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 王鐵 孟芳
摘要:黑龍江省是我國農產品產量較大的省份,自然條件得天獨厚,農業技術力量雄厚,是重要的商品糧產地。然而受小農經濟的影響,大多數農民還一直堅守傳統的流通模式如“農民+批發商”“農民+市場”“農民+經紀人”“農民+龍頭企業”等。傳統的流通模式手續多、本錢高、消耗多,因而很多地區出現了“買難賣難”的現象。應加強電子商務意識,提高農產品生產和流通的現代化水平,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專業人員培訓,發揮政府的指導作用,建設農產品流通平臺。
關鍵詞:農產品;電子商務;農產品流通
中圖分類號:F724.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7)04-0047-03
2016年是全面深入改革的緊要之年,在哈爾濱召開的黑龍江省農業工作大會上提出,要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推廣,快速發展“互聯網+農業”。2016年黑龍江省要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經營主體,加強農戶與消費者的協作能力,大力促進農戶自主創業,加快現代化農業生產體系的搭建。加快電子商務推進強度,使鄉村農作物與電子商務完美結合,提質增效,穩糧增收。現代信息技術地不斷發展也使得電子商務成長起來,更是給大家的經濟和生活都帶來了不可小覷的影響。同時,互聯網不僅讓流通模式不斷創新,還改變著人們的交易方式,新的貿易形勢不斷形成。
一、農產品電子商務流通模式的發展現狀
(一)黑龍江省農產品傳統流通模式現狀
據相關部門統計,自從改革開放以來,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已覆蓋全省114個城市,97個農村地區。黑龍江省農產品流通模式也有了新的改善,而且每種模式都有自己的特點,筆者針對五種比較典型的流通模式進行分析。
1.“農戶——市場”模式。是常見的直接流通模式,主要是產品銷售過程中不經過任何其他環節就把農產品直接賣給消費者的流通模式。這種流通模式是消費者與農戶直接進行面對面的現貨交易,銷售渠道的范圍小。而且,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黑龍江省農產品產量一直持續增長,其中黑龍江省糧食產量占國家糧食產量比重逐年增加,2015年比重已達到11%,可見農業發展潛力巨大。
2.“農戶——經紀人”模式。是指農戶通過中間人介紹進入市場進行農產品銷售,該模式是以中間人為中介,而且一般情況下,中間人與農戶的關系也是非常松散的。我國農民的規模分布非常散亂,所以在農產品流通上具有絕對的弱勢地位,極大程度上限制了農產品在市場上的高效流通。農戶中間人作為農戶和市場之間的橋梁,主要為農戶提供信息的傳播、產品的營銷、農產品的運輸等中介服務。
3.“農戶——批發商”模式。是指農戶通過批發商進行農產品銷售,批發商在農產品的產地進行跨區域采購,這個模式的特點是可以大批量的進行農產品流通,但是價格上可能要相對較低。這種流通模式規模較小、數量太多、組織化程度偏低,這也造成了農產品流通復雜的必然因素。農戶與批發商之間關系不穩定,利益沖突激烈,批發商故意壓低農產品價格,導致農戶盈利太小。
4.“農戶——龍頭企業”模式。這種“契約型”農產品流通模式對于農戶來講,不僅能獲得穩定的銷售渠道,還減少了風險,使農戶收人穩定,同時也可以帶動產業鏈的發展。但是個別農產品具有特殊性,無法正常進行工業化生產,無法形成規模經濟,而且會導致企業的管理成本過高。隨著農業產業化的進程,“訂單農業”違約率達80%,農戶與企業對接的模式矛盾層出不窮,繼而出現了契約的“不平等性”。
5.“農戶——超市”對接模式。“農超”模式是指挖掘超市自身的長處,對農產品進行加工和流通,同時給農戶提供市場供求關系、物流和銷售方面的信息。很多國家都是采用的“農超”模式,它加快了農產品現代化流通的進程。但是,許多超市不具備自己采購的業務能力,很多超市都是送貨上門,直接與農戶對接,運輸成本高,所以超市在“直采”方面臨重大的挑戰。而且,我國農戶分布散亂,生產的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不夠,甚至質量不能得到保障。
(二)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商務逐漸發展起來,自從阿里巴巴興起之后,在中國就出現了一條不同的商務模式,這也給農產品帶來了新的生機。在2010年,僅有3%的私人消費來自于網絡購物;2015年,中國網民總數幾乎翻了3番,已達到4.11億,而私人消費只占網上消費總數的15%。2015年的“雙11”活動中,僅僅24小時內,全網總銷售額達到1229.4億元,產生快遞包裹數達到6.8億個。這相當于每秒成交額高達142萬元,僅僅“雙11”這一天每個中國人消費88元,如果僅僅按照每個快遞包裹0.5米來計算的話,連一起就可繞赤道8圈半。從CNNIC《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表》中看出所有指數都呈上升狀態,這無疑對于我國電子商務的成長也是一個好消息。從2014年開始,國家在個別省份啟動農村電子商務綜合示范工作,黑龍江省被國家列為重要省份之一。2015年,黑龍江省有8個縣入圍到農村電子商務試點,至此有15個縣被國家定為農村電子商務綜合示范縣,國家給每個示范縣補助補貼2000萬元,共計3億元。
據黑龍江省農業信息中心計算,黑龍江省已全面籠蓋了農村信息網絡,全省農業信息服務網絡覆蓋率達到了97%,農產品電子商務系統已基本建立。由實際情況來看,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進行農產品的買賣交易,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據黑龍江省農業信息網歸納,全省13個市,90%以上的公司搭建了機房,一半以上的公司還有了自己的網站,通過計算機網絡、機頂盒、電視等多種形式,搭建了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系統。黑龍江省涉農網站將近兩千個,以農業信息網為例,在首頁上就會有“生態龍江——黑龍江農業電子商務平臺開通運行”,還有“電子政務平臺”,可見電子商務在黑龍江發展飛快。在農業信息網上,一些特色農產品在網上進行交易,給農戶節省了營銷渠道的環節和時間成本,使市場的供求達到平衡,減少買難賣難問題。
二、農產品電子商務與傳統流通模式對比的優劣勢分析
(一)優勢分析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電子商務也是家喻戶曉,隨之而來的就是網站給人們帶來的便利。電子商務與農產品流通的完美結合,為流通模式帶來新的機會,同樣深受大家的喜愛,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也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1.降低采購費用。在電子商務下,采購過程直接在網上進行,而賣家只需要接單發貨就可以,買家只需要等貨物到達就可以了。而且通過網購,可以接觸到更廣范圍的供應商,選擇渠道也會增多。所以和傳統的流通模式相比,電子商務不光可以給買家提供多選擇的渠道還能節省采購成本。
2.縮短供應鏈。電子商務把供應鏈縮短到供銷雙方直接進行交易,改變了傳統的流通結構,不僅、使農產品流通趨于專業化,還大大提高了社會效益。電子商務用互聯網把供銷雙方緊密連接起來,方便農戶及時準確地掌握產品銷售信息和市場供求狀況。
3.加快流通速度。電子商務通過改善流通渠道,收縮了農作物供應鏈,大大地減少了庫存,使農產品高效流通。電子商務模式是讓供銷雙方直接對接,縮短了中間環節,也直接降低在成本和時間精力。師且電子商務家喻戶曉之后,物流產業便進入黃金時代,也給流通帶來了難得的機會。
4.傳統流通模式的電子化改造。電子商務興起后,1688作為首個批發網站;備受關注。如在1688上搜索黑龍江木耳,不僅選擇多,還會有買賣雙方的相關介紹,有利于農戶對市場進行分析。電子商務的發展給傳統流通模式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同時也給廣大農戶帶來了方便,讓黑龍江省農產品進行高效流通。通過黑龍江農業信息網數據顯示,電子商務明顯給農產品帶來了經濟效益。
(二)劣勢分析
雖然近年來農村網民的數量在增多,但大多數的農戶還是缺少一定的電商知識,所以在農產品電子商務方面比較生疏,比較熟練于傳統的流通模式。在某些方面電子商務相對于傳統流通模式還是具有一定劣勢。
1.電子商務標準化程度低。‘標準化是商品能夠在商場上大規模流通的必要前提之一,然而目前黑龍江省乃至全國都面臨這個問題。黑龍江省農產品種類多、數量大,而且由于農產品具有特殊的屬性,不能像服裝、鞋子等其他產品那樣進行標準化生產與銷售,且品質難以控制,也無法對產品的詳情進行描述。
2.電商物流配送。農產品電子商務之間的買賣,需要強大的物流系統做后盾。黑龍江省的物流系統主要遇到了兩個問題:一是冷藏運輸傳遞公司設施相對落后,一些鮮活農產品的保存食物新鮮狀態難以保障。二是黑龍江省地處中國東北,和其他地區相比有些偏僻,所以在運輸方面路程會有些遠。三是農產品流通中配送的成本較高,再加上特殊的儲存和運輸,導致農民的利潤越來越少。
3.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商人才缺乏。雖然黑龍江省的農戶網民數量逐年增多,但是對電商的知識并不是特別了解,不管是加入一個農產品的網站還是自己去開一個網店,都需要招聘專門的電商人員去管理,這都是需要一定成本的。包括購買農產品的群體有一部分也是農戶:同樣也對電商不了解,所以這樣的消費群體還是會選擇傳統的批發市場或者超市等流通模式。
三、黑龍江省傳統農產品流通發展對策
雖然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流通已經有了自己的領域,但由于黑龍江地區信息技術水平相對落后,農民網絡意識低,所以鄉村農作物電子商務下的流通模式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一)加強電子商務意識
‘
黑龍江省人口眾多,但農村戶口比城鎮戶口相對較多,農戶的網絡意識也相對較低。大多數農戶對電商知識一無所知,想把這介工作做好卻不知從何人手。而且現在電子商務發展迅猛,大多數詐騙行為都是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進行的,由于大多數農戶的電商安全意識差,所以不難會出現被“忽悠”或者被詐騙的案例。
(二)提高農產品生產和流通的現代化水平
農產品電子商務要求各類農業土特產網站以及網站上的農產品店鋪把商品進行分類整理、規范包裝,還要求產品具有自己的品牌標識,較多農產品都是黑龍江本省自產的農產品,并不具備自己的標識。農產品的種類繁多、屬性特殊,在配送過程中要求嚴格,黑龍江地處東北,一些鮮活農產品在電子商務流通下存在很大的問題。所以現在應該提高流通水平的現代化,保證流通能與電子商務發展的相適應。
(三)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專業人員培訓
農產品電子商務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它涉及到信息基礎機構建設、商業信用、網上支付、標準、物流配送、相關法律制定以及網站的制作和運營等相關知識。如在2015年,在天津濱海新區有一家電商公司對天津當地居民進行免費的“BOSS成長營”培訓,加強人們的電商意識。應該把電商網絡深入到黑龍江省,對當地農戶進行電商知識的傳授,這樣可以增加電商方面的人才。
(四)發揮政府的指導作用
電子商務下的農產品流通發展要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網絡信息設施、法律法規包括市場經濟等其他社會環境。和日本、美國相比,我國電子商務方面的法律法規相對滯后,因此,要利用政府的宏觀政策,制訂對農村電子商務有好處,能幫助其更好更快發展的政策方針,盡快清除阻礙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屏障。另外,農產品電子商務相關規范條文的制定也是刻不容緩,要保證消費者的權益。
(五)建設農產品流通平臺
黑龍江省農產品豐富,但是地處中國東北部,想要發展農業經濟,電子商務是個農業發展的新契機,所以要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這樣才能打破地域和空間的局限,不僅可以保障農產品的高效流通,還可以讓農戶獲取大量的其他地區的農產品市場信息,方便其對下一季的農產品耕種選擇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