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猛
旅游產業是萬盛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重大產業和主攻方向。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經過20多年的艱辛探索和不懈努力,萬盛旅游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先后被確定為全國唯一的“國家資源型城市旅游轉型發展試點區”、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2016年2月又被國家旅游局列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萬盛將以全域旅游戰略為指引,大力發展生態旅游、體育旅游、鄉村旅游,建設運動休閑城、四季度假地。力爭到2020年,來區游客突破2000萬人次,旅游從業人數占就業總數比重30%以上,旅游業增加值占GDP比重30%以上,建成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一、全域統籌規劃布局
按照“城鄉一體、景城一體、全域布局、四季度假”的思路,突出生態文明、運動健康特質,精心編制《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和《“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推動旅游空間合理布局、更加有序。
科學劃分區域功能。從整體和全局出發,把萬盛566平方公里劃分為“一城兩帶兩區五鎮”空間布局。“一城”即美麗幸福旅游城市;“兩帶”即大黑山旅游精品帶(包括黑山谷、龍鱗石海、九鍋箐、天籟谷、奧陶紀、獅子槽、南天門、板遼湖八大精品景區,同時挖掘打造“黑山十二景”)、鄉村旅游聯動發展帶(包括青山湖國家濕地公園、綠水白龍湖現代農業園、天星特色民宿村落、廟壩農耕原鄉、板遼問茶文化園、涼風生態漁村等);“兩區”即黑山谷旅游度假區和魚子崗旅游度假區;“五鎮”即青年千年古鎮、石林苗族風情鎮、叢林三線文化鎮、金橋民俗文化鎮、關壩渝黔邊城五個特色小鎮。
明確差異發展定位。堅持差異化發展方向,明確各區域功能定位。萬盛城區主要彰顯旅游城市形象,體現“幸福萬盛”理念,建設城區都市休閑旅游集聚區;大黑山旅游精品帶主要推行“高山生態景區+休閑地產”、“旅游配套項目+休閑地產”開發模式,打造避暑休閑勝地;鄉村旅游聯動發展帶主要開發農業園區、民宿村落、農耕原鄉等景點,建設鄉村旅游核心組團;黑山谷旅游度假區主要突出避暑養生核心度假特色產品,打造復合型旅游度假區;魚子崗旅游度假區主要作為萬盛“景城一體”的重要支撐,著力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全域布局旅游產業。立足各鎮街功能定位和資源稟賦,根據“重點突出、聚落分布、游娛共享、四季皆宜”的特點,規劃形成金蝶湖、晉林廠海孔洞、青山湖、中心城市、魚子崗、奧陶紀、南青關走廊、板遼湖、九鍋箐和河溝、天籟谷、八角等10大旅游產業集聚區,著力發展都市休閑、高端度假、運動健康、溫泉度假、生態農業、文化創意、養生養老、工業旅游等產業,全力推動產業布局從旅游景區向8鎮2街全域延伸。通過旅游產業全域布局,切實形成“處處皆景、移步異景”、“平常之中蘊神奇”的全域旅游新景象。
二、全力打造景區景點
以特色品牌景區為核心,以鄉村、城市景區景點作補充,大力發展生態旅游、體育旅游、鄉村旅游,不斷豐富旅游產品,提升旅游核心競爭力。
提檔升級核心景區。堅持把核心景區作為全域旅游“引爆點”,進一步豐富參與體驗項目,做足地質科普文章,強化智慧智能建設,切實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提檔升級黑山谷、龍鱗石海兩大5A級景區,提質改造夢幻奧陶紀主題公園、九鍋箐森林公園等景區,精心打造青年匯巔峰樂園、南天門風雪世界、獅子槽自駕旅游環線、黑山谷健康綠道等項目,不斷豐富景區景點和旅游產品,打造全域旅游發展核心區、先行區。
提速建設鄉村景點。突出濕地旅游、體育旅游、生態旅游,加快推進“三湖一崗一村”生態文明和旅游目的地建設。圍繞“青山秀水·夢里鄉愁”打造青山湖國家濕地公園和濕地生態產業示范區;圍繞“問茶溱州·樂水板遼”打造板遼湖體育旅游示范基地;圍繞“叢林菌谷·綠水人家”打造白龍湖鄉村旅游示范基地;圍繞“魚子水鄉·天星村落”打造魚子崗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圍繞“生態涼風·夢鄉漁村”打造涼風“夢鄉村”。加快打造金橋尚古村落、天星民宿村落、廟壩農耕原鄉等一批高品質、多樣化的鄉村旅游度假地,實現鄉村旅游“移步異景、遍地開花”。
提質打造城市景觀。提升旅游城市品質,在“亮、凈、綠、藝”上下功夫,建設一批以濱河景觀、運動主題公園等景點為代表的時尚前衛、健康休閑、多元聚集的城市景區。按照旅游城市特征實施規劃建設改造,在城市重要節點、公園、廁所、停車場等植入健康休閑元素,加快城市公園和景觀設施建設,打造奧林匹克公園、“萬盛場”老街、全民健身冰上訓練營等城區休閑景點,努力把萬盛建設成為“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美麗旅游城市。
三、全速發展旅游業態
進一步發揮旅游在資源優化配置中的帶動作用,加快促進旅游跨界發展、產業深度融合,不斷豐富旅游業態,打造萬盛旅游新的品牌形象。
深入發展體育旅游。充分利用萬盛是國家體育產業聯系點和國家《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實施聯系點城市的政策優勢,大力創建全國體育旅游示范城市。深入實施全民健身戰略,加快打造1個全民健身中心,10個全民健身基地、100個全民健身公園、1000里戶外健身步道,建設運動休閑之城。圍繞全域旅游積極發展健身休閑業、競賽表演業、體育產品制造業,積極推廣體育運動、休閑健身為主題的旅游線路產品,廣泛開展體育旅游主題活動,形成萬盛旅游新的核心競爭力。
加快發展農業旅游。結合青山湖、黑山、青年、叢林等市級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圍繞茶業、獼猴桃、方竹筍、食用菌等特色農產品種植采摘,大力發展現代特色效益農業,推動農產品轉化為旅游地商品。深入挖掘特色村鎮、農村自然人文景觀等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旅游、觀光農業,實施森林旅游、民宿度假、特色村落、趣味性農事體驗等一批農業旅游項目,培育特色農林漁業旅游商品,定期舉辦鄉土農事節會活動,著力打造春問茶、夏觀荷、秋采果、冬賞梅四季特色景觀。
探索發展文化旅游。圍繞旅游開發挖掘地方文化資源,培育發展金橋吹打、紅苗文化、子如文化、三線文化、礦工文化等特色文化,弘揚運動健身、生態文明等時尚健康城市文化,形成較大品牌影響力。加強區級文化資源保護和展示,建設萬盛博物館和龍鱗石海地質博物館,開展兵工遺址、礦山公園、地質科普基地等文旅項目論證,推進文化產業旅游化、市場化。打造特色鮮明、藝術水準高的專場劇目,編排“萬盛印象”系列劇目,成功推出大型情景劇《最后的夜郎王》,積極創建市級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
四、全境配套基礎設施
按照基礎設施全域配套、旅游要素全域保障的思路,實施旅游基礎設施攻堅行動,著力將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從景區景點拓展到萬盛全境。
強化旅游要素保障。加快建成觀音寺提水工程,完成供水管網鋪設、設備設施改造和調試,確保大黑山片區旅游旺季供水得到保障;加快推進鯉魚河引水工程、松濤灣水庫等水利工程建設,有效解決新景區景點供水問題。升級改造旅游度假區水電氣、通訊等基礎設施,加快配電站及電網改造,推進大黑山片區天然氣小區全覆蓋,加大移動基站、光纜傳輸等通信設備覆蓋密度,確保電壓穩、供氣足、通訊信號無盲點。
優化旅游交通網絡。完善全域旅游交通網絡,配套旅游服務功能,推動公路景觀化、景區化,把道路建成風景道。加快建成叢黑旅游快速通道、黑山旅游公路復線等項目,大力推動渝黔高速擴能、江南機場建設,加大旅游環線公路改造,實施1000里戶外健身騎行道等項目;開通城際旅游快巴,構建旅游直達專線,建設交通換乘系統,努力構建覆蓋全區、支撐景區景點快捷聯通的現代立體交通網絡。
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全產業鏈,大力發展特色餐飲、主題酒店、旅游購物,健全高中低齊備的旅游接待體系,全面增強全域旅游配套服務能力。完善市政、金融、商業等公共服務體系,積極推進度假區、景區文化室和閱覽室建設,加大健身設施投放力度,豐富游客和度假居民生活。加快推進旅游集散中心建設,全面形成以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為中心,魚子崗、青年、叢林、八角集散中心為補充的“一大四小”全域旅游集散格局。從景區內外、城鄉一體全面推進“廁所革命”,確保旅游廁所標準化、農村改廁率達100%。
突出旅游智慧智能。實施旅游“互聯網+”,推進智慧旅游十大工程,開通重慶第一檔旅游交通廣播,推進有線寬帶全覆蓋,無線網絡全覆蓋,重要景區節點公眾WI-FI全免費,全面建成智慧旅游服務體系。完善旅游全景電子地圖,加快建設旅游政務網站、資訊網站、電子商務系統、大數據分析系統,建成全域旅游數據中心,提高智慧旅游服務水平。加快培育萬盛電商“O2O”體驗中心、“菜背篼”等電子商務平臺,著力構建城鄉電子商務服務體系,促進景城互動、城鄉一體。
五、全面改善管理服務
牢固樹立“游客至上”理念,實施旅游規范秩序攻堅行動,全面改善旅游管理服務,著力推動旅游發展從“粗放低效”向“精細高效”轉變。
加強旅游管理服務。堅持以游客滿意為出發點,把管理服務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實施黑山谷、龍鱗石海旅游管理服務國家級標準化示范項目,嚴格質量標準,規范旅游服務,確保國家5A級景區評定性復核驗收。開展“旅游規范秩序攻堅年”行動,實施“服務上山”,持續開展系列旅游服務提升活動和“六個一”志愿服務活動,有效提升萬盛旅游美譽度和游客滿意度。
深化執法體制改革。嚴格旅游行業建設及服務標準,組建服務質量暗訪隊伍,建立旅游服務質量通報及紅黃牌警示制度,加強旅游投訴處理,維護旅游市場秩序。加大旅游綜合執法改革,在全市率先設立旅游發展委員會,建立健全旅游警察、旅游工商、旅游巡回法庭、旅游綜合執法辦公室,形成“1+3+N”全域旅游綜合執法管理格局;按照“三中心合一”的思路,建立全域旅游數據中心、應急指揮中心、投訴中心,推動旅游管理從“單打獨斗”向“齊抓共管”轉變,從景點景區圍墻內的“民團式”治安管理、社會管理向全域旅游依法治理轉變。
強化社會綜合治理。建立全域旅游工作聯席會議、景區執法巡查、游客滿意度測評制度和質量監督暗訪機制,構建齊抓共管的全域旅游工作格局。完善誠信經營體系,建立涉旅企業誠信檔案,推動旅游行業誠信經營,營造行業新風。健全旅游安全預警信息發布制度、旅游景區突發事件應對處置機制、旅游安全隱患排查制度、旅游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等各類制度,提高旅游安全保障水平。
六、全程發力宣傳營銷
加大營銷投入,創新營銷方式,推進產品營銷與目的地推廣有效結合,努力構建“政府支持、部門協同、企業聯手、媒體跟進、游客參與”的大營銷格局。
加強形象營銷。優化媒體營銷結構,重點圍繞國家、市級媒體重要版塊、重點時段投放形象廣告,對大型商圈、知名連鎖賣場及餐飲品牌、戶外媒體等實行精準營銷,提高產品知名度。充分利用微博、微信、APP客戶端等新媒體、自媒體開展營銷,推動網絡營銷全覆蓋。積極創新營銷方式,探索與知名電視欄目、地方綜藝品牌及知名影視劇開展合作,全面展示萬盛“運動休閑城、四季度假地”旅游目的地形象。
加強活動營銷。認真研究淡旺季營銷問題,創新思路和方式,加大營銷力度,推動四季度假取得突破。圍繞重要節會、賽事活動等方面持續發力,精心舉辦黑山谷高山國際巨型氣球節、青山湖國際跑步節、“黑山谷杯”國際羽毛球挑戰賽等活動,創新舉辦龍鱗石海國際定向錦標賽、“海枯石不爛·等你六億年”愛情家庭系列活動、板遼湖國際垂釣節、南天門冰雪節等,進一步找準市場引爆點,確保季季有主題、月月有活動、周周有亮點,不斷掀起萬盛旅游宣傳新高潮。
加強產品營銷。加強生態旅游、體育旅游、養生旅游、鄉村旅游等線路產品設計,積極培育水利旅游、文化旅游、工業旅游、商貿展會旅游及民俗、禪修旅游等新業態,開發包裝自駕、親子、房車、暑期等特定需求線路產品,實現市場細分,最大程度滿足游客需求。認真參與研學旅行標準制定,創建全市首批校外研學基地、全市唯一全域旅游研學旅行基地。開展“全域旅游·家鄉美”為主題的歌曲、文學、攝影、微電影等文藝創作,全面展示全域旅游成果,營造全域旅游、四季度假濃厚氛圍。
作 者:中共重慶市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
責任編輯:馬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