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瑜

關鍵詞:深度閱讀;高校圖書館;群組閱讀推廣
摘 要:文章在分析我國高校大學生閱讀現狀與倡導深度閱讀意義的基礎上,研究了高校圖書館面向大學生深度閱讀開展閱讀推廣服務的趨勢,探究了高校圖書館群組閱讀推廣服務模式的設計方法,總結了高校圖書館群組閱讀推廣服務的實踐經驗。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7)06-0002-03
深度閱讀是相對“淺閱讀”提出的概念,它以完善讀者知識體系、學識素養為目的,與輕松、娛樂、簡單的淺層次閱讀存在差異。深度閱讀屬于系統、有深度的閱讀,要求讀者切實理解并消化所閱讀的內容,有助于提高理論思維能力。“淺閱讀”具有隨意性、碎片化和瀏覽式的特點,與大眾流行文化具有相同的特質。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大學生接觸信息的渠道逐漸增多,閱讀方式與工具多種多樣,更多的人傾向于選擇“淺閱讀”的方式,忽視了對古典名著、學科文獻等資料的深度探索。這樣的閱讀方式雖然能夠了解大量信息,但是容易讓讀者產生功利化閱讀思想,削弱他們的深度思考能力[1]。同時,閱讀的深與淺與一個人的學識修養、精神氣質存在密切關系。在我國提倡全民閱讀的背景下,鼓勵高校大學生開展系統、內涵的深度閱讀,是拓展學生知識面,提高思維能力與組織能力,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必要途徑。高校圖書館作為重要的知識服務機構,更應該全面了解大學生群體的閱讀需求,了解他們的閱讀行為和特點,促進深度閱讀的廣泛傳播,幫助他們提升人生的高度。
1 我國高校大學生閱讀現狀與深度閱讀需求分析
1.1 高校大學生閱讀現狀
根據2014年我國出版科學研究院發布的全民閱讀調研報告可知,我國人均圖書閱讀數量僅為4.83本,成人閱讀率不足60%。高校大學生作為主要的閱讀群體,其閱讀情況也不容樂觀。通過對我國多所高校的大學生課外閱讀情況進行調研,筆者發現普遍存在閱讀內容單一、缺乏深度思考等問題,其中超過70%的男生對體育類作品感興趣,超過75%的女生更傾向于關注娛樂信息,每日課外閱讀時間超過兩小時的學生不足20%,對中外古典名著感興趣的學生更是寥寥無幾。高校大學生面對繁重的課業以及就業壓力,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用于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參加社會實踐,很難靜下心來進行深度閱讀。同時,在商品經濟時代,網絡文學和視覺影像的沖擊讓大學生不再依賴于文字信息,電影、視頻、游戲等視覺文化的盛行也淡化了大學生對深度閱讀的認知。
1.2 “淺閱讀”帶來的巨大挑戰
互聯網環境下,瀏覽、快讀、速讀等“淺閱讀”方式盛行,在公共場所隨處可見使用智能手機瀏覽信息的人。依托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傳播信息,不僅實現了對信息資源的切割與細化,也吸引了大量網民的關注,迎合了公眾熱衷娛樂和快餐文化的心理。“淺閱讀”在提供便捷信息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公眾的獨立思考能力,使人們對信息的獲取變得簡單、膚淺或流于形式。高校大學生正處于完善知識體系的關鍵時期,本應該通過深入、系統、認真的閱讀構建系統的價值觀,提升理論思維能力,然而“淺閱讀”擠占了大學生大量的課外時間,讓他們更依賴于“碎片化”信息,也失去了對信息的判斷分析能力。
1.3 倡導大學生深度閱讀的意義
閱讀是個體學習主動性的表現,也是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它讓讀者在不同的學術作品中體驗不同的生活與思維方式,體味文字背后蘊含的歷史情境和社會形態,獲得獨特的感悟。讀者通過深度閱讀,反復思考或體會文學作品中的深刻含義,可以形成對相關事物的多角度認知,不斷激發想象力與創造力,并對已有的知識體系進行修正。深度閱讀具有顯著的理性建構特征,也更能夠促進個體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由于互聯網環境下“淺閱讀”泛濫,導致大量學生被網絡文學所吸引,影響到學生對經典文字閱讀的興趣,也影響到他們思維能力的深化[2]。鑒于此,高校圖書館應該通過閱讀推廣工作,以有效的深度閱讀引導方式,幫助他們汲取經典文學作品中的精華,重塑大學生的閱讀理念與價值觀。
2 高校圖書館面向大學生深度閱讀的閱讀推廣服務趨勢分析
在全面掌握高校大學生閱讀現狀的基礎上,探索高校圖書館面向大學生深度閱讀的閱讀推廣趨勢,能夠更好地進行閱讀推廣工作定位,為制定群組閱讀推廣策略提供借鑒。
2.1 服務方式多元化
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工作的開展,就是為了讓大學生群體了解館藏結構,更好地利用各類信息資源。為滿足大學生的深度閱讀需求,高校閱讀推廣形式應更加多樣化。一方面,部分圖書館應通過專家講座、圖書展覽、參觀展播等方式吸引用戶關注;另一方面,部分圖書館應嘗試利用新媒體工具發布信息,將閱讀推廣內容設計為詩歌、影評等新穎的形式,并通過提升服務人員的知識水平吸引學生參與。部分圖書館注重與大學生群體的互動,不再簡單地將學生作為服務客體,而是將他們看作閱讀推廣的參與者與輔助者,鼓勵大學生群體自建閱讀小組,并為他們提供合適的閱讀推廣工作崗位。
2.2 服務載體多樣化
互聯網環境下信息獲取渠道增多,大學生群體對網絡環境的接受程度逐漸提高,開放的網絡環境也為他們的交互閱讀提供了便利。當前很多讀者不再局限于紙質閱讀,而是可以采用視頻、音頻等方式獲取信息,閱讀內容更加豐富,方式更加便捷。據有關統計顯示,超過95%的大學生有電子閱讀經歷,基于移動智能終端的閱讀方式也受到大學生群體的青睞。高校圖書館推出移動閱讀APP、微信閱讀推廣等全新的服務模式,促進了閱讀推廣工作的不斷深入。很多高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數字資源儲備,能夠利用官方網站為用戶提供海量閱讀資源,也受到大學生群體的普遍認可。
2.3 服務內容精細化
面對信息環境下爆炸式增長的閱讀資源,大學生往往感到無所適從,很難從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部分高校圖書館針對大學生存在的困惑,結合他們的閱讀行為特點,對館藏資源進行精細分類,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題閱讀推廣服務,如推出專業課程輔導資源、最新科研動態等,方便用戶根據需要合理選擇,也能夠優化閱讀推廣服務體驗。部分圖書館根據大學生群體的社交需求,推出以社交驅動為主題的閱讀推廣服務,幫助大學生了解社交技巧,分析不同社會群體的特征,探討交流擴大社交圈的方法。部分圖書館注重對特色閱讀資源的宣傳,積極推薦科學的深度閱讀方法,旨在糾正大學生群體的不良閱讀習慣,提升他們的閱讀質量。
3 面向大學生深度閱讀的高校圖書館群組閱讀推廣服務模式設計
通過分析高校大學生群體的閱讀行為特點,合理設計符合大學生群體需求的閱讀推廣服務內容,對于強化大學生對經典閱讀的熱情、推廣深度閱讀具有重要意義。
3.1 讀者閱讀行為分析
在開展群組閱讀推廣工作前,了解推廣對象的需求與興趣偏好,是保障閱讀推廣能夠吸引用戶眼球的關鍵。筆者對大學生群體的閱讀情況進行調研后發現,他們需要更加穩定的閱讀環境,具有強烈的群組探討欲望,要求圖書館提供多元化的服務方式,要求提供方便群組之間交流推廣的閱讀平臺。部分大學生雖然有一定的閱讀積極性,但是在選擇閱讀資源方面存在盲目性,這就要求圖書館員做好咨詢、引導工作。在閱讀資源檢索方面,部分讀者期待根據自身的閱讀特點,推薦更多類似的閱讀群組,實現與其他用戶之間的經驗交流[3]。為全面掌握高校圖書館用戶的行為特點,更好地引導他們開展深度閱讀,筆者設計了讀者閱讀行為動態模型(見圖1)。
3.2 閱讀推廣活動策劃
高校圖書館要根據讀者的閱讀行為特點設計合理的閱讀推廣主題,保障趣味性和新穎性,以吸引更多用戶參與其中。在群組活動策劃過程中,高校圖書館應該采取強有力的宣傳推廣措施,保障推廣活動符合主流價值觀。圖書館員應該做好用戶宣講工作,調動大學生群體的積極性,引導他們有步驟、有計劃地開展深度閱讀,提升他們的整體閱讀能力[4]。對于閱讀推廣活動方案的設計,高校圖書館要標明活動的目的、時間和意義等,在不影響學生參與熱情的前提下,開展圖書展覽、圖書推薦等活動。此外,高校圖書館還可以通過與出版社、數據庫運營商等第三方的合作,發揮自身在資源建設、用戶組織方面的優勢,為社會組織提供拓展社會化閱讀領域的機會,進一步豐富閱讀推廣的內容。
3.3 閱讀推廣設計內容
專業圖書館員要根據閱讀推廣活動方案,引導讀者開展專題圖書閱讀活動,采取不同的深度閱讀指導方法,對讀者進行分步指導,幫助他們體驗閱讀的樂趣。如:針對社科類圖書,圖書館員可以對閱讀書目進行分級,向閱讀基礎薄弱的學生推薦通俗易懂的圖書,并且借助導讀資料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幫助他們消除閱讀恐懼感,逐步加深對閱讀資料的理解;對于經典文學作品,圖書館員可以選擇相關電影、視頻作為導讀材料,通過組織學生觀影介紹相關史料、背景,引導學生以審美的心態對待文學作品,逐步進入文學殿堂,豐富自己的閱讀體驗。閱讀推廣人員要加強與讀者的溝通交流,從讀者角度出發提供溫馨服務,提升他們對閱讀的自信心,并根據讀者需求隨時調整推廣方案,更好地保障閱讀推廣的效果。
4 高校圖書館群組閱讀推廣服務的實踐經驗總結
高校圖書館通過開展群組閱讀推廣服務可以擴大用戶規模,但是為了達到預期效果,全面提升閱讀推廣的質量,還需要圖書館員做好閱讀推廣評價工作,構建校園閱讀文化,保障閱讀推廣活動的豐富性。
4.1 閱讀推廣效果評價
群組閱讀推廣服務以閱讀主題為載體,實現對閱讀資源的集中宣傳,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但是,群組閱讀推廣業務的實施單純依靠增加活動次數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閱讀效果評價分析不同閱讀主題與推廣方式產生的實際效果。為實現對群組閱讀推廣服務的合理評價,高校圖書館員必須對每一次推廣活動進行總結分析,發現存在的優勢與不足。對群組閱讀推廣服務的分析,應該將服務效果作為關注重點,結合用戶反饋建議,分析如何更好地達到預期目標。圖書館員作為整個活動的組織者與執行者,應該嵌入閱讀推廣全過程,根據每個服務階段的具體內容,對用戶群體進行細致觀察和分析,了解不同用戶對閱讀推廣服務的真實感受,這也有助于及時調整、修正服務方案。筆者將用戶、館員作為主要行為主體,構建了圖書館員面向大學生群體的閱讀推廣結果分析流程(見圖2)。
4.2 保障閱讀活動的豐富性
高校圖書館集中開展豐富多樣的閱讀活動,策劃不同的閱讀主題,能夠激發大學生群體的閱讀動力,轉變他們被動閱讀的習慣,促進深度閱讀的傳播,提升大學生群體的閱讀質量。高校圖書館可以設置專題閱覽室,或者開設專門的閱讀討論區,匯聚不同主題的圖書供大學生閱讀,方便他們交流心得體會,在相互鼓勵中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5]。在閱讀推廣服務中,高校圖書館可以邀請專家學者進行深度閱讀指導,或者聯合志愿者協會、出版社,以讀者沙龍、書友會等形式,吸引更多用戶參與其中。在閱讀推廣服務內容與形式上,高校圖書館要注重創新性,融入新媒體元素與方法,采用微信推送等方式,提升群組閱讀推廣的吸引力,通過開展“圖書漂流瓶”“真人圖書館”等新穎活動擴大圖書館的閱讀推廣范圍。
4.3 校園閱讀文化建設
校園閱讀文化是高校學術風氣的載體,能夠體現一個高校的精神風貌,是高校在長期發展中形成的獨特的閱讀理念和行為習慣。研究表明,高校師生普遍認為圖書館是校園文化的重要部分,圖書館的閱讀環境、規章制度是校園閱讀文化的體現。因此,高校圖書館應該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不斷完善館藏資源結構,通過豐富多彩的閱讀推廣活動,營造良好的深度閱讀氛圍,設計閱讀推廣激勵機制,不斷完善閱讀推廣策略,規范大學生群體的閱讀行為,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價值觀,提升他們的整體閱讀技能。圖書館員應該以合理的閱讀宣傳與指導,強化人文素養教育,幫助大學生群體處理好深度閱讀與“淺閱讀”之間的關系,指導他們合理利用互聯網工具,以有效的閱讀推廣幫助他們開闊視野、完善人格。
5 結語
高校圖書館針對大學生群體的閱讀行為特點,通過合理的資源配置和信息挖掘,開展具有針對性的群組閱讀推廣活動,積極應對信息環境下“淺閱讀”帶來的沖擊,為大學生提供優質和高效的閱讀指導服務,能夠營造良好的深度閱讀環境,提升大學生群體的整體精神境界和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 侯壯,李泰峰,喻夢倩.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常態化建設探析:以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為例[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6(4):36-42.
[2] 吳高,韋楠華.我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所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3(2):49-50.
[3] 賴雪梅.關于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創新研究[J].圖書館,2015(6):21-23.
[4] 文意純.微閱讀時代“深閱讀”推廣模型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6(7):23-26.
[5] 胡大敏,林菲,劉立強,等.載體媒體視閾下大學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基于吉林省6所大學的訪談與調研[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3):96-99.
(編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