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娜娜+李榮林



摘要:本文構建融資約束影響行業生產率理論模型,并利用1998—2007年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實證檢驗了兩者關系,發現:(1)融資約束阻礙行業生產率提高,在融資依賴度越高的行業,融資約束對生產率的抑制作用越大;(2)融資約束對生產率影響機制分析表明,行業內企業生產率變動和企業間要素重置是融資約束影響行業生產率的兩條渠道,其中,融資約束對企業間要素配置的影響更大;(3)引入企業動態對生產率增長分解,發現融資約束通過影響企業自身生產率提高、企業間要素配置和企業退出效應進而抑制了行業生產率增長。
關鍵詞:融資約束;行業生產率;分解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848—2017(02)—0086—09
一、引言
生產率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是實現一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探究生產率來源,實現生產率持續增長是縮小國家間貧富差距的重要路徑,因此,一直以來學術界對生產率增長的研究方興未艾。近年來,隨著微觀企業數據可得性提高,國內外學者開始重視從微觀視角研究生產率增長。從微觀層面看,生產率增長來源于企業生產率提高和企業間要素再配置。Olley和Pakes將行業加總生產率分解為企業生產率水平變動和企業間要素份額再配置效應,考察了行業生產率的來源。隨后,不斷有學者在此基礎上,引入企業動態演化對行業生產率變動進行分解,如Griliches和Regey分解法、Foster等分解法、Baldwin和Gu分解法以及Melitz和Polanee分解法等。這些分解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將行業內的企業分為存活企業、進入企業和退出企業三類,考察存活企業生產率變動和要素再配置對行業生產率增長的影響,以及進入、退出企業的動態演化對行業生產率增長的影響。學者們對生產率增長關注之余,更希望回答的問題是:影響生產率增長的因素是什么?
現有對生產率增長影響因素的研究,多是在政策或市場環境變化背景下考察企業動態行為對生產率增長的影響,包括貿易自由化、取消管制、私有化和制度變化等。如Pavcnik、Treflert和毛其淋等考察了貿易自由化對生產率增長的影響;Olley和Pakest發現美國放松通信設備制造業管制引起的要素再配置帶來行業生產率增長;部分國內學者研究了我國轉軌過程中民營企業行政性進入壁壘降低、國企改革等制度變化對行業生產率增長的影響。盡管從政策變動和市場環境研究行業生產率的文獻很多,但縱觀國內外相關研究,鮮有文獻從融資約束視角對行業生產率進行考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市場化改革,但金融體制改革遠遠落后于實體經濟改革,長期以來遺留下的一個重要問題是金融壓抑。金融壓抑扭曲了資源配置,削弱了企業融資能力,企業普遍面臨融資約束問。融資約束一方面使企業得不到充足的資金支持進行研發創新活動以提高自身生產率,另一方面扭曲了資金在企業間的合理配置,對行業生產率的影響不容忽視。基于此,本文嘗試采用1998-2007年中國工業企業微觀數據,對融資約束與行業生產率的關系進行系統研究。余文結構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構建了融資約束影響行業生產率的理論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設;第三部分構建計量模型并對變量與數據進行說明;第四部分報告融資約束對行業生產率影響的估計結果并對回歸結果進行分析;第五部分進一步分析融資約束與行業生產率增長來源的關系;最后是本文的結論與政策建議。
二、理論模型和假設
為了清晰地說明融資約束對行業生產率的影響,本文借鑒Hsieh和Klenow的分析框架,對其進行簡化,從理論上勾勒出融資約束與行業生產率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