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淵
摘 要: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由北方轉移到南方,有其深刻歷史原因,經歷三個過程完成并有其特點。經濟重心轉移對淮河流域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的經濟政治科技文化和社會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經濟重心南移;概念;原因;過程;影響
世界文明大多發源大河流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流域由于地理氣候等優越條件,人口稠密,開發早,政治經濟文化先進,發展成為中國古代經濟重心。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全國經濟重心”從魏晉南北朝開始一直到南宋時期悄無聲息地由北方黃河流域轉移到南方暢江流域。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針對這一歷史經濟現象,作如下的思考。
一、經濟重心的概念
經濟重心是指經濟、技術最發達,對國家提供主要財政支持的地區。在中國古代,衡量一個地區是不是經濟重心,最重要的標準,就是看該地區的糧食產量和人力資源是不是在全國名列前茅,其次是看該地區的手工業和商業是否發達。
二、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
1.漢末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南北經濟發展落差趨向平衡。三國以前,中國政治經濟中心在北方,江南許多地區很落后。從漢末開始,為避亂許多人逃往江南。西晉以后更多人遷往江南,給地廣人稀的江南帶去勞動力、先進生產技術和不同生活方式。東晉南北朝時期,長江中下游地區農業和手工業發展迅速。國家為了在競爭中取勝,采取發展經濟的政策和措施,使南北經濟經濟差距縮小,為經濟中心南移奠定基礎。
2.隋唐五代時期,經濟重心開始南移。隋唐時期,南北經濟都得到較大發展。但是隨著唐中期北方經濟和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大量北方農民南遷帶來了生產工具技術和勞動力,江南經濟在和平環境中持續發展,使經濟重心發生轉移。到了唐朝后期,已經出現了賦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現象。五代時期,北方戰亂多,南方相對安定,江南經濟繼續發展,人口數量超出了北方,長江流域日漸成為當時中國經濟繁榮地區。
3.兩宋時期,南北經濟繼續發展,到南宋時期,中國古代經濟重心轉移最終完成。兩宋時期,南方相對和平,中外交往增多,國外引進的占城稻在江南推廣,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成為重要糧倉,宋代的水稻占糧食產量首位,主要產地在南方。棉花、茶樹在江南普遍推廣。南方的絲綢瓷器造船業相當發達,南方商業很繁榮,對外貿易興盛,外貿收入在財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南宋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國家根本,仰給東南”。
三、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
1.從北方來看。
(1)黃河流域經過數千年過度開發,資源近乎枯竭,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短期內得不到補充。
(2)北方戰亂多,中國古代戰爭多發生在北方。
(3)北方由于過度開發,環境遭到破壞,生存環境日益惡化。
(4)統治階級橫征暴斂,自然災難頻發。
(5)中國古代人的婚育傳統,加劇了環境的承載力度,給環境造成很大壓力。
(6)北方地區游牧民族居多,無論在地理、氣候 、資源、人力諸多方面均適宜于游牧文明的發展。
2.從南方來看。
(1)南方自然條件好,環境氣候生產條件優越。
(2)南方戰亂少,有利于人民的生產發展和生活的穩定,為發展與繁榮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3)北方人民大批南遷,帶來了先進生產技術、生產經驗和生產工具,為江南經濟發展與繁榮,提供了大量勞動力。
(4)南方統治者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重視水利工程興修,鼓勵手工業、商業,對內外貿易的發展。
(5)中外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與進步,為江南經濟繁榮打下基礎。
(6)中國古代南北勞動人民的交流與共同的辛勤勞動,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與繁榮。
四、經濟重心南移的特點
1.北方人民大批南遷,帶去了先進生產技術和經驗,體現了當時生產力最高水平,先進生產力水平的覆蓋面積,由較小范圍向大范圍擴大,方向上由北向南擴展。
2.南移趨勢繼續與國家分裂、割據局面戰亂時最為突出,體現了人民追求和平與美好生活的愿望,表達了人民厭惡戰爭渴望統一的意愿。
3.政治中心南移對經濟中心南移有一定影響,但本質上經濟決定政治,體現了政治對經濟的反作用。
五、經濟重心南移的影響
1.促使南方城市興起和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中國古代經濟重心轉移,既促使了南方沿河沿江沿海城市興起。又促進了造船技術進步和造船業的發展。
2.促進了南方農業手工業和國內外貿易的交流與發展。農業、手工業發展促使南方城市商業興盛。國內外貿易往來擴大,進一步促進了經濟的繁榮。
3.對人才教育的影響。人口南遷,有力推動江南經濟發展,江南人才大量涌現。以及兩宋時期書院興盛。
4.改變了人口分布和促進了民族融合。人口由北向南轉移,導致了經濟重心由北向南轉移。南方經濟發展又導致了人口分布格局。南遷各族人民與當地各族人民相互學習交流合作通婚,促進了民族融合,促進了民族多樣性和統一性的發展。
5.促進了科技文化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習俗的變化。
6.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的發展。
7.對南方環境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破壞生態環境,影響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有其歷史原因和發展過程及特點,深刻地影響了淮河流域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社會生活,影響了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1] 《中國歷史》七年級上、下冊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2016版.
[2] 《中國歷史》教師教學用書,七年級上、下冊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6版.
[3] 周學平 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三個階段及影響 人民教育出版社網站.
[4] 裘士京、房列曙、周曉光 中國文化史 安徽大學出版社出版.
[5] 朱紹侯、齊濤、王育濟 中國古代史 上、下冊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5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