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 張雙雙 陳金平
(1.漯河市第二人民醫院 眼科 河南 漯河 462000; 2.漯河市第六人民醫院 內科 河南 漯河 462000)
視覺訓練對斜視患者術后雙眼視覺功能恢復的影響研究
李立1張雙雙2陳金平1
(1.漯河市第二人民醫院 眼科 河南 漯河 462000; 2.漯河市第六人民醫院 內科 河南 漯河 462000)
目的 研究視覺訓練對斜視患者術后雙眼視覺功能恢復的影響作用。方法 選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漯河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斜視患者124例,抽簽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62例,兩組患者均進行斜視手術,給予對照組患者術后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干預基礎上聯合視覺訓練,比較兩組患者術后雙眼的視覺功能恢復情況。結果 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8.3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8.7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視覺訓練后觀察組開散性融合范圍較對照組顯著較大,輻輳性顯著較小,33 cm和5 m斜視角較對照組顯著較大,33 cm和5 m立體視較對照組顯著較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視覺訓練有利于斜視患者術后雙眼立體視的建立,患者雙眼的運動協調能力加強,斜視逐漸恢復正常,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視覺訓練;斜視;視覺功能;立體視
斜視即雙眼視覺軸不協調,斜視患者不僅喪失了容貌上的美感,更會嚴重影響到生活用眼,患者久視后感到頭暈、眼花,立體感覺差,失去了對空間物質的位置和距離精確的判斷能力,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斜視矯正手術是治療斜視的有效手段,通過改變眼外肌的長度達到改變斜視的目的[2]。但是對于一些顯性斜視患者,術后仍存在復視、視混淆等視覺功能異常現象,手術效果往往不能讓人滿意[3]。視覺功能與視網膜融合功能、知覺有關,本研究旨在分析視覺訓練對斜視患者術后雙眼視覺功能恢復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漯河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斜視患者124例,抽簽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62例。觀察組男39例,女23例,年齡4~21歲,平均(12.05±7.82)歲,矯正視力0.6~1.2,平均(0.92±0.24);對照組男37例,女25例,年齡5~20歲,平均(12.41±7.53)歲,矯正視力0.6~1.2,平均(0.91±0.23)。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術后常規護理和康復訓練,患者近期接受體檢和復檢。觀察組應用視覺訓練系統軟件進行視覺功能訓練,患者左右眼分別戴上綠、紅色的鏡片,于電腦前50 cm處同時視A軟件進行Ⅰ級同時視功能訓練:①交替閃爍訓練,閃爍的頻率為5次/s,訓練時間設定為5 min,畫面5°,患者的雙眼在交替閃爍訓練中會在不同時間看到各自的刺激圖像;②同時閃爍訓練,同時閃爍訓練的畫面、閃爍頻率以及時間與交替閃爍相同。交替閃爍和同時閃爍訓練結束后使用融合訓練A軟件進行Ⅱ級融合訓練,采用貓碟融合畫片進行訓練,20 min/次,1~2次/d。使用立體視A盤方式進行Ⅲ級立體視訓練,訓練25 min/d。患者于術后1周進行視覺訓練,1次/d,7 d為1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7 d。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治愈:患者視疲勞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進行遮蓋眼球實驗發現患者眼球偏斜情況沒有發生;顯效:患者視疲勞等臨床癥狀減輕,進行遮蓋眼球實驗發現隱斜度數減少;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隱斜度數沒有改善或者出現加重情況。②應用三菱鏡加遮蓋法,比較兩組患者訓練后融合范圍、斜視角、立體視情況。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治愈54例,顯效7例,無效1例;對照組治愈38例,顯效17例,無效7例。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8.39%(61/62)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融合范圍、斜視角和立體視情況 視覺訓練后,觀察組開散性融合范圍較對照組顯著較大,輻輳性顯著較小,33 cm和5 m斜視角較對照組顯著較大,33 cm和5 m立體視較對照組顯著較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訓練前后融合范圍、斜視角、立體視情況比較
正常人的雙眼視覺與大腦的融像功能有著密切的聯系,立體視是視覺功能中最高級的層次,只有雙眼眼球運動能力精準協調且同時具有黃斑中心凹注視,才能保證良好的立體視。斜視患者由于視網膜異常應對,眼軸發生偏斜,無法建立良好的立體視,患者空間判斷能力下降,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給予斜視患者手術矯正的目的就是使雙眼的視軸平行,消除抑制,擴大融合范圍,從而恢復正常的立體視[4]。視覺訓練的意義是根據不同患者視覺功能異常的不同,從視覺敏感度、調節能力、集合功能、眼球訓練等多方面對視覺功能進行訓練,治療以規范光學為前提,能訓練對象的融合能力,患者的視覺功能改善明顯[5]。
閆玉梅等[6]研究者認為,視覺訓練能提高斜視矯正手術的治療效果,視覺訓練會促使視差產生刺激,加速患者大腦皮層融合中樞的功能恢復,能保證患者的視力改善至最佳狀態。本研究發現,觀察組臨床治療有效率較對照組顯著較高,視覺訓練后觀察組開散性融合范圍較對照組顯著較大,輻輳性顯著較小,33 cm和5 m斜視角較對照組顯著較大,33 cm和5 m立體視較對照組顯著較小,合理有效的視覺訓練能幫助糾正斜視,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眼球處于正位,遠、近注視時均能保證穩定性融合,患者減退的眼部神經肌肉功能得到訓練而有效恢復,立體視更精準。
綜上,視覺訓練能促進斜視患者術后雙眼視覺功能的恢復,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1] 卞薇,吳燕,劉洋,等.成人斜視患者生存質量狀況及其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4,36(22):2312-2316.
[2] 沈廣旭.喉罩通氣下七氟醚麻醉在小兒斜視矯正術中的應用[J].河南醫學研究,2013,22(1):42-44.
[3] 陳果.雙眼視覺訓練對兒童共同性斜視術后立體視建立的影響[J].國際眼科雜志,2015,15(4):737-739.
[4] 梁靜,翁孟詩,江波,等.兒童隱斜視的視覺訓練及眼球正位視訓練的臨床觀察[J].全科護理,2013,11(27):2520-2521.
[5] 黎莞萍.視覺功能訓練在弱視及斜視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眼鏡科技雜志,2013,12(11):116-119.
[6] 閆玉梅.雙眼視覺訓練對共同性外斜視術后立體視建立的療效觀察[J].中外醫療,2016,35(17):97-99.
R 779.6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1.104
2016-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