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信強
摘要:要想培育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需要具備良好的文化情境和氛圍,校園文化其本身具備德育氣息,這和對學生的培養在內在上具有統一性。因此,需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出良好的培育文化情境,提高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效果。分析了校園文化在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作用。
關鍵詞:校園文化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作用
一、校園文化在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作用
1.凝聚作用
凝聚作用體現在校園精神上,其是教師和學生都認同的價值觀和精神力量,能夠有效的將全校師生凝聚在一起。因此,學校需要結合自身發展的特征,社會主流文化的價值觀,建設校園精神,促進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除了校園精神建設之外,還需要注重建設校園精神,通過具體的物質使得精神具象化,如校歌、標志性建筑物、校徽等,將校園精神建設落實到實處,讓師生能夠看得到。
2.制約作用
校園文化中包括校紀、校風、校規等,規范每個師生的行為和思想,師生都會自覺地去遵守。制約分為有形制約和無形制約,有形的主要指管理制度,無形則是指校園輿論,因此高校應該認準正確的輿論導向,為學生的培育創造良好的“軟”環境。
3.激勵作用
優秀的校園文化傳達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學校應該多關心師生,尊重教職員工和學生,了解他們的實際需求,并且要多鼓勵教師,建設良好教學環境,建設出適合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氛圍,在建設校園環境時,需要抓住物質環境建設和人際關系環境建設,實現有機統一。
4.引導作用
優秀的校園文化,可以帶給師生強大的號召力,讓他們能夠自覺的實現奮斗目標,通過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滲透其中,可以讓師生在不自知的情況下,接受到教育,實現對學生的培育目標。因此,在建設校園文化時,應該注重發揮校園文化活動的作用,讓師生都能參與到形式多樣的活動中,將教育內容融入到活動中,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校園文化建設進行規范,包括根本任務和價值取向,讓教育內容滲透在整個校園文化建設中,進而轉化成意識,讓師生能夠自覺遵守。
二、發揮校園文化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策略
1.加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
物質文化建設包括教學、設施、科研等方面的物質條件,將物質賦予上文化內涵,就是校園文化物質基礎。環境對人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融入在物質文化建設中,創建整潔、優美、道德的校園環境。在景觀和建筑設計上也要在講究外觀美的同時,注重內涵的體現,陶冶情操。在建設校園文化環境中應該要發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裝飾教師和宿舍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讓學生在實踐中達到知行合一。
2.注重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建設精神文化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核心內容,將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作為主要內容,讓師生充分參與到精神文化建設中,從校風、校歌等內容中挖掘、建設大學精神。將誠信教育和愛心教育滲透到文化建設中,讓學生養成誠信、樂于助人、友善的良好品質,營造和諧的校園環境。而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就是大學精神,高校應該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能夠挖掘校園內一直存在的文化傳統,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區域文化重要內容加入校園文化建設中,凝練大學精神。高校各專業、院系也都可以結合自身的特點創建自己的班風。
3.注重校園制度文化建設
建設校園制度文化,離不開制度規范,讓學校能夠規范、有序的運行,學校是固定的,學生是流動的,因此核心價值觀培育需要依靠機制,建立健全的培育制度,如責任追究制度、獎懲制度等,讓培育工作有序進行,并且能夠進行不斷的創新。這就需要制定出規范、公正、道德的制度,體現出道德性,可以提高制度的權威性,讓師生能夠認可,并且減少制度執行成本。另外,在執行制度時,需要發揮出管理育人的功能,制度要體現出倫理價值,要按照規定執行,避免出現違反道德性的情況出現,否則制度就會無法發揮出其規約功能。比如,在涉及到利益時,如學生的獎學金評定、評優內容上,就需要規范的按照制度內容進行,體現出公開、公平和公正,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統一,為學生起到正確的示范作用,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制度中要將學生的主人公地位顯現出來,在制定制度時,也要多參考學生的意見,提高學生對制度的認同度。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應該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發揮出其在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作用,能夠注重校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建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會亭.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與培育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11.
[2]詹玉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校園思潮[J].江漢大學學報,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