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蜀海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全面、準確、及時掌握建設項目大數據對增強政府決策管理科學性、增強公共服務能力、提升項目管理服務水平等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搭建政府投資項目綜合監管大數據平臺,有利于解決多頭監管、監管不到位、監管成本高等問題,有利于對投資宏觀調控的信息及時把握,有利于解決投資管理領域長期存在的信息缺失、不準確或不及時的問題。
一、政府投資項目大數據存在的問題
(一)未形成大數據格局
一是政府部門各自為政,數據割裂。政府投資項目必須按照基本建設程序形成的一套科學方法管理。發展改革部門、財政部門、建設行政部門、公共資源交易機構等部門根據自身職能職責對項目進行審批和管理,在此過程中,根據自身需要建立了局部的數據庫,但由于職能局限,缺少統一規劃,缺乏統一的標準,各自為政建立獨立信息庫,有機一體的數據前后割裂,形成的數據資源標準化、準確性、完整性低,利用價值不高,形成“信息孤島”,且數據開放程度不高,不具備大數據形成條件。比如:我市在建設項目立項、初設、可研審批,預算控制價審查,項目招投標,項目驗收和績效評價等方面都需要聘請專家,而發改、財政、工信、建設、審計等部門都建立了相關“專家庫”,但都是各自為陣、互不溝通。另外,建設項目在概算、預算和結算編制和審查過程中,都需要使用和形成大量的材料價格信息,而這些信息往往分散在建設、價格、財政、審計等部門,不能形成有效的數據資源共享。
二是建設管理電子數據處于“刀耕火種”原始狀態。政府投資項目主要由各大投資集團負責建設,由于相關法規沒有強制性要求,以及行業特點不同和管理水平高低不等,各大投資集團基本按照建設項目檔案管理規定形成紙質檔案資料,對建設管理過程中應形成招投標電子數據、合同臺賬和變更臺賬電子數據、現場管理資料及檔案資料相應電子數據、隱蔽檢查及現場檢測影音資料電子數據等,完全是隨意性管理,電子數據處于零散、雜亂甚至是缺失狀態。各大建設集團沒有規范管理的意識,更沒有建立規范標準,統一格式數據庫的主動性,造成原本最直接、最有效、最關鍵的項目管理資料只能是處于原始紙質記錄,無法形成有效共享的大數據局面。
(二)未實現大數據動態管理
由于各部門職能割裂,以及項目管理大數據的“原始”狀態,建設管理過程就沒能形成大數據實時動態管理。市領導最關心的項目進度、投資完成、重大變更等情況,還得另起爐灶,通過發改委牽頭、各行業部門協調、項目業主上報數據方式掌握,不僅效率低下,數據的真實可靠性也不能保證,市領導及時決策和部署受到極大限制和影響。
(三)缺乏大數據統一監管平臺
目前,政府投資工程不僅管理模式上存在缺陷,而且監督機制還不夠完善,政府投資工程處于“重建設、輕管理,少論證,無評估”的狀況。盡管紀檢、監察、計劃、財政、建設、審計和工程項目的使用部門等都對政府投資工程運作過程進行了監督,但在實際的管理中由于是多頭監管,沒有建立綜合監管體系,沒有搭建綜合監管大數據平臺,出現監管不到位、監管成本高、監管效果差、制度不健全、責任不明確、措施不落實的問題。一旦建立了統一有效的監管大數據平臺,大數據積累到一定程度后,潛在價值將有所體現。比如項目進度管理、造價管理和變更管理能得到有效監控,能起到及時預警效果和實時決策調整作用;同類型數據的匯集,為項目的后評價提供數據支撐,為以后的同類型項目決策提供科學數據依據,項目監管將更為快捷有效。
(四)加大違法違規處理難度
目前政府投資項目由于各種大數據隔離和分散狀態,沒有形成數據聚集效應,對于假借掛靠資質投標、圍標串標、虛假招標、低中高結、隨意變更、違法轉包等違法違規行為,沒有足夠的數據支撐,查處難度無形加大。
(五)落后于形勢發展的需要
一是國家發改委提出“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加快建設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橫向聯通各個部門,縱向貫通各級政府,推進網上受理、辦理、監管‘一條龍服務,做到全透明、可核查,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而我市建設投資項目審批監管平臺還未建立;二是我市關于進一步規范國有資金投資項目招標投標活動的要求也明確要求信息集中統一公開,要求按照工程建設項目、機電設備采購、政府采購領域劃分,分別將信息抄送市城鄉建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同時統一集中到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電子交易公共服務系統進行公開,就是明確要求建立統一的大數據平臺;三是四川省成都市已于2012年抓住工程建設關鍵環節,建立了四個電子監管系統,對政府投資項目實施全過程動態監管,初步建立了政府投資項目監管長效機制,保障了政府投資項目的高效、優質、廉潔;湖北省武漢市政府于2015年啟動了“武漢市政府投資項目綜合監管系統”的建設,系統包括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和監管兩大功能部分,連通政府投資項目運行過程中涉及到的各管理部門、監督部門和建設責任單位,以大數據的方式整合運用建設項目的基礎信息、決策信息、建設過程數據和財務管理信息。
二、對策和建議
(一)統籌建立統一監管平臺
由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在國家發改委“建設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基礎上,結合我市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平臺建設的實際,考察學習其他省市建立統一大數據監管平臺的先進經驗,以搭建我市“政府投資項目監管大數據平臺”,平臺應包括政府投資項目管理、監管和數據報送上傳三大功能部分,連通政府投資項目運行過程中涉及到的各管理部門、監督部門和建設責任單位,以大數據的方式整合運用建設項目的基礎信息、決策信息、建設過程數據和財務管理信息,按部門職能開放權限使用。通過大數據平臺綜合監管,可以徹底改變以往政府投資項目發改、財政、建設行政部門以及審計、監察等相關部門各自為戰,相關信息共享不暢的弊端。所有職能部門均可以通過監管系統與其他職能部門共享監管信息,形成對項目建設行為全程監控和總體評價。
(二)建立專門管理機構
在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下設政府投資大數據資源專門機構,一是統一標準并對現有數據資源進行整合。一方面要進行縱向信息系統整合,在上下級政府部門之間,利用多級網絡和中心數據庫,構建統一的信息平臺。另一方面,進行水平的電子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實現跨部門的政府信息資源共享和政務協同;二是統一管理和日常維護建設項目大數據庫,確保大數據及時填報和及時更新。
(三)建立完善綜合監管機制
制定綜合監管辦法,理順投資主管部門、發展改革、財政、監察、審計等部門的監管職責和關系,明確政府投資各個環節監督管理的目標和責任,防止職能交叉、監管缺位,實現對政府投資運行的全過程監督;制定“大數據”管理辦法,做到“大數據”管理有法可依,讓數據開放和數據挖掘走向法制化軌道,規范各職能部門業務統計信息的生成、挖掘和流通速度,提高業務信息的質量。從組織保障、數據采集、數據共享、數據應用等方面入手,建立部門聯絡、分級管理、信息保密、授權使用、考核激勵以及平臺日常管理等一系列機制。
(四)建設信息全過程構建
應將政府投資項目整個生命周期納入系統進行網上實時監管,包括前期手續辦理、招投標信息、建設施工資料、竣工驗收、審計結算、項目移交等,均應形成統一的或者專業的電子數據。平臺應配備全景地圖、項目進度、節點報表等功能,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需要在項目建設的各個節點及時錄入完成情況信息,確保監管單位能在第一時間掌握項目進展情況。同時強化高風險環節重點監管。系統對政府投資項目建設管理過程中暴露出來的主要問題,應重點強化工程變更、執行、招標等廉政風險較高環節的監管功能。
作者單位:重慶市審計局
責任編輯:馬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