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
滿足有計劃的停車需求。
近幾年,共享出行領域創新不斷,如滴滴、摩拜、首汽Gofun等,這些創新主要集中在交通工具上。

有車位創始人徐珂
有出行,必有停車的需求,“有車位”便是這樣一個共享停車位的服務平臺。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近日獲悉,有車位已完成1200萬A輪融資,由戈壁創投領投,寶駕出行跟投。
有車位創始人徐珂曾先后就讀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民大學,有在最高法、最高檢等政府部門的工作經歷,同時也曾在新東方從事數字出版、移動手機產品開發工作,于2015年6月創立有車位。
滿足有計劃的停車需求
將車位和停車需求匹配,其中的挑戰在于,一方面停車需求有多種,如長期在某處停車、臨時出行停車等,另一方面,目前國內的車位高度分散、產權復雜。
有車位主要的運營地點是北京。徐珂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有車位主要滿足的是有計劃的停車需求,比如上班族每天需要在固定時間停車,比如明天計劃去某地開會需要臨時停放1天。那種臨時起意的停車需求目前并不在有車位的服務范圍里。
有計劃,意味著用戶可以提前掌握目標停車地點的情況并進行預訂,降低了前往之后的不確定性。
打開有車位App,可以看到目前平臺主要提供按周預訂服務,價格為30元/天?50元/天,用戶也可選擇周六日、限行日等是否停車。徐珂透露,目前有車位的復購率可以達到85%,運營1年多時間,用戶數約10萬人。
批量采購車位資源
鎖定了停車需求和目標用戶,還需要解決停車位的問題。在共享領域有兩種基本模式,撮合平臺和租賃模式。前者只為供需兩端牽手,而后者要購買或租賃產品來提供給需求端,有車位明顯屬于后者。徐珂透露,目前租賃車位的成本是公司的主要成本。
在創業早期,徐珂還曾嘗試過P2P車位共享,即撮合平臺。他坦承,這個方向的缺陷在于用便宜換保障的思路沒有切中大部分車主“有保障停車”的需求。而要做到停車有保障,獲得車位的“使用權”是有車位必須要做的事情。
對于租賃車位這件事,相比以前臨時停車的不確定性,租賃方很愿意將車位租給“有車位”這樣的長租客戶,這樣租賃方就能有比較穩定的收入。由于批量采購停車位,有車位也會有較強的議價能力。
徐珂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有車位目前在北京有超過300個節點,5000多個停車位,已經覆蓋了180個核心商圈,計劃今年拓展到1000個節點。這樣計算,大約每個節點有10多個停車位。
徐珂很強調停車節點的重要性。他認為,在保障一定數量停車位的前提下,停車點的密度決定用戶的出行范圍,從而也就影響了用戶的出行體驗。
目前有車位主要運營的是開放式節點,即停車點入口向所有車開放,有車位在其中租賃停車位。徐珂還在探索封閉式節點,只有有車位用戶才能進入。
據了解,在停車創業公司中,有做出入口道閘的ETCP、停簡單等,做智能地鎖的丁丁停車、Pshare等,此外還有做代泊車的e代泊、悠泊、美泊等。與有車位業務模式相似的,大多數都是輕運營模式,即為用戶提供停車位指引和基本信息,但不對停車場內的停車實際情況負責。
有車位對標的是日本最大的停車運營商和汽車共享服務商Park24。與滿大街都是的停車場不同,Park24運營的停車場全部挑選在不引人注目的小角落,如狹窄的人行道和小馬路旁,便利店以及街邊小店之間,寫字樓間的零散場地。
徐珂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Park24之所以能夠滲透到日本人民的出行生活中,是因為它44年來布局的近2萬個停車場足以產生網絡效應,用戶每次出行都可以使用到,這也是有車位未來要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