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環境執法的表現形式是環境監察,執法行事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環境執法,它是讓環境質量改變的主要行政方式。由于近年我國經濟危機的影響深入,尋求增長經濟的同時,更加突出的是環境問題,而導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的主要誘因是環境執法難。
關鍵詞:環境監察執法;因素;措施
中圖分類號:Df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7)03-0274-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7.03.151
Abstract: The manifestation of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is the main component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enforcement. It is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It is the main administrative way to change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recent years, the impact of Chinas economic crisis in depth, to seek to increase the economy at the same time, more prominent is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lead to pollution is increasingly serious cause of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is difficult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law enforcement; factors; measures
1 環境監察執法的概念及意義
國家環境機關行政針對環境有關法律或規則,使用有關的有約束力的環境管理監督權力機構,讓對相對的環境關系相關事由有著商務處理和決議,進而產生具有很強約束力的執法行為是環境監察執法。環境監察執法是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核心構成部分,執法的效果優劣、都從一定程度上關系著環境法律保護的最終實現結果,環境監察執法工作的加強對于全國政府倡導科學發展觀、公眾環境權益的維護、優良的環保事業推進朝著良好的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將近20年的環境立法發展,已逐漸形成法規體系,承接了有《保護環境法》、《影響環境評價法》等相關法律條文,并逐步建立了從國家到各省市級良好的環境體系系統,經過建設標準化進程,環境能力倡導和效率全都有著顯著的影響。現今,環境監察執法工作者是我們最主要的第一步棋,思維開闊、發展更新,進而提高執法的能力,進而實現國家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努力為建設好良好型的社會發揮優勢的目標。
2 影響當前環境監察執法工作的因素
2.1 法制受阻
首先是行政處罰難以落實。治理相關單位的停產決定權在政府部門,短時間政績是政府所追求的,增長重經濟輕環境保護,相關的決定是不好指示的,發空頭文件是經常的事,落實不敢報,應付抽查。其次少利用強制,貫徹到位不易。行政處罰決定的行為屬于拒不履行環境的行為,針對查封、封存、抵押強制等的環保部門減少行政強制方法,進而申請法院執行強制,很易行成執行難[1]。
2.2 體制阻礙
環境執法的重點流程是順暢的執法管理體制。如今存在的嚴峻問題是環境執法體制分布不均、分割不均、產生差距。最明顯表現為:第一保護地方主義困難。政府為部分地方追求當前政績,輕環境保護重經濟增長,從而制定“新政策”,借助職權干預環境執法同時不支持。第二不明確的環境監察隊伍執法地位。很大部分的事業單位是各級環境監察執法機構,法定執法權沒有直接任命,就只能通過委托實施環境執法,加大行成行政訴訟。第三嚴重的地方分割管理,難處理的環境糾紛。在跨界環境處理污染時需各個地域的環保部門及各方政府一起加快解決,往往會在執法過程中遭遇當地保護主義的妨礙處理不到位。
2.3 缺乏環保部門內部的協調機制
沒有很好地整合環保部門內部執法資源,使執法監督難很難同力,甚至引發對立。這是因為一部分環保部門沒有形成良好的協調工作機制,比如在追查企業環境違法中一部分是環境評獎企業,更有嚴重違法排污企業還特許批準了很大部分財政資金。不在規則下進行的環境執法和環境審批,監管合力不嚴謹,為事后的環境執法模式都成造成了被動、不利用團結的影響。建設項目監管審批少,一部分環境執法部門對項目了解不夠,對驗收不清楚,對查處新項目變成老污染的方法,監管建設過程通常會成為成天方夜譚;在建設時一些項目就已不合格、違規違紀的機關;不達標的驗收等,超標的驗收[2]。
2.4 缺乏對于環境監察工作的投入
這樣的結果,會導致執法工作的延期。在整個執法過程中,必須要準備好充足的遮護,這是保證執法工作正常進行的重要憑證。但是,在現實中,由于人力以及車輛的欠缺,執法的進程和效率很難得到保證。因此,在進行執法保護活動時,偏巧遇到緊急的狀況,例如偶然發生的環境事故,那么就會出現車、人都不夠的情況。如果又發現欠缺必備的應急設施,也使得工作人員不能夠立刻確定被影響的區域范圍和其中的受損程度,這樣就不能很快的進行正確的處置。這些,在很大程度上耽誤了執法的正常運行。
3 新形勢下提高環境監察執法效能的措施
3.1 建立長效機制的環境監察執法
環境監察執法對各方面的要求都很嚴格,而現在的問題是,目前的執法能力并不健全,在這種背景下,很難做到嚴格、準確的執法,所以,必須要提升相應執法能力。一項涉及面廣且復雜的行政活動是環境監察執法,所以建立長效的執法機制是不行的,提高實環境監察執法的效能才是硬道。首先要給予各級領導環境保護和環境監察執法工作的高度重視,把環保指標考核融入到黨政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內容中,必要的時候要求環保部門賦予強制執行權和限期治理權。其次環境部門要加大上級主管部門負全責,執行部門、具體崗位和工作人員的責任充分落實,加大與其他部門一起,整體改變一個環保部門變成多個部門影響,建成聯合執法組,根據以往經驗,慢慢建立健全監察環保制度和在線污染源監控管理制度,確保環保執法的權威性和可控性,進而營造高效的執法聯合機制。第三源頭控制加大,加大新建項目預審關、驗收關,公開建立企業信息制度,對違法企業的嚴厲處罰力度加大,讓企業違法成本增多,杜絕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努力提高企業合法收益,用政策扶持和獎勵來獎勵守法企業。除此以外,還應該健全與行政相關的環境保護方面的內容,用這個方式為基層的相關工作提供依據。對于那些在發現錯誤還不改正的企業,在進行必要的罰款以外,還要對其進行其他的措施,來強制要求其改正[3]。
3.2 促進監察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
從舊式的粗放型管理調整為為精細化管理模式,標志著是環境監察執法工作的全新轉變,進而到現場檢查、證據收集以及證據搜查等進行分析。第一,排查現場。針對企業的整體基本生產情況、防治污染措施、污染排放程度和環境安全整體綜合情況進行全面檢查,依照相關環節和整體的法律制度來確定,進而在檢查的過程中發現情況,應該及時上報企業中出現的環境問題,進而進行處理;再次,證據收集。在檢查現場時,備好相關的影像設備,同時對環境違法行為實施現場取證,將現場情況利用相機拍攝下來;同時對不同的環境事件進行分析,同時筆錄,做各個要件齊全的咨詢;細致到位的現場搜集證據,讓環境違法企業無處可藏。最后,調查跟蹤。進行及時的跟蹤調查對違反環境保護的企業,倡導多次檢查多次匯報,監督相關執法人員對存在的環境違法問題積極跟進,從源頭上真正將環境問題徹底消除。
3.3 全面提升執法人員綜合素質
業務素質對于提升執法水平來說十分重要,除了要加強對于理論的學習外,還要鍛煉技能。對于執法來說,實踐方面的經驗更有價值。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一些實踐方法是不可能從學校里學得的,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掌握。除此之外,為了提升工作的質量和效率,要做好職責的分工,便于相互督促,最終提高工作效率。在執法過程中,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亟待提高,需要其業務水平和實踐能力統一結合。對工作任務跟進細化責任到人,結合執法人員自身特點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同時設立崗位責任制度,將執法工作落到實處;組織相關人員一起學習有關環境法律法規,對普遍現象進行重點分析,研究在執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對執法工作的順利進行打下良好基礎;優化人員結構結合的特點,實現最大限度的優勢互補,同進同退。
4 結語
因此,在環境執法環節中的環保部門,都要加快步伐,追隨現在“發展可持續”的方針。統一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培訓人員的高素質,保持一向良好的工作作風,同時要積極采取相應有效措施的部門環保,確保管理順利執行,實現共同努力發展,一起為環境監察執法工作獻計獻策。
參考文獻
[1]孟晨.論新形勢下提高環境監察執法效能[J].現代商貿工業,2013,(18):159.
[2]吳曉悅.淺談新形勢下環境監察工作要點[J].東方企業文化,2013,(16):201.
[3]蘇長青.新形勢下加強環境監察工作之我見[J].科技風,2013,(8):219.
收稿日期:2017-05-05
作者簡介:宋海燕(1982-),女,中共安徽省委黨校本科,研究方向為環保工程、環境監察、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