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珍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高職院校圖書館開展社會服務的意義和目前面臨的困難,探索高職院校開展社會服務的可行性措施與模式,以保證高職院圖書館社會服務的健康發展,為地方、經濟、文化建設服務,促進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推動圖書館自身發展、延伸服務,創建學習型、知識型的高職院校,帶動社區、校企雙贏的知識服務體系。
關鍵詞:高職院校 圖書館 社會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1-0067-02
2015年12月31日,教育部審議通過了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簡稱“新《規程》”,并于2016年1月4日正式公布施行。新《規程》第六章第三十條明確規定“圖書館在保證校內服務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發揮資源和專業服務的優勢,開展面向社會用戶的服務”。從2002年頒布實施到2016年再次修訂施行也已走過10多年。中國革命先驅李大釗同志1918年指出,圖書館已經不僅僅是藏書的地方,而應該是教育機構。20世紀90年代初,當時對圖書館開展的社會服務關注度并不高,相關研究也僅停留在對圖書館社會服務理論上的求證,近幾年來形成研究熱潮,各高校根據自身條件結合所處地域情況,思考和制定出圖書館的社會服務措施。
一、高職院校圖書館開展社會服務的必要性和意義
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豐富但利用率普遍不高,通過對外開放可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資源浪費。公眾個人的發展和生活對知識信息需求在不斷增長,公共文獻信息資源供給卻嚴重不足,高校圖書館的對外開放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矛盾。高校圖書館應當突破傳統的服務理念和管理模式,在做好為校內教學和科研服務工作的同時,順應時代的發展,利用自身優勢服務于社會。在國外,高校圖書館的公眾服務開展得很普遍,形式也多樣。在西方發達國家,無論是公共圖書館還是大學圖書館,其向社會提供服務時,一般都無償,并經常性地開展各種不同的社會服務活動,以更好地推動當地經濟、建設和諧的城市服務,極大提升了社會服務能力。美國公立大學的圖書館都向公眾開放,不需要出示任何證件,被讀者稱為大學里的公共圖書館。哈佛大學是私立學校,原則上只有本校師生和擁有哈佛校園ID卡的校外研究人員才能進入圖書館,但某些分館建筑仍向公眾開放,在哈佛圖書館借書一概不限數量,借期不等,可續借。在國內,廣州大學在2003年下半年建成的“媒體中的廣州”新聞資料全文數據庫,既為市委、市政府等提供了很多重要的信息和資料,也促進了本校科研成果的產生和轉化。可以說是我國高校圖書館信息社會化的典范。廈門大學 、浙江林學院、青島科技大學等,允許讀者自由出入圖書館閱覽圖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圖書館等特大型高校圖書館在資源共建、共享、館際互借、資源聯合引進等方面為我國圖書館界提供了管理及技術上的咨詢、指導及支持。國際圖聯大會提出的圖書館的職能中包含了四項社會教育職能。高職院校圖書館開展社會服務是我國倡導全民終身學習和創建學習型社會的需要。
二、開展社會服務面臨的困難
高職院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藏書和現代化的技術設備及信息資源。文種多、學科多、載體多、類型多的強大物質基礎和擁有高素質的專業技術隊伍,是高職院校圖書館為社會提供服務的有力保障。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缺乏法律法規的規范指導,也受體制與觀念的影響,甚至有提出反對意見的。從開放的“質”與“量”跟國外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相比,相差是天壤之別。國內對外開放的高校大部分不允許借書,只能辦理臨時閱覽證,服務對象普遍偏少。
長期以來高校圖書館都是為本校教學和科研服務,雖然有新《規則》的再次修訂和實施,但是并沒有納入國家法律,對圖書館不能形成強制性的約束,對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服務也就缺少有強有力的推動。
圖書館人的觀念里,為本校師生服務屬于天經地義分內之事 ,而對敞開校門,接待社會讀者則缺少了積極和能動性。沒有制定社會服務方面的規章制度,隨意性較大。各相關部門的重視與協調是否達到高度一致?能否及時解決高校同時為社會公眾與本校服務所產生的矛盾?教育主管部門要承擔領導、指導的責任等。
三、開展社會服務的可行措施與模式.
我院圖書館現有紙質圖書657萬多冊247萬多種,每年訂購紙質報刊約800種,圖書館大廳有4臺歌德自助查閱閱讀機。現有21名工作人員,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有3人,中級職稱的有10人。通過走訪調查發現,無論是社區、企業還是附近商戶、農村都非常樂意與我們學院圖書館共享資源。一些商戶告知我們,好多時候都是求助學生轉借書籍,他們很期待能有機會參與我們的讀書活動。如韶鋼青協在讀書節舉辦的“青松沙龍——書友會”,其組織者就非常希望明年的讀書節能與我院共同舉辦。根據我院所處的地域特點,探索可采取的社會服務模式有:
(一)建立服務檔案
我院是曲江區唯一的一所公辦專科院校(目前曲江區也無本科院校),也是韶關市第二所公辦專科院校。曲江區附近有中等職業學校和好幾所普通高中。印發了200份調查表派發出去,將電子表發至校外的微信群,從收到返回的信息看,讀者都希望我院圖書館能對他們開放,也愿意接受有償服務。比如交納一定押金辦理借閱閱讀權限以及信息和科技查新,參與本院舉辦的圖書館知識講座或聯合開辦讀書活動,等等。
與曲江區各中學建立借閱讀者檔案,如集體借閱證和個人借閱證,集體以班集或專業為一人賬號,個人如老師賬號;企業可建立多個集體賬號和個人賬號。限制一定的借閱量和借閱期限。此種賬號與校園一卡通類似,可在館內借閱和閱覽圖書以及到食堂就餐,只能通過學校大門和圖書館、食堂的門禁。
(二)規定本院圖書館社會開放日
將周末和節假日作為社會開放日,從本院讀者借閱實際情況看,周末和節假日校內讀者較少。
(三)定期舉辦講座或培訓
定期舉辦校內外的一系列圖書館知識和消防知識講座或培訓,要求辦理借閱的社會讀者每年至少要參加1次以上的相關培訓。每年學院要開展流動圖書活動,派發各種圖書宣傳知識傳單等。
(四)建立“母校借閱卡”
每一年,一批批的畢業生走出校門走上工作崗位,我們認為圖書館有必要保留他們繼續學習、為其提供信息資源的權利。對于這部分社會讀者,可以根據個人申請建立“母校借閱卡”,讓他們換領新卡,享有社會讀者一樣的權利。
(五)激勵員工積極參與圖書館社會活動
如何激勵圖書館人全身心、滿腔熱情地投入到各項社會服務中?如何保證圖書館服務活動能得到有力保障并健康發展?這些都是我們在開展社會服務之前必須考慮的。在保證校內服務的同時做好校外服務,除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外,更需要具體執行者的努力和智慧!
以辦學措施助推校企雙贏和社會服務創新。高職院校圖書館社會服務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依據學院具體辦學措施,細化和豐富社會服務工作內容。尤其是校企合作的企業單位,有許多都提供頂崗實習,在深入合作過程中了解企業對知識更新和信息收集的需要,在圖書館建立專門的資料室或建設非正式文獻特色資源電子庫,在圖書采購中也結合這些信息反饋意見,使我們的館藏更能滿足各專業讀者的需要。
四、結語
總之,高職院校圖書館可以因地制宜,做好合作企業、社區、附近學校館際互借等的社會服務工作,讓更多人走進圖書館,利用館內豐富資源與個性化服務,擴大高職院校圖書館社會效益,為地方、經濟和文化建設服務,促進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做好對口幫扶服務,從而推動圖書館自身發展、延伸服務,創建學習型、知識型的高職院校帶動社區,實現校企雙贏的知識服務體系。
參考文獻:
[1]蔣亞琳,美國研究型大學圖書館的信息服務研究[D].西南大學,2009.
[2]洪春霞,雒鳳軍.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研究述評[J].圖書館學研究,2010(12).
[3]張希俠.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可行性研究[J].農業網絡信息,2015(5).
[4]李沛,廣東高校圖書館社會化信息服務實證分析[J].圖書館學刊,2010(4).
責任編輯:孫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