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亞飛
摘要:高校聲樂教育是培養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具有重要作用。當前,高校聲樂教育存在定位及培養目標相差甚遠,教學內容與實際相脫節和教學方法不科學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高校就要科學實施聲樂教學內容,運用科學的聲樂教學方法,同時,將聲樂教學與多媒體進行深度融合,才能不斷推動高校聲樂教育的科學發展。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育;問題;對策
一、高校聲樂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定位及培養目標相差甚遠
高校聲樂教育主要是立足于廣大學生,立足于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而專業聲樂院?;驇煼对盒B晿穼I聲樂教育的宗旨是培養專業的聲樂人才和合格的聲樂教師,兩者在培養目標上有著本質的區別?,F在有的高校在招生中采用加分的辦法來吸收一些業余聲樂考級較好的學生,并在教學、設置等方面處處與專業聲樂院校相比。這個就與普通高校聲樂教育的定位及培養目標相差甚遠。
(二)教學內容與實際相脫節
由于我國高校聲樂教育還未形成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造成各學段嚴重脫節,各高等院校的普通聲樂教育在開展和具體實施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有些高校在普通聲樂教育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效果等方面都比較好,但是大部分院校都缺乏一個系統化、制度化、規范化的堅實基礎。
(三)教學方法不科學
目前,高校聲樂教育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只滿足于一般的課堂講授和視聽練耳,教學方法單一、陳舊,教學手段比較傳統。講授是最常見的傳統教學方法,在理論教學中是必要的。但在聲樂全程教學中只是以知識的注入為目的,教師一味灌輸,常常是教師講的是十分,而學生所能理解記憶的只能有三四分。
21世紀的聲樂學習模式要求教育工作者采用協同教學的模式來增強聲樂的教學技能。而這種現代的聲樂教學模式,沒有被高校聲樂課堂充分地互連育互動起來,聲樂教育工作者沒有科學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聲樂教學。
二、高校聲樂教育改革的對策
(一)科學實施聲樂教學內容
在教學改革中,改變原有課程體系,強化各種演唱技巧及聲樂基礎理論學習。新課程體系要求學生不但要加強聲樂演唱的技能訓練,還要學好聲樂理論基礎知識和聲樂教學方法。學生不但要唱得好,還要懂得多、教得好。在教學改革中,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首先加強聲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內容改革,加入聲樂教學法的課程內容;加入聲樂理論的課程內容;加強聲樂教材的選編工作;加強聲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實踐活動;加強聲樂教育專業學生的舞臺演出實踐活動;積極開展教師聲樂技能大賽;在確立聲樂學習目標前提下,抓住發聲訓練與作品演唱,抓住聲樂理論、聲樂教學法,以及舞臺表演、教學實習等環節,立案備課,有的放矢地實施教學。
(二)運用科學的聲樂教學方法
聲樂教學要以歌唱的呼吸、發聲、共鳴、吐字的訓練及歌曲演唱練習等為主要內容,通過較規范和系統的訓練逐步建立起正確的歌唱方法,掌握各種聲樂技巧。
1.歌唱的呼吸訓練包括各呼吸器官肌肉的鍛煉和建立歌唱呼吸的正確方法。所謂“歌唱的呼吸就是呼的肌肉和吸的肌肉的對抗平衡”,一首歌曲的高、低、強、弱、抑、揚、頓、挫的變化,全靠呼氣和吸氣肌肉在堅強而靈活的運動中達到平衡才得以完成。所以,鍛煉各呼吸器官肌肉的彈力、控制力和對氣息的支持能力至關重要,應是每課的必須內容,也是需終生修煉的基本功。歌唱發聲的呼吸方法有多種,其中胸腹式聯合呼吸方法,即在歌唱中用胸腔、橫膈膜和腹肌互相配合進行呼吸和控制氣息的呼吸方法,被認為是一種最完善、最科學的呼吸方法。用這種方法呼吸,吸氣可“沉于底”,聲“灌于頂”;呼氣有節制且均勻有力,發出的聲音落在控制的氣息上,這種用氣息支持的聲音響亮悅耳、強弱有致、收放自如,還可唱出音色上的變化。
2.歌唱的發聲訓練包括起音、打開喉嚨、口形變化、穩定喉頭、混合聲等內容。歌唱的發聲是由呼吸器官、發聲器官、共鳴器官有機協調配合完成的,要求呼吸力量的大小、聲帶張力的強度與共鳴腔體這三者之間保持一定的動態平衡。在這種狀態下發出的聲音是有氣息支持的,有充分共鳴、高位置的,上下統一的聲音。這種聲音就是發聲訓練要求得到的聲音。它能強能弱、圓潤達遠,音色柔美持久,具有很強的穿透性。
3.歌唱的共鳴訓練主要包括混合共鳴、可調節共鳴腔、聲音位置等訓練內容?;旌瞎缠Q訓練就是歌唱要使頭腔、口腔、胸腔各共鳴腔體連成一個整體,并根據高、中、低三個聲區的不同比例,主次有所側重,使之有機協調配合,混合運用。要求發出的聲音同時分布于三個主要共鳴器官,使聲音在三個聲區內部都能做到明亮華麗、豐滿結實,既有金屬光澤,又具很強的穿透力,并在聲區轉換時無明顯痕跡??烧{節共鳴腔(口腔、喉咽腔)是調節共鳴的主要腔體。通過訓練要使之隨歌唱中語言、音高、音量和情緒的變化能夠敏捷地做出各種不同的調節,使聲音能靈活地反射到各共鳴腔體,發揮其共鳴腔體間的橋梁和樞紐作用。聲音位置是人在歌唱時的一種感覺,而聲音位置是可以通過感覺來調節的。聲音位置訓練就是體會聲音的位置,學會用感覺來調節聲音的各種位置,逐步做到歌唱時無論聲區、字音、音高如何變化,都能保持同一高度的感覺。
4.歌唱的吐字包括字頭、字腹、字尾的訓練。因為歌唱是聲與字的結合,二者要放在一個整體中,因此將歌唱中的每一個字都放在科學的歌唱狀態中就成為吐字訓練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茖W的歌唱狀態指聲音的整體性和統一性,字腹即母音的訓練對建立科學的歌唱狀態至關重要。作為字的發聲引長部分,母音要發得圓潤豐滿、音韻準確、有明確的支點和穩定的狀態。有了穩定的字腹,字頭才能得到發揮和夸張,也才有剛、柔、虛、實的語氣變化的基礎。當歌唱方法基本穩定、字與字轉換自如時,吐字訓練又要能在共同的氣息、共鳴、位置之中體現每個字的個性和特點,甚至可以夸張每個字的色彩,使歌唱中既有聲音的宏亮、圓潤、通暢,又有語氣和感染力,更好的表現聲樂作品的內容和感情。
5.歌曲演唱練習要以建立正確發聲方法和全面的歌唱技巧為主,作為所學基礎知識的綜合練習和實踐。同時也要涉及一些有關歌曲的藝術表現和藝術處理的基本要素,如在讀譜中領悟聲樂的感情、意境,領略聲樂的節奏、旋律特征;通過分析歌詞語言節奏、韻味、語氣、語調、語勢及語言色彩因素,增強對歌曲思想內涵和感情形象的理解能力;根據作品內容要求對歌曲旋律的分句、吐字行腔、氣口安排、聲音的運用等方面統一的布局安排等,為日后學習和掌握歌曲的藝術表現能力打下初步基礎。
(三)聲樂教學與多媒體進行融合
2012年3月13日,教育部正式印發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要求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實現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創新,對于提高高校聲樂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公平、構建學習型社會和人力資源強國具有重大意義。
目前,高校聲樂教育面臨著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一系列的創新改革。而多媒體教學手段改變了傳統聲樂教學的面授方式,為學生創設出真實、符合自然規律的聲樂學習氛圍,而聲樂教師要通過對多媒體科學地應用,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聲樂的興趣,不斷提高高校聲樂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高校聲樂教育只有科學實施聲樂教學內容,運用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科學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才能有助于學生對重點內容的掌握和難點的突破,才能節省教學時間,優化教學效果,才能不斷提高高校聲樂教育的質量,才能進一步推動高校聲樂教育的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