全域統籌,各行各業圍繞全域旅游優化資源配置,各類媒體圍繞全域旅游全方位宣傳引導,形成濃厚氛圍和強大合力。三是各景區開發企業、旅游項目業主、旅行社等市場主體積極響應,精準捕捉、準確把握全域旅游發展趨勢和商機,積極主動參與全域旅游建設。四是廣大群眾圍繞全域旅游創業就業,形成處處是風景、行行+旅游、時時有服務、人人齊參與、個個都受益的共建共享格局。2016年,包括休閑觀光農業在內的旅游從業人數接近4萬人次,關聯產業從業人數突破8萬人次,旅游業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四、全領域保障發展要素
堅持資源要素圍繞全域旅游保障,人力物力向全域旅游傾斜,以市場為導向,整體提升旅游供給質量,努力營造良好的全域旅游發展生態。一是強化規劃保障。積極爭取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土地利用等相關規劃修編調整,全力保障旅游發展空間。二是強化基礎設施保障。完善城區至景區、景區景點之間互聯互通,打造多條全區旅游精品線路,規劃建設游客集散中心6個、景區停車位1.2萬個,以快捷交通構建暢快旅行,真正把零散景點景區串點成線、連線成片,促進旅游產業全域發展。加強供排水、電力、燃氣、通訊及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配套,把旅游設施和公共服務從景區景點拓展到全域,促進旅游要素和服務全覆蓋。三是強化服務保障。推動旅游接待設施擴大規模、提升檔次。建成高星級酒店20家,鄉村酒店、精品民宿、星級農家樂460家,全區旅游接待床位達到1.7萬個;發展布局一批特色餐飲名店、旅游商品店,培育鄉村集市8個,全面滿足游客入住和消費需求。全區所有景區景點和重要節點實現無線WI-FI、視頻監控全覆蓋。近三年來,全區旅游人數年均增長18%,旅游綜合收入年均增長20%。
五、全方位深化宣傳營銷
按照“政府搭臺、市場引領、展示特色、節儉高效”原則,每年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營銷活動。一是全力打造特色鮮明、富有地域特色的個性化全域旅游品牌形象,搭建旅游大宣傳、大推介、大營銷平臺,形成全域旅游宣傳營銷合力。二是充分利用新媒體、新技術打造立體營銷體系,運用微博、微信、移動互聯網等新媒體資源,提高運營質量,打造跨區域、跨平臺、跨終端的立體營銷體系。三是實施精準營銷,運用大數據等手段加強對旅游客源市場分析,提高營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四是開展鄉村旅游文化節等活動,制定優惠措施促進本地居民游覽本地景區,打造南川人民自己的旅游節日,有效拉動旅游內需。五是舉辦金佛山旅游文化節等大型旅游節慶活動,引進舉辦全國健身登山名山賽等體育賽事,以節慶和賽事集聚人氣、擴大影響。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生態是南川最核心的競爭力,是世代南川人民賴以生存的根本。只有厚植生態優勢,做優生態樣板,讓廣大群眾走上旅游路、吃上旅游飯、發上旅游財,努力實現生態美與百姓富的有機統一,才能對得起大自然的珍貴饋贈,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保護一方山水、造福一方百姓、推動一方發展。未來,南川區將繼續搶抓機遇,做好旅游文章,力爭通過2~3年的努力,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讓“佛山福地、大美南川”成為人人向往的旅游名城。
作 者:重慶市南川區人民政府區長
責任編輯:馬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