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帥
(桐柏縣人民醫院 外一科 河南 南陽 474750)
腹腔鏡下穿孔修補術與開腹修補術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效果比較
劉宏帥
(桐柏縣人民醫院 外一科 河南 南陽 474750)
目的 比較腹腔鏡下穿孔修補術與開腹修補術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桐柏縣人民醫院收治的67例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3例和觀察組34例。對照組行開腹修補術治療,觀察組實施腹腔鏡下穿孔修補術治療,比較兩組切口大小、術中出血量、術后視覺模擬評分(VAS)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VAS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88%,低于對照組的27.2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下穿孔修補術應用于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患者,可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減輕術后疼痛度,且切口小,并發癥發生率低,值得推廣。
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腹腔鏡下穿孔修補術;開腹修補術
胃十二指腸潰瘍極易引發多種并發癥,其中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最為常見。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具有較高發病率,消化性潰瘍穿孔患者中90%左右為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1]?;颊呷粑吹玫郊皶r治療,可加重病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手術為臨床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常用方法,傳統開腹修補術取得一定效果,但其手術創傷大,術后恢復慢,并發癥多,不利于預后。近年來腹腔鏡技術取得較大進展,應用于潰瘍穿孔修補術取得較好效果。本研究選取桐柏縣人民醫院收治的67例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患者,分為兩組,探討不同手術方式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效果。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桐柏縣人民醫院收治的67例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3例和觀察組34例。對照組中男18例,女15例,年齡20~70歲,平均(43.48±8.72)歲;觀察組中男17例,女17例,年齡23~73歲,平均(44.51±8.6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以開腹修補術治療,指導患者行平臥位,實施全麻,行切口(右上腹經腹直肌或上腹正中),距穿孔邊緣0.5 cm處,采用絲線行全層間斷縫合,分別于穿孔上、中、下處各縫合1針,穿孔處覆蓋大網膜,結扎縫線,放置引流管,并于術后1~2 d拔除。觀察組于腹腔鏡下實施穿孔修補術,指導患者行仰臥位(頭高腳低),實施全麻,留置胃管并穿刺,行人工氣腹,于觀察孔(臍部下緣置入10 mm套管)處置入腹腔鏡,對腹腔予以探查,于左鎖骨中線肋下緣約2 cm處置入10 mm套管,于右鎖骨中線肋下緣約2 cm處置入5 mm套管,使用吸引器吸凈腹腔滲液及膿液,探查腹腔,暴露穿孔位置,沿縱軸對穿孔行“8”字縫合或間斷縫合,使用大網膜覆蓋穿孔處,并包扎固定。采用生理鹽水對腹腔予以反復沖洗,放置腹腔引流管,于術后1~2 d拔除。所有患者術后均行胃腸減壓、抑酸、禁食、補液、抗感染等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切口大小、術中出血量。②采用視覺模擬評分[2](VAS)對兩組術后疼痛程度評分進行比較,總分10分,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嚴重。③比較術后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

2.1 術后VAS評分及手術指標 觀察組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VAS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指標及術后VAS評分比較
2.2 并發癥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584,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為臨床常見急腹癥之一,主要表現為上腹部劇痛,且疼痛快速蔓延波及全腹,極易引發膿血癥、彌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嚴重并發癥,降低患者生活質量。有統計發現在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中約有20%患者需實施手術治療[3]。其中開腹修補術為臨床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常用方法,但易引發切口感染、腸粘連等并發癥,預后效果極差。
相關報道顯示,腹腔鏡下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修補術可同時進行診斷、治療,且切口小、對胃腸道功能影響小,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治愈率高[4]。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切口小、術后VAS評分低(P<0.05),這提示對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患者行腹腔鏡下穿孔修補術治療,可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程度,且切口小,利于恢復。原因在于腹腔鏡下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修補術視野開闊、視角靈活,可對盆腔及腹腔臟器病灶進行清晰探查,既可對不典型癥狀予以準確診斷,又可實施手術修補,減少對患者機體造成的創傷;腹腔鏡下可對充分吸除穿孔溢出內容物,有效清除膿苔;切口小,可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促進切口愈合;可對腹腔進行廣泛沖洗,最大可能清除干凈腹腔感染灶,且對腹內相關臟器干擾小,減少或避免腸粘連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這表明腹腔鏡下穿孔修補術可有效降低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利于預后。
綜上所述,對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患者行腹腔鏡下穿孔修補術治療,切口小,可有效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緩解術后疼痛程度,減少并發癥發生,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1] 代高彬.兩種不同穿孔修補術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療效觀察[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4,23(6):860-863.
[2] 楊躍濤,谷麗新,王玉華.腹腔鏡下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修補術與開腹手術治療對比[J].中國醫藥導刊,2014,16(4):597-597.
[3] 王同祥,高才兵.腹腔鏡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修補術68例臨床療效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4,43(7):803-804.
[4] 李吉,劉衛懷.腹腔鏡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修補術與開腹手術的療效比較[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26):44-46.
R 656.6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1.070
2016-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