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剛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靶控輸注(TCI)瑞芬太尼復合依托咪酯麻醉時滿意的效應室濃度。方法:擇取108例筆者所在醫院2015年
1月-2016年1月行全麻下擇期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初始效應室濃度A、B、C三組,每組36例,A組依托咪酯初始濃度為0.5 mg/L,B組依托咪酯初始濃度為0.6 mg/L,C組依托咪酯初始濃度為0.8 mg/L,術中維持0.4 mg/L,分別在麻醉誘導前(T0)、麻醉誘導后2 min(T1)、插管時(T2)、拔管前(T3)、拔管時(T4)記錄三組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水平變化,同時記錄三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蘇醒時間、拔除氣管導管時間等。結果:與T0時刻比較,三組T1時刻HR、MAP水平均有所降低,但A組T2時刻MAP水平上升明顯,均高于B、C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各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拔除氣管導管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C組蘇醒時間、離室時間較A組、B組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老年患者靶控輸注期間應用依托咪酯初始效應濃度為0.6 mg/L、術中維持為0.4 mg/L,維持效應室濃度可達到滿意的麻醉效果。
【關鍵詞】 老年患者; 靶控輸注; 瑞芬太尼; 依托咪酯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6.07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6-0136-03
麻醉是手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因老年患者生理及病理性的改變,對麻醉手術要求較高,若麻醉處理不當,將可能造成嚴重的意外事故或引起并發癥的發生[1]。依托咪酯作為臨床常用的麻醉誘導藥物,麻醉效果較好。但目前臨床關于復合依托咪酯、復合瑞芬太尼麻醉時滿意的效應室濃度報道不一[2]。本研究對36例全麻下擇期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旨在探討復合依托咪酯復合瑞芬太尼藥物滿意的效應室濃度。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108例全麻下擇期手術患者,入選患者均排除有言語聽力障礙、有重癥糖尿病疾病及依托咪酯、阿片類藥物過敏者。按ASA分級Ⅱ~Ⅲ級,按手術類別:膽囊切除手術者
36例,股骨頭置換手術者72例。隨機將本組患者分為三組,每組36例。A組中男24例,女12例,年齡(54.4±2.3)歲,體重(68.5±3.8)kg。B組中男23例,女13例,年齡(54.9±2.4)歲,體重(68.9±3.9)kg。C組中男22例,女14例,年齡(55.1±2.5)歲,
體重(69.2±3.9)kg。各組患者年齡、體重、性別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經常規消毒處理后,行氣管插管進行TCI全憑靜脈麻醉,麻醉誘導前靜脈注射0.3 mg阿托品,開放靜脈通道后,靜脈注射0.04 mg/kg咪達唑侖、5 ml/kg乳酸鈉林格氏液,治療期間均進行心電圖檢測,同時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指標,如血壓、脈搏、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等。三組患者均從瑞芬太尼2.0 ng/ml靶濃度開始麻醉誘導,以濃度1.0 ng/ml逐步遞增4 ng/ml,每階段濃度維持1 min。而依托咪酯麻醉藥物從效應室濃度開始逐步遞增,直至A組依托咪酯目標濃度0.5 mg/L,B組依托咪酯0.6 mg/L,C組依托咪酯0.8 mg/L,同時注射0.12 mg/kg維庫溴銨。麻醉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及意識恢復情況,術中以2.0 ng/ml瑞芬太尼和0.4 mg/L依托咪酯藥物維持麻醉,同時間斷注射0.04 mg/kg維庫溴銨,以維持肌松[2]。
1.3 觀察指標
記錄三組麻醉誘導前(T0)、麻醉誘導后2min(T1)、插管時(T2)、拔管前(T3)、拔管時(T4)的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水平變化。同時記錄兩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蘇醒時間、拔除氣管導管時間等,對其進行統計分析。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患者心率、平均動脈壓比較
T1時刻,三組HR、MAP水平較T0時刻均有所降低,但C組上述指標下降更為明顯,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T2時刻,A組MAP水平較治療前有所升高,且均高于B組、C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三組蘇醒情況比較
C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拔除氣管導管時間較A組、B組略高,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組蘇醒時間較A組、B組長,C組離室時間較A組、B組長,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因老年患者年齡較大,身體抵抗力下降,且常合并心血管疾病,加上術中氣管插管操作,可引起老年患者發生應激反應,因此,對手術麻醉要求較高。
近年,有大量研究表明,依托咪酯脂肪乳劑適用于手術麻醉維持,尤其是心功能較差、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3]。該麻醉藥物具有作用時間短、起效快、不影響動脈壓、不增強心肌耗氧量及對心血管系統干擾小的優點,能促進患者的蘇醒,且重復使用不積蓄。但該麻醉藥物的鎮痛作用較弱[4-5]。而瑞芬太尼是一種強效麻醉鎮痛藥物,其血藥濃度較高,同時持續輸注無蓄積,達到麻醉效應的血藥濃度為5.0~8.0 mg/ml,兩種麻醉藥物聯合應用可滿足老年患者對麻醉的需求,麻醉效果較好,可為患者建立快速通道麻醉[6-7]。有研究表明,瑞芬太尼與依托咪酯復合麻醉對血糖抑制及呼吸循環相對較輕[8]。本研究通過監測老年患者不同時刻的HR、MAP水平,結果顯示經麻醉誘導后,患者HP、MAP未出現明顯變化,同時未出現肌僵直、呼吸衰竭等并發癥發生,血氧飽和度(SpO2)維持在96%以上;同時,與T0時刻比較,各組患者T1時HR、MAP水平均有所下降,插管前最為明顯,與文獻[9]報道結果相似。由此說明,雖然使用依托咪唑麻醉藥物對循環影響小,但聯合其他麻醉藥物時,也會引起血壓波動。按不同效應的靶控輸注濃度對患者血壓水平變化進行分析,B組血壓明顯波動更小,能有效抑制氣管插管的應激反應。為進一步探討其滿意的效應室濃度,本研究分析,發現各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拔除氣管導管時間比較差異不明顯,但C組蘇醒時間、離室時間較A組、B組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文獻[10]報道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在老年患者TCI中采取依托咪酯聯合瑞芬太尼麻醉藥物可促進患者呼吸意識恢復,但依托咪酯初始濃度0.5 mg/L、0.6 mg/L的麻醉效果更好,臨床應推薦依托咪酯初始效應濃度0.6 mg/L、術中維持0.4 mg/L,維持效應室濃度維持麻醉。
參考文獻
[1]孫璐,邵忠新,王鷺蓉,等.依托咪酯靶控輸注復合瑞芬太尼用于婦科腹腔鏡手術病人麻醉的效果[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3,33(4):462-465.
[2]李威,李國玲,曾文強,等.靶控輸注瑞芬太尼復合依托咪酯麻醉在無痛氣管鏡檢查中的應用[J].醫藥導報,2014,13(8):1039-1042.
[3]劉紅霞,王津龍,冉慶,等.靶控輸注依托咪酯用于老年人髖關節手術全身麻醉維持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9):38-41.
[4]許麗華,葉克平,牟朝暉,等.靶控輸注依托咪酯對老年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J].浙江醫學,2012,34(10):769-771.
[5]吳奇偉,岳云,左明章,等.BIS指導靶控輸注依托咪酯復合瑞芬太尼用于非心臟手術麻醉的效果:前瞻性、隨機、單盲、多中心、臨床對比研究[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2,32(7):795-798.
[6]陳紅,張希,蔡小麗,等.BIS監測靶控輸注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復合瑞芬太尼對老年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35):3969-3971.
[7]王昕,任瑜,徐錚,等.靶控輸注依托咪酯復合瑞芬太尼用于支氣管超聲引導內鏡針吸活檢術的效果[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2,32(3):317-319.
[8]劉錦,俞夢瑾,劉暉,等.腦電雙頻指數指導靶控輸注依托咪酯復合瑞芬太尼在宮頸癌手術患者中麻醉效果的臨床研究[J].醫學綜述,2015,8(15):2833-2834,2838.
[9]劉海鷗.瑞芬太尼復合依托咪酯靶控輸注在心臟瓣膜置換術麻醉誘導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6):127-128.
[10]蔡小麗,秦新剛,李帆,等.靶控輸注依托咪酯復合瑞芬太尼配伍咪達唑侖或丙泊酚用于腸鏡檢查的觀察[J].中國臨床研究,2013,26(7):647-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