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兵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6-0-02
學生的作文能力是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現階段,高中學生作文寫作水平普遍不是很高,作文教學效率不高,已經成為制約高中學生提高語文能力的瓶頸。因此對高中作文教學策略的方法研究,在有助于教師提高作文教學水平的同時,更有助于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作為基礎學科語文教育重要內容和形式的寫作教學,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的內容和方法。本論文分析了當前高中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指出了解決高中學生寫作現狀問題的策略。并闡述了有效實施高中作文教學策略的具體措施,以期在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一、當前高中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作文教學無計劃,無序列
教師在寫作教學中不注重科學的序列,對教學內容的安排過于隨意,在作文評改時針對性不強,從而導致作文訓練收效甚微乃至寫作教學無效。
2.很多教師不問津寫作
很多教師從不問津寫作,自己不寫作文,而在指導學生作文,教學的結果必然是盲目指導,不能起到預期的效果。
3.作文教學的功利性很強
作文教學潛意識是圍繞高考指揮棒,唯考是從,急功近利,高考幾乎成了作文教學的全部和終極目的。因為應試,寫作教學中許多必要的能力培養被忽略掉,取而代之的是狂熱的猜題押寶、投機取巧的教學心理。有些教師甚至將作文題目分門別類整理出所謂的“規律”,再交給學生碰到各類題目是如何應對。例如準備哪些材料,怎樣開頭,如何結尾,讓學生練熟后應付考試。
因為應試,寫作教學中大量出現新的“八股文”,以迎合教師和閱卷人的好惡為宗旨的歪道文風開始彌漫,于是考場上出現大批雷同的“應試”文章。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們都知道這個常識。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過分注重寫作技巧的指導或過分依賴寫作秘訣,對學生平時的積累督促不到位。但作文是長期的日積月累的一個過程,短期內很難取得令人滿意的實際效果。
4. 作文教學方法單一
考察高中階段的寫作課堂后發現,教學方法的單調和枯燥也是造成作文教學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很多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憑經驗進行教學,缺乏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和創新思維的開發。作文課上最常見的情景是:教師命題,略作要求解釋,然后學生作文,教師“監工”,到時交卷,教師批改。這個過程周而復始,沒有變化。以至于學生一見到老師抱著作文本走進教室就感覺狼來了。作文教學幾乎到了焦頭爛額的地步。教師作文教學方法的單一也挫傷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實施創新寫作教學,提高高中寫作教學質量
1.創新寫作教學的內涵
吳杰明老師認為創新寫作教學應追求“情趣”、“理趣”為其思想內核,以張揚 “個性”、“才情”為其價值取向。
創新寫作教學要突顯寫作教學的自身的特點,在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創設寫作的情景,通過主體的寫作實踐,關注主體的心理,注重寫作主體的需要,通過對自然、社會、人生的認識和感悟,回歸寫作的本源,追求寫作主體的個性,彰顯寫作主體的才情,從而達到寫作主體自由寫作的理想境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2.創新寫作教學的重要理論基礎
教師在創新寫作教學中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
作文教學中應該注重情感教育,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以人為本。新課標要求學生“多想多寫,做到有感而發”,“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都是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
教師應認識到每個人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創造潛能,使學生的才能得到最大的體現和發揮。讓學生自主的思考問題,自主的說話。這也是新課程所要求的。作文的本質是一種獨特的“精神產品”。余秋雨曾經說過:“作文訓練說到底,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表達與溝通。”
崇尚個性,重視創新是作文的生命和靈魂。作文教學是學生內部的心理素質和外部的教學條件相作用的一個特殊的活動過程。寫作屬于自我實現的需要層次。而當教學中作文從命題到批改整個過程都是教師掌握著主動權,學生完全處于被動狀態,疲于應付。事實上,在整個寫作過程中,貫穿于始終的是寫作主題的腦力勞動。即使有外界的指導和幫助,最后只能由學生來完成。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能動的、積極的協作。引導學生積極的投入生活,主動攝取客觀事物。有了學生積極的思考、認識、觀念、情感等才能形成文章。在寫作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全面培養,教師的交流引導,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感受到整體素質的提高,才能保證學生寫作熱情的持久,進而達到寫作教學的根本目的。
三、高中創新寫作教學的基本策略
1.張揚個性特征激發學生創造潛能
創新教育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張揚學生的個性特征,培養學生完美健全的理想人格,是一種個性化的教育。人的個性在創新能力和創新活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個性特點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創新成就的大小。在中學寫作教學中,要想有所創新,就必須張揚學生的個性特征。
寫作教學要大力張揚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個性體驗,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鼓勵學生的個性創意。要允許學生對生活有自己獨到感受,對事物有自己個性的分析,對問題有自己特別的見解,讓學生的個性在寫作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2.發掘現實生活,積累寫作源頭活水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熟悉的生活、熟悉的環境以及獨特的社會經驗,我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都浸潤在生活的土壤里,長期以來的豐厚的生活積累和心靈印記就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每個人的生活都應該有這樣的一個富礦。古人云:“處處留心皆學問,世事洞明即文章。”
立足于對自己生活的體驗和挖掘,學生才能夠發掘自己的生活,形成自己的形象體系、話語體系,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學生的生活經歷比起成年人來說當然不夠豐富,但也并不是白紙一張。作文教學應該喚起學生對自己心目中生活的回憶,及其相應的情感體驗,使之產生不吐不快的強烈沖動。教師應著重開發同學們的生活和思想的源泉,從而使同學們寫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體會最深的,而不是按老師講的一般套路去刻意虛構,創造機會讓學生親自體驗生活。有豐富的生活,有強烈的表達動機,才有可能寫好作文。
3.合理安排寫作教學內容,培養個性,發展創造力
3.1合理安排寫作教學內容
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注意教學內容安排的合理性。根據教材的編寫情況,學生的實際寫作水平等安排作文課的課時。在開始的時候又能夠先講評一些優秀范文。并且師生應該寫同一話題。等到講評學生作文時,教師應該先把自己寫的作文讀給同學,然后與同學們一起批改自己的作文。這樣教師起了帶頭作用的同時,也是自己更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教學問題和學生的寫作問題,進而能夠更有目的地、有效地指導學生作文,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3.2培養個性,發展創造力
3.2.1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學雙方應該共同努力追求作文語言的個性化
當然,在寫作教學中我們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對學生作文語言的“基本要求”。例如:語句通順、語言得體、用詞簡潔等。但是要是學生的寫作水平進一步提高,就要引導學生進行創新。這要求每個個體能寫出符合自己鮮明生命色彩的個性化的語言。追求富有個體意味的、展現作者個性的語言風格。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大膽地、毫不留情的丟掉語言的面具,嘗試著使用符合自身的、個性化的語言。逐漸提高作文的語言水平,有聲有色的表達思想感情,淋漓盡致的書寫生命的才情。
3.2.2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學生寫作能力的核心。學生思維品質的不足,很容易導致學生寫作個性和創造性的缺失。學生的思維內容比較保守,思維空間也很狹窄,思維的質量相應低下。所以教師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有步驟地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可以引導學生從反向角度對已成定論的社會自然現象做發散思維,打破思維定勢,開拓新思路,從而獲得新發現。例如:可以帶領學生討論“開卷有益嗎?” “事實總是勝于雄辯?”等等一些話題,學生可能很感興趣。在這個過程中,既激發了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又鍛煉了思維。
在寫作訓練時,教師要給學生一個自由寬松的空間,要給學生一個可以大膽地張揚個性的環境。在寫作課上,教師要創設民主化、建設性的思維場,以寬松和諧的思辨分為催出具有一定深度的創見。對雖有偏頗但閃爍這智慧火花、出具思維穿透力的作文給以寬容和鼓勵。例如,一些學生能夠從貌似平凡的社會現象中提煉出振聾發聵的啟示。
寫作教學必須引導學生將側向與反向、縱向與橫向、發散與聚合等各種對立統一的思維形式有機地融為一體,最大限度的擴展具有張力的思維空間,以培養和發展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四、高中創新寫作的教學方法
我們在寫作教學中應該千方百計的改革教學方法,根據不同的文體、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要求,多形式、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訓練,使學生在不同的層面上學有所得,練有所進,從而提高寫作教學的整體效率。
1.通過讀寫結合來提高作文教學效率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在《國學概念的兩個基本概念》中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閱讀和寫作兩項是生活必要的知識”。這說明閱讀和寫作是語言的兩個基本功能,是緊密相關的。
閱讀與寫作,二者是相互依存的。閱讀是寫作的源泉,“閱讀總是在為言說、為寫作做準備,是在給言語生命蓄積資源和能源,總是在改變、構建著主體,閱讀中就要指向創造和表現,指向存在的言語生命”。實際上,大部分學生也能清醒的認識到自身閱讀量的欠缺,但繁重的課業負擔、升學壓力等諸多因素,無形的限制著學生的閱讀自由,學生有擴大閱讀量的內在要求,但學生卻沒有充足的時間閱讀。正該閱讀的年齡卻不能自由讀書,學生閱讀的數量少,涉及面較窄,這些使得學生作文中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蘊,缺少靈氣。閱讀量少的學生,他的涉及面較窄,思維往往很狹窄、單一,體現在作文上主要存在套式化嚴重的問題;與之相反,多讀書,讀活書,總會讓一批優秀學生脫穎而出。
在讀寫結合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嘗試以下幾點:一是抓誦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名言告訴了我們誦讀與寫作的密切關系,誦讀得多,預感就會很好,許多優美的句子和精辟的換觀點,就會在自己的腦海中形成固定的語言思維,變成自己的東西,在寫作的構成中優美的語言就會自然的流露出來。二是抓語言材料積累。只有充足的語言材料積累,才可能有說與寫的語言倉庫,要引導學生多積累詞匯、語句,只有積之于平時,才能用之于及時。要求學生準備一個摘抄本。所讀到的妙詞佳句,精美文章,歷史典故,民間俚語、術語,文學流派,文學描摹,專題研究等,都可以做大量的摘錄抄寫。三是抓語言材料的運用。只有讓學過的東西流之于口頭筆端,才能夠記得牢,才能在表達上見成效。四是咬文嚼字。說話與作文要字斟句酌的錘煉,反復推敲,這就是咬文嚼字,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語感,提高他們準確的表達能力。要逐漸培養學生探究式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
2.以說促寫,重視口頭作文訓練
很多教師往往采用單一的書面作文的訓練方式,并沒有限著眼于口頭作文,口頭作文訓練視乎一直被放在可有可無的境地。
口頭作文訓練在拍樣學生寫作能力中的作用極大。口頭作文具有迅速和可變性的特點。
學生在完成立意、構思、選材后,可以隨時受到教師和同學的點撥、啟示,不斷的領會題意,確立主題,明確思路,把我材料,決定取舍。因為在口頭作文中可以隨時修正,所以可以大膽作文,不斷訓練。
由于口頭作文具有不受時空限制的有點,教師應該利用一切可能機會進行指導。為了使之與書面作文教學結合更緊密,可以安排在書面作文前后的指導和評議上。
3.教師在作文訓練中應注意“大小”結合
教師在大作文和小練筆的安排方面要靈活多樣。有些教師只練習大作文而忽視小練筆;有些教師很規律地每兩周一篇大作文,每周一篇小練筆。這樣固守于一種訓練格局就很難喚起學生的寫作熱情,也難以獲得應有的訓練效果。所以教師應該打破自己的固有訓練方法,注意捕捉學生在語文課上的最佳狀態,抓住訓練的有利時機,開展小型多樣、生動活潑的寫作訓練。
例如結合講讀課文,可以請學生即生寫人物特寫,評論短文;結合場面描寫、細節描寫等語文知識的講授,請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片段練習。
還可以要求學生多寫生活隨筆。隨筆不但能使自己時時做生活的有些人,為寫作積累素材,還能夠引導自己不斷地從生活中學習語言。
4.教師要善于引入媒體技術來豐富教學手段
“多媒體”技術手段正越來越廣泛地被運用于教學之中。同樣,在寫作教學中,多媒體手段也大有用武之地。多媒體技術可以幫助教師營造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為形成學生良好的寫作心態創造條件。
運用各種媒體手段,用畫面、音樂來調動思維,可以換起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音樂作文”。光請學生聽一段音樂,讓學生在音樂聲中有一個自由馳騁的空間,然后構思。在短時間內讓思維配合音樂,讓音樂調動思維。
只要認真專研,可以設計出很多方法。然而有一點值得注意,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唯有教師善讀善寫,乃能引導學生漸進于善讀善寫。”所以教師要熱愛自己的事業,關注自身能力和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陳建偉.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2
[2].李健.高中語文創新性寫作教學的實施策略.都市家教·創新教育.2009年第12期
[]3.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修訂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吳翠云.高中作文教學應以學生為本.企業家天地·下旬刊.2009
[5].賀軍紅.新課程背景下創新寫作教學研究.中國知網. 2008.
[6].語文月刊. 語文月刊雜志社.2011年第三期(總第370期)
[7].劉宏.有關高中作文教學的反思.文化教育. 第36卷 第4期 2007年
[8].黃楨.以閱讀教學為抓手,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方法探究. 中國知網 .2010年5月
[9].朱成祥.高中作文教學的基本思路及創新策略研究. 中國知網. 2008年9月
[10].劉儒德、桑標.心理學基礎.第二版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8年6月
[11].劉世剛.高中寫作創新思維能力導學.宜賓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12月
[12].范克勤.新課程背景下對高中作文教學的理性思考.讀與寫雜志.第4卷 第1期 2007年1月
[13].曹茂才.作文教學中的教師問題.教育探索.2007年第4期
[14].穆希彪.高效作文教學的策略.教育藝術.2010年 第10期
[15].張麗.當前中學生作文方面存在問題探究.21世紀:理論實踐探索.2010年 第6期
注釋:
①吳杰明.情趣理趣個性才情——創新寫作教學之我見. 語文學習 ,2004
②汪傳軍.高中作文教學新課標解讀及實踐策略. 語文學習 ,2010. 18
③轉引自汪傳軍.高中作文教學新課標解讀及實踐策略.語文學習,2010. 4
④汪傳軍.高中作文教學新課標解讀及實踐策略. 語文學習,2010.5
⑤轉引自朱成祥.高中作文教學的基本思路及創新策略研究. 語文教學期
刊,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