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霞
摘要:就當前的經濟形勢來看,我國的經濟結構正處在轉型升級階段,生產型企業和制造業的發展需要現代工匠型技術人才。工匠精神是時代的產物,現代社會依然需要工匠精神來涵養我國經濟轉型升級。職業院校的教學宗旨在于為社會培養工匠,也就是技術應用型人才。所以,職業院校作為我國職業教育的主體之一,必須把工匠精神融入教學之中,把培養當代工匠作為教學重點,探索創新教學模式,改善教學理念,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強化教師技能、素質的培訓,培養學生的創業創新思維。本文探討了新疆職業院校培養“工匠精神”的途徑。
關鍵詞:職業院校 工匠精神 人才培養 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1-0129-02
職業院校作為我國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加強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僅僅是時代的產物,更具有其現代意義和價值。在現代社會,我國尤其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術型人才,工匠精神是一種工作態度,也是一種專業素養,追求精益求精。[1]日前,“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舉行,讓處于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新疆沸騰起來。“一帶一路”將大力推動新疆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應用型人才的社會需求量必將大大增加。這使得新疆職業院校培養既適合社會市場需求的技術應用新人才、又具有工匠精神的社會型人才的任務更加艱巨。由此可見,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勢在必行。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究新疆職業院校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途徑。
一、工匠精神對提高新疆職業院校學生素質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
大部分學生的職業意識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學校,沒有一個社會環境,就很難培養出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意識一般是在職業環境中形成,其中包括對職業本身的認識、理解、態度等。職業院校的學生應當具有基本的職業意識,工匠精神融入職業院校教學工作中,對于職業院校的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能夠深入領會工匠精神,并將其運用到職業化學習當中,使自身思想和素質發生變化,在自己以后的職業規劃當中,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同時可以通過工匠精神的深刻含義來約束和規范自己的行為。
(二)有利于學生職業道德的形成
職業道德對于社會各行各業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良好的職業道德能夠使從業者嚴格履行自己的工作義務,遵守行業規則,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將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表現在顯著的職業特征上,即是我們常說的職業道德。對于新疆職業院校的學生來說,職業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才最能反映出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和素質。而工匠精神講究的就是遵守職業道德規范,這就要求職業院校在教學過程中要嚴格以弘揚工匠精神為重點,培養學生遵守職業規范和準則,明確責任和義務,同時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以便在今后的職業生活領域中能夠將工匠精神落實到工作中,并傳遞給身邊的人。
(三)有利于端正學生的職業態度
職業態度是一個人在職業過程中對企業或者行業所持的看法或觀點。職業院校的學生要培養自己正確的職業態度,正確把握工匠精神的涵義,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提高專業技能。將工匠精神與自己的職業相結合,逐漸養成積極的、健康的、向上的職業態度,在將來的職業中能夠做到愛崗敬業、求真務實、一絲不茍。[2]對于職業院校的學生來說,不管是在校園里求學還是將來步入社會成為社會人才,都要將工匠精神牢記于心,并將工匠精神傳承下去,這樣有利于職業院校的學生端正職業態度,同時也能帶著這種優秀的品質進入社會,投身到工作當中。
二、新疆職業院校培養“工匠精神”的途徑
(一)穩健發展校企聯合辦學模式
就目前形勢而言,職業院校必須與企業相結合,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3]校企聯合辦學模式是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培養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有效途徑之一,是我國大力提倡的職業院校的辦學模式。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培養社會需要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為此新疆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校企合作的主體是學校而不是企業,不能本末倒置,將學生一股腦拋給企業,認為只要學生進入企業就已經實現了預期效果,這樣學校就曲解了校企合作的真正目的和意義所在。第二,新疆職業院校要將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相結合,使二者在理念上達成統一。因為優秀的企業文化中時時處處都體現著工匠精神,學校應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職業環境,讓學生既能在學校中感受到校園文化的內涵,又能在企業中領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在企業中的磨煉能夠積累更多的社會經驗,體會職業規范和職業價值,不斷培養自身的職業意識。第三,職業院校應當規范學生的不良的行為習慣,端正學生的求知態度,使學生在進入企業前擁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在企業中磨煉自己,逐漸養成愛崗敬業、嚴于律己的職業道德行為習慣。
(二)搭建創業創新平臺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繁榮昌盛的不竭動力。對于職業教育來說,創新同樣是十分重要的。創業平臺的搭建的前提是創新,為此新疆職業院校應該做到兩個方面:一方面,增強職業院校學生的創新意識,將創新理念作為行動導向。學校必須做到把創新思想貫徹到每一個學生的心中,為學生營造一個創新的環境,讓學生明白創新對于創業的重要性。可以將創新理念通過一些活動的策劃、流程的執行等方式展示出來,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另一方面,搭建創業實訓基地,創業實訓基地的創建為培養學生的職業理念、職業態度、職業素養等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學生可以在實訓基地進行各種創業實戰演練,在演練過程中還能與其他學生相互學習和交流,溝通彼此的創業思維,優勢互補,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創業基地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創業指導和其他方面的支持,比如資金等,這給學生的職業道路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更加有助于學生在職業規劃上作出正確選擇。
(三)優化師資力量
對于新疆職業院校而言,教師的專業知識的儲備和專業素質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職業素質的高低,所以只有高水平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能力的學生。優化職業院校的師資力量是培育職業院校學生素養的重要途徑,必須建設專業知識和道德素質相統一的師資隊伍。[4]首先,教師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既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合理地將課堂理論與企業實踐相結合融入教學當中。其次,職業院校教師要積極參加職業教育相關培訓,在培訓過程中找出自身的不足,不斷提升自己,努力成為德才兼備的優秀的師資力量。再次,職業院校教師要轉變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結合新疆的特殊區情,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使教學方法多樣化、生動化,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增加課堂的活躍性,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教學互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際上,這幾方面也正體現出教師自身具備的工匠精神。正所謂,“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讓學生從教師身上去體悟工匠精神的感染力。因此,在新疆職業院校中,工匠精神的傳承離不開集專業知識和道德素養于一身的教師的悉心引導。
(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雖然當前“一帶一路”能夠推動新疆基礎設施建設,為職業院校學生帶來廣闊的就業機遇,但同時也存在著復雜的社會就業形勢和就業壓力,職業院校的學生必須發揮其自身優勢,樹立正確的職業觀,為自己的未來職業生涯做好規劃。新疆職業院校對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必須做到如下兩點:第一,教師對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影響十分重要,因此,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課下,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必須正確引導學生,使學生能夠對自己的職業有正確的價值判斷。公共基礎課教師可以通過開設的相關課程,比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等課程,從理論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而專業課教師則可以通過開辦一些跟職業相關的課外活動進行實踐練習,真正實現知行統一。第二,良好的管理是規范學生行為習慣的保障。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新疆職業院校應該加強校園管理工作,這樣才能夠保證職業素養的培育工作順利開展,通過管理實現培育人才的目的。校園規范的管理有助于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的養成,同時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約束。[5]職業院校的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缺乏自主學習性,因此在通過院校的規范來管理學生的同時,學生也要進行自我管理,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點,培養職業意識、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態度。通過學校的管理和學生的自我約束相結合的方式,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為工匠精神的孕育和傳承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對技術型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職業院校擔負著為我國社會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重任。中國的傳統工匠精神講究尚巧、求精、道技合一,而在現代社會中,工匠精神逐漸演變成為一種專注嚴謹、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6]在新時代工匠精神的要求下,職業院校要注重工匠精神和專業技能的培養,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以及個人職業規劃的發展,此外,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術應用型人才是市場經濟的要求,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李宏偉,別應龍.工匠精神的歷史傳承與當代培育[J].自然辨證研究,2015(8):50-51.
[2] 郭愛娟.職業院校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三創人才研究[J].成才之路,2016(35):4.
[3] 肖群忠,劉永春.工匠精神及其當代價值[J].湖南社會科學,2015(11):78-80.
[4] 王嬌嬌.工匠精神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J].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16,27(4):69-72.
[5] 虎智猛.高職院校培養“工匠精神”的途徑探析[J].機械職業教育,2016(8):13-14.
[6] 王麗媛.高職教育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職教論壇,2014(22):44-46.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