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爽


【摘要】 目的:探討多藥耐藥銅綠假單胞菌在神經內科病房中的感染現狀及醫院內感染所存在的危險因素。方法:選擇在神經內科病房住院治療并檢出多藥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的患者作為觀察組,應用Thermo全自動微生物檢定儀對藥物的敏感性進行檢測,選擇同期檢出的敏感型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的患者作為對照組,應用單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歸分析方法對兩組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共選取銅綠假單胞菌感染者125例,其中多藥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患者42例,應用單因素分析可知,住院天數、基礎性疾病、ICU治療、纖維鏡灌洗治療、機械通氣及給予碳青霉烯類抗生素藥物治療等單因素為多藥耐藥銅綠假單胞菌院感發生的危險因素;進行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可知,ICU治療、機械通氣及碳青霉烯類抗生素是導致多藥耐藥銅綠假單胞菌院感的獨立危險因素。結論:對于ICU治療、機械通氣及碳青霉烯類抗生素三種獨立危險因素,在下一步診療工作中,應加強醫護人員無菌操作觀念,嚴格掌握并控制抗生素和機械通氣的應用,同時改善病房條件是預防院感發生的重要方法。
【關鍵詞】 多藥耐藥銅綠假單胞菌; 感染現狀; 院感危險因素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6.08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6-0151-02
銅綠假單胞菌,又稱為綠膿桿菌,是非發酵革蘭氏陰性桿菌菌群的一種,是一種引起醫院感染的臨床最為常見的條件致病菌,對于患有代謝性疾病、惡心腫瘤性疾病及血液性疾病的患者而言,感染本菌的機率將大大增加[1-2]。本菌在臨床中經過藥物治療后極容易產生耐藥性,其耐藥性產生機制異常復雜,主要與抗菌活性酶、改變藥物作用靶位、改變生物膜外膜的通透性等因素有關,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是否能準確掌握本菌醫院感染現狀及把握本菌耐藥性產生的危險因素,盡量避免本菌耐藥性的產生顯得尤為重要[3-4]。本研究通過對神經內科病房患者臨床資料進行觀察,分析其耐藥性產生和相關影響因素,獲得一定成果,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3月-2015年4月筆者所在醫院神經內科收治的患者,其中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患者共納入125例,其中42例為多藥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感染者,83例為敏感性銅綠假單胞菌感染者。對患者血常規、尿常規、血生化及患者分泌物等感染物標本進行檢測,并對PAE進行分離檢測。
1.2 院感診斷標準
院感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制定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施行)》中有關規定,依據規定對院感符合患者進行納入,調查項目主要包括年齡、性別、科室、疾病、住院時間、是否為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是否為多藥耐藥性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是否同時伴有其他類型的致病菌等[5]。
1.3 方法
把125例銅綠假單胞菌感染者進行抗生素應用治療試驗,主要應用的抗生素種類包括頭孢菌素類抗生素、青霉素類抗生素、碳青霉烯類抗生素、內酰胺類抗生素、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及氟喹諾酮類抗生素,若患者所檢出的銅綠假單胞菌對上述6種抗生素中任意3種或以上的抗生素有抗藥性,則定為多藥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患者,否則為敏感性銅綠假單胞菌感染者。為進一步確定細菌的種類,對檢出的院感銅綠假單胞菌患者進行細菌檢測及相關藥敏實驗,所應用的儀器為Thermo全自動微生物檢定儀,藥物敏感性的檢測依據文獻[6]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CCLS)標準與指南中相關標準。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中相關數據的處理均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對符合正態分布的數據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的數據應用秩和檢驗,多因素分析應用Logistic回歸分析進行,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多藥耐藥銅綠假單胞菌院感的單因素分析
通過對諸因素進行分析可知,患者伴有基礎性疾病、曾在ICU進行治療、曾應用纖維鏡進行灌洗治療、行機械通氣及給予碳青霉烯類抗生素藥物治療等單因素與多藥耐藥銅綠假單胞菌院感發生有密切聯系,為院感發生的危險因素,見表1。年齡及住院天數資料為非正態分布資料,應用秩和檢驗顯示,觀察組平均年齡為(50.13±10.35)歲,與對照組的(47.82±9.97)歲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住院天數(11.43±11.36)d,顯著短于對照組的(24.17±5.83)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多藥耐藥銅綠假單胞菌院感的多因素分析
對上述單因素分析結果應用Logistic回歸分析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分析發現,以往住院時在ICU病房救治、治療過程中應用機械通氣及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的應用是導致多藥耐藥銅綠假單胞菌院感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2。
3 討論
銅綠假單胞菌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條件致病菌,是非發酵革蘭氏陰性桿菌中的一類,其為專性需氧菌,本菌在溫度為4℃時不生長,而在42℃時可較快速的增殖,此特點可用于臨床與其他細菌的鑒別。隨著抗生素的廣泛應用,本菌耐藥機制在臨床中亦有所呈現,但本菌的耐藥性產生機制較為復雜,與多種因素有密切關系,如抗菌活性酶的產生、改變抗生素作用靶位、改變外膜的通透性等,對于本菌的治療,主要以青霉素類、第三代或第四代頭孢菌素、喹諾酮類藥物為佳,但臨床應用證實單一類的抗生素應用會加快耐藥性的出現,進而導致臨床治療失敗[7]。
對于本菌臨床院感現狀及危險因素進行分析,不僅可在一定程度上規避某些危險因素,而且還可提高臨床用藥的準確性,提高治療效果,存在積極的臨床指導意義[8]。在本研究的單因素分析中發現,患者伴有基礎性疾病、曾在ICU進行治療、曾應用纖維鏡進行灌洗治療、行機械通氣及給予碳青霉烯類抗生素藥物治療等單因素與多藥耐藥銅綠假單胞菌院感發生有密切聯系,為院感發生的危險因素。同時應用Logistic回歸分析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分析發現,以往住院時在ICU病房救治、治療過程中應用機械通氣及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的應用是導致多藥耐藥銅綠假單胞菌院感的獨立危險因素。ICU病房住院患者往往是疾病較重的患者,此類患者機體免疫力較弱,故較易感染疾病,而在醫護人員進行診療工作過程中,極可能造成細菌的進入,現今銅綠假單胞菌已經成為重癥監護室感染的臨床中第二位最常見的病原菌,其常常發生于機體衰弱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機械通氣診療技術在臨床開展應用過程中,因氣管插管的內壁上很容易附著有細菌產生的生物膜,故而增加了細菌耐藥性的發生幾率,在患者進行侵入性診療時,進行診療次數越多,感染細菌的機率就會越大[9]。碳青霉烯類抗生素是在臨床中應用較廣的一類抗生素,其抗菌譜最廣,抗菌活性最高,是目前主要應用于嚴重細菌感染的最要的臨床抗生素之一。亞胺培南為具有碳青霉烯環的硫霉素類抗生素藥物,其臨床應用中抗菌作用及其穩定性均較佳,但目前因臨床濫用等原因導致細菌的耐藥性的產生,尤其是多藥耐藥銅綠假單胞菌的出現,與此藥的應用密切相關。有研究者發現,亞胺培南耐藥危險系數為44,在諸多抗生素中危險系數較高[10]。
綜上所述,在神經內科應用碳青霉烯類抗生素時,應嚴格按照藥敏實驗結果合理的進行應用,同時盡量避免長時間應用同一種抗生素類藥物。針對上述獨立危險因素,要求醫療工作者應進一步加強重癥監護室消毒工作,同時增強醫護工作人員無菌操作觀念,改善病房基礎消毒條件,嚴格掌握和應用機械性通氣所適應的臨床指征,這些措施可進一步減少院感的發生。
參考文獻
[1]王麗娟,徐修禮,史皆然,等.多藥耐藥銅綠假單胞菌研究進展[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13):1713-1715.
[2]馬榮,聶大平,李瑞華,等.聯合抗生素對多藥耐藥銅綠假單胞菌體外抗菌活性的探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2,16(7):1246-1248.
[3]劉東華.多藥耐藥銅綠假單胞菌的醫院感染現狀及耐藥性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3):604-605.
[4]黃健云,王前,陳光輝,等.多藥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的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23):5828-5830.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J].中華醫學雜志,2001,81(5):314-320.
[6]李小鵬,王治國.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標準與指南[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1,24(4):251-252.
[7]尚進.住院患者多藥耐藥銅綠假單胞菌醫院感染危險因素的探討[J].安徽醫學,2012,33(10):1319-1321.
[8]宣云崗,陳智理.心內科患者多藥耐藥銅綠假單胞菌醫院感染危險因素的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81-83.
[9]韓善梅,張蘇華,郭良,等.多藥耐藥銅綠假單胞菌在神經外科暴發的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6):3539-3540.
[10]魏樹全,趙子龍,鐘維農,等.泛耐藥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6):673-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