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穎
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項目聚焦“現代服務經濟”和“現代互聯互通”兩大主題,在航空、物流、金融和現代通訊技術四大領域中,進行示范建設合作。尤其是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明確要求建設“兩高地一樞紐”背景下,項目如何深度融合重慶自貿區和全市其他開放平臺形成發展合力,是下一步需要謀劃的重大課題。
一、從泛亞格局中重新認識項目意義
(一)亞太經濟格局與中國西部開發更深度融合。新加坡是亞太金融中心和新技術高地,同時也是商貿物流和航運中心,在亞太區域格局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中國與東盟全方位互聯互通進一步加深、泛亞鐵路建設和CAFTA等項目進一步推進,中國西部的地理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重慶作為中國中西部目前唯一的國家中心城市,在中國—東盟經濟體中處于幾何中心。中新第三個項目落戶重慶,正是兩國政府著眼于區域發展格局的長遠謀劃,通過“現代互聯互通”的思路進行先期示范建設和合作探索。
(二)國家重大戰略在西部開放中更精準發力。隨著“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開放戰略上升成為國家戰略,對西部地區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而西部發展的短板非常明顯,資金、物流、技術是稀缺性資源,而中新項目圍繞兩大主題、四大領域開展,是經過精心考慮的,突出要解決困擾西部發展的瓶頸制約因素。重慶是運營中心,做的是示范建設,探索出來的經驗是要輻射西部、著眼長遠、厚植發展優勢。
(三)重慶發展戰略與世界優勢資源更緊密結合。重慶市第五次黨代會為以后一段時間重慶的經濟社會發展制定了戰略,指明了方向。新加坡是世界級的中心城市,其優勢資源包含了世界級的金融中心,有強大的資本運作經驗;世界級的物流中心,有卓越的物流運輸、碼頭管理、口岸經濟、現代貿易的管理服務經驗;世界級的總部經濟聚集地,有三分之一的500強企業全球總部和亞太總部以及26000家跨國企業總部,近些年又探索出國際創業孵化的成功經驗;世界航運中心,樟宜機場的航線開發、航權利用在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世界科技中心,擁有的高新技術專利全球領先,全領域教育、醫療融匯東方和西方特色,是享譽世界的智慧城市。這些優勢資源必將助力重慶下一步發展。
二、從項目進程中深挖重慶優勢
(一)重慶卓越的區位優勢。重慶處于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Y字形交匯點,地理區位優勢不可復制。建設長江上游航運中心、打造內暢外聯的綜合立體交通體系、暢通向東通江達海大通道、構建向西國際陸路大通道的條件更好,兼具長江黃金水道、渝新歐國際通道、“四個三合一”開放平臺等優勢資源。
(二)開放積淀的先發優勢。直轄以來,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積淀成了先發優勢:戰略方面,五大功能區發展思路體現了五大發展理念,建設的深入推進使得重慶在西部的區域組織能力更強,經濟輻射范圍更大;金融方面,重慶金融體系完善、融資渠道多元、要素市場完備,金融發展環境優良,先后獲批QFLP、跨境人民幣基金、離岸金融結算、外商投資企業資本金意愿結匯等多項先行政策,功能性金融中心正在形成;航空方面,江北機場的旅客數量和貨物吞吐量逐年提高,江北機場區別于國內其他機場的獨特優勢是軟硬件升級發展具有戰略空間。
(三)集群發展的產業優勢。重慶是國家重要工業基地,業態豐富,功能完善,而“現代互聯互通”和“現代服務經濟”需要建立在強大的制造業基礎上,重慶具有獨特的優勢。重慶2016年工業總產值突破2.6萬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突破2700億。“6+1”產業集群初步形成,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形成了高端化、配套化、集聚化,推動了產業集群發展。先進制造業廣泛聯系金融、物流、航空、技術有利于形成現代互聯互通和現代服務業在區域發展中雙輪驅動的局面。
三、在自貿背景下探索更多可能性
在自貿區落地背景下,通過項目建設新加坡和重慶實現資源融合,更重要的是以創新思路孕育更多可能性。通過現代服務經濟示范合作,有建設成為以總部經濟、融資租賃、結算中心為特色的國家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的可能性;通過航空示范合作,有建設成為以航線覆蓋更寬、航權利用更深、產業延伸更強為特點的世界一流空港和航空城市的可能性;通過物流示范合作,有建設成為南暢北聯、通江達海、快速高效為目標的亞歐重要物流樞紐的可能性;通過科技人文示范合作,有建設成為以服務民生、惠及發展、促進技術轉移為特點的國內一流科技和教育人文高地的可能性。
作 者:重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責任編輯:張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