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摘要:工業工程作為一種綜合性強的科學技術現在已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它能有效改善企業的經營模式,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本文主要的重點在于探討工業工程的生產效率的提升策略。
關鍵詞:工業工程;生產效率;策略
中圖分類號:F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024(2017)05-124-02
前言
我國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國內的環境及市場需求越來越處于繁盛時期,隨著市場化速度的進一步加快,新一輪的挑戰正朝著各行各業撲面而來,例如新產品的層出不窮、更新換代加快、產品適應市場需求而持續調整自身規格、新興的中小型企業所帶來的市場競爭壓力、產品質量及成本要求過高等等。在這樣的一種趨勢和情形下,企業率先要考慮的就是盡量減少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浪費、盡可能地降低生產成本、最大限度滿足客戶需求、爭取創造最大利潤。因此,在企業中應用工業工程的技術和方法來降低生產成本以期獲得最佳的綜合效益逐漸得到各界的認可和重視。
1組建工業工程模型
眾所周知,工業工程技術在機器或零件裝配型企業應用比較廣泛,且開發出了較高的應用價值,但是實際操作中卻相當復雜,系統化程度不高,很難和其他方法或技術進行聯合使用,這就難免會導致工業工程技術原有效果的減弱。因此,如果要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改善生產效益,就需要將整體的修正和改善提上日程,建立一個系統化的工業工程模型,將工業工程技術應用于工業生產的各個領域。工業工程模型是一個環狀生產路線,首先經過現場分析,接著是進行單個工序的整改,再是整條生產線的平衡改善,最后再返回進行現狀分析。整體來看,這是一個不斷改善、持續修整的過程。具體操作如下:
第一是將操作崗位用視頻進行記錄:第二啟動工業工程專業分析軟件,將拍攝好的視頻導入軟件進行測化分析:第三是運用相關分析結果來制作報表,諸如工時和人力崗位排布分化標準表等:第四是將單個工序分別進行改善:第五是要用相應器械或軟件驗證第四步的效果:第六是改善生產線的平衡力:第七是驗證第六步的效果:第八要開始制作生產線的生產工時及員工工時標準和相關工藝的各項指標的標準:第九是再返回第一部操作,如此循環。在這個循環過程中,相關負責人或管理人員要定時對生產信息進行記錄和統計,對生產線的情況要密切關注,并準時詳細記錄。如果遇到問題,可能影響生產效果和實際生產數量,要及時查找,及時解決,以保證生產達標,質量上乘。在此期間,效率管理體系會派上大用場,有助于幫助企業實現全面的效率監測和管理,以保證最佳的生產效率。
2個案分析
2.1視頻拍攝、工序分析
相比于現在新型的工業工程技術,傳統的工業工程需要用到秒表還有一部分辦公軟件來收集、整理和分析原始的數據,再將其實際應用于工業生產中。但是新型的技術卻省力不少,直接用視頻拍攝技術還有專業化的應用分析軟件即可,這樣不但可以確保數據的科學性和真實性,還能追根究源,保證數據不至于失真,可以重復有效利用,既減少了工業工程工程師的實際工作量,又能幫助改善生產效益。
視頻拍攝的一個優點,就是可以保存下來,以便進行反復的推敲和細致入微的分析。在導入進專業的工業工程分析軟件之后,該款軟件能夠充分挖掘視頻內所有可用信息和有價值的數據,把實際的操作過程的前后始末分解成為各個細小的操作單元,并詳細記錄每一個操作單元的生產時間、每一個動作和每一個工序的生產操作是否符合規定、是否出現異常的動作、是否存在輔助性的動作等等。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防止在制定工藝的生產標準時誤將不合格的、異常的工序或動作算進去,或者防止在進行工序改善時將輔助性動作遺漏,以免增加每一個對應崗位的工作節拍生成所花費的時間。比如某個廠家生產出的一款洗衣機,它的產品總裝線總共有76個工序,有崗位操作人員81名,瓶頸節拍時間是32.89s,整個生產線的總加工時間是1707.68s。如此,在進行工序分析時,操作人員可重點審查關注幾個注意點,包括瓶頸崗位、重點崗位還有出現問題或疑似存在問題的崗位,對這些崗位做出特殊標記,并請專業人員記錄下具體出現的問題是何種類型,是否有相應的解決方案,具體方案是什么等。這些做法和步驟均是在對單個操作工序進行整改,只有單個工序全部確保沒有任何問題,整個生產線的生產效率才會進一步提高。
2.2制作報表
報表的制作是一個自動生成過程,意思是,在使用工業工程分析軟件對各工序進行數據分析之后,系統內會自動生成相應的關于員工、機器的工時還有崗位人力分布的標準表,以及平衡率山積表,這有助于員工準確了解自己所在的生產線以及其他崗位人員的分布狀況,做到互通有無,保證生產效率。標準的工時還有人力分布表是指導人員進行系統化工業操作的規范性文件,可以準確記錄員工的出勤率、生產效率還有崗位之間輪換的具體實施情況。平衡率山積表是用來觀察生產線的平衡問題還有是否在生產車間存在工時浪費、損失等情況,并以此作為證據,方便日后企業生產出現紕漏時查找問題根源。另外,除了以上這兩種記錄證據,標準作業指導書而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它是崗位操作職員的工作任務參考,給他們提供相應的工作指導,使得其按照標準進行作業,防止出差錯,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規范員工的在崗行為,是操作更為標準,約束力更強。
2.3單個工序的改善及其驗證
首先必須明確,單個工序改善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對每一個工序都進行統一細致的梳理之后,保證每個工序的節拍時間能達到最短,這樣就能夠減少總的生產加工時間,保證生產線的效率和平衡感狀態的維持。
每一道工序在生產過程中都會花費一定量的工時,這些工時的具體數據也都會被記錄,每一道工序在生產時也會難以避免出現問題,這些問題也會被記錄。隨后,相應的專業人員可以將這兩者有機結合,進行綜合的對比,找出在什么時間哪一道工序上的具體哪一部位出現了問題,進而對這些工序運用適當的改善方法進行改善。這款洗衣機的單工序改善就是選擇對部分的崗位操作進行了相應調整,既改了布局,也改了專業工裝,應用的是工業工程的七大步驟,效果很明顯。數據顯示,部分工序的節拍時間、勞動生產強度均已減少,這是在進行工序分析后,再次返回對視頻拍攝結果在工業工程分析軟件中的結果進行測試得出的,科學性很高。
2.4注重生產線的平衡
任何事物都要遵循平衡原則,生產線也一樣。因為生產線的平衡一旦有所保障,不但工時會得到充分的利用,還能減少瓶頸節拍時間,對整體生產效率的提高大有裨益。這一環節就是需要對組成整個工序的左右操作單元重新進行合理安排和分配,運用平衡改善的工具對各個單元和工序進行編輯,繼而要求專業人員對這些調整做數據記錄和成果及效果預估,合理可行的話就依照這樣的方案執行,否則就重新再進行編排。經驗交流
2.5最后調整
生產線的平衡效果是需要進行驗證的,之后驗證合格的話將這一標準作為操作準則確定下來,最后對這些所有的工序的相應數據進行記錄,并對生產線的實施進行檢測和觀察。
3結語
由上述分析可知,工業工程技術的應用對企業來說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它的普及率不高,還沒能被大多數企業熟知,需要做進一步推廣。但是只要進行合理的利用和嚴謹細致的操作過程分析,這一技術在未來的發展前景是十分廣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