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燕
(商城縣醫院 河南 信陽 465350)
產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效果觀察
梁海燕
(商城縣醫院 河南 信陽 465350)
目的 分析產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護理方法。方法 選取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商城縣醫院收治的產后并發下至深靜脈血栓的64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2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針對性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3.8%、90.6%,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和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5.0%和6.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為產后并發下至深靜脈血栓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可降低并發癥風險,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分娩;下肢深靜脈血栓;針對性護理;并發癥;生活質量
下肢深靜脈血栓屬于產后嚴重并發癥[1],若靜脈血栓完全脫落可隨血流至肺部,造成急性肺栓塞,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2-3]。治療產后下肢深靜脈血栓時,加強護理干預是提高治療效果的關鍵。本研究旨在分析產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護理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商城縣醫院收治的產后并發下至深靜脈血栓患者64例,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將之分為兩組,各32例,對照組年齡22~38歲,平均(29.4±3.6)歲;剖宮產19例,自然分娩13例;觀察組年齡21~37歲,平均(29.1±3.8)歲;剖宮產17例,自然分娩15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在抗凝、溶栓治療基礎上,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做好病房環境管理、用藥指導及衛生管理。觀察組給予針對性護理,具體如下。①基礎護理。讓患者臥床休息并定時清潔皮膚,將患肢抬高到高于心臟水平30 cm左右,膝關節保持15°彎曲,確保髂股靜脈不受壓。不可膝下墊枕,以免影響小腿靜脈回流。另外加強肢體保暖,密切觀察皮膚溫度、顏色、動脈搏動狀況。在抗凝、溶栓治療時,不可母乳喂養,回乳時不可擠壓乳房。查看體溫改變情況,預防乳腺炎發生。②心理護理。患者常會因下肢腫脹、疼痛而影響睡眠,同時存在抑郁、煩躁情緒。護士應主動和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狀態,及時發現存在的心理問題,并針對性疏導,讓患者獲得治療的勇氣。③用藥護理。用藥前詢問有無出血性疾病史。在抗凝治療過程中查看全身有無出血、陰道流血或切口滲血,并詳細記錄用藥時間、途徑、劑量等。靜脈穿刺時止血帶應適度困扎,不可過緊。適當應用靜脈留置針,減少靜脈穿刺次數。監測患者血小板計數、凝血酶原時間、血常規,查看有無尿血、皮下淤血、便血,當發現異常時及時處理。④患肢護理。注意對制動肢體的皮膚狀況進行觀察。仔細觀察患肢皮膚色澤、溫度、周徑變化情況。對患肢加強保護,避免擠壓碰撞,以免造成皮膚損傷。⑤飲食指導。飲食以清淡、高熱量、高纖維素、低脂、高蛋白食物為主,確保飲水充足。指導患者戒煙戒酒。⑥康復護理。為患者講解適當運動的意義,結合患者情況指導展開下床鍛煉,不可久坐或久站。在活動中要穿彈力襪或綁上彈力性繃帶,促進深靜脈血液回流。在治療成功后需堅持應用抗凝藥物3個月,預防疾病復發。

2.1 治療效果 對照組治愈15例,好轉14例,無效3例,治療總有效率90.6%;觀察組治愈16例,好轉14例,無效2例,治療總有效率93.8%;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并發癥 對照組和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5.0%和6.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7,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2.3 生活質量評分 護理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產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為產婦常見產后并發癥,其發病和血液高凝固性有密切關聯[4]。另外產婦在分娩后缺少運動,血液循環速度較差,下肢深靜脈血流常會受到影響[5],更易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現階段臨床對于產后合并下肢深靜脈血栓常給予抗凝、溶栓治療,同時輔以有效護理干預,減少并發癥并改善患者預后。
本研究中,對照組以常規方式護理,觀察組給予針對性護理。在針對性護理中,考慮到產婦分娩后一般身體較弱,出汗多,護士應告知產婦臥床休息,并做好皮膚清潔,并加強患肢情況觀察,合理擺放患肢。同時護士要加強基礎護理,提高患者舒適度,并對靜脈牽拉加以緩解,預防小腿處靜脈回流受干擾。在護理中還應實施心理疏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使之積極面對治療;實施用藥護理,確保用藥安全,預防出血、感染等并發癥[8];飲食護理與康復護理是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的前提,在實施中護士應充分考慮患者的飲食喜好、運動喜好,合理制定飲食計劃與運動計劃。
綜上所述,為產后并發下至深靜脈血栓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可降低并發癥風險,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1] 張震宇.婦科惡性腫瘤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特點與預防[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4,30(9):650-651.
[2] 邱天,郭曙光,方偉,等.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病的高危因素[J].中華醫學雜志,2013,93(29):2279-2282.
[3] 李文東,李曉強,錢愛民,等.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治療進展[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4,5(12):1190-1193.
[4] 王深明,武日東.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治療指南與實踐[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5,35(12):1264-1266.
[5] 張曄青,史明,郭亮生,等.經導管直接溶栓治療產褥期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3,48(12):941-943.
R 473.71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1.130
201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