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娟



摘要:針對京津冀三地中職學校汽車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現狀,從學校數量、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實訓設施、師資隊伍五個方面,結合實際分析存在的問題,從學校層面提出相應對策,以期培養出適應汽車市場需求的人才。
關鍵詞:京津冀;中等職業學校;汽車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現狀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7)06-0024-05
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其發展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根據2013年汽車產業統計數據來看,京津冀三地汽車行業的產量、產值、增加值、營業利潤在全國汽車產業發展中均占有重要地位(詳見表1)。
從以上數據發現,京津冀三地中汽車的產量和產值最高的是北京地區,但增加值、營業利潤最高的是天津地區。可見,京津冀汽車產業的發展存在差異性,并各具優勢。隨著汽車行業的不斷發展,京津冀地區汽車的產銷量迅猛增長,汽車消費后市場的維修、美容等服務業將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以汽車維修業為例,行業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汽車維修業從車源、車型、服務對象到維修作業形式等諸多方面都在發生新的變化,這些對汽車專業技能型人才的數量、質量均提出了進一步要求。因此,面對當前汽車市場的現實情況,探索京津冀三地中等職業學校概況、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實訓設施、師資配備是否能夠滿足汽車行業市場對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很有必要。筆者力圖探討目前京津冀地區中職學校汽車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現狀,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法。
一、京津冀中等職業學校汽車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現狀
(一)京津冀地區培養汽車專業技能型人才的中職學校整體概況
截止目前,北京、天津、河北開設汽車相關專業的中職學校分別有17所、30所、30所,其中,北京市有4所國家級示范校(北京市昌平職業學校、北京市密云縣職業學校、北京市豐臺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北京市延慶縣第一職業學校),河北省有7所國家級示范校(廊坊市電子信息工程學校、衡水科技工程學校、石家莊工程技術學校、承德工業學校、趙縣綜合職業技術教育中心、邢臺市農業學校、涿州市勞動技工學校),天津市有10所國家級示范校(第一輕工業學校、東麗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勞動經濟學校、信息工程學校、南洋工業學校、寶坻區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中心、靜海縣成人職業教育中心、紅星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武清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南校區)、濱海新區塘沽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6所國家級重點校,5所國家級技工學校。從學校數量及國家級示范校的分布來看,天津市在京津冀三地中汽車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狀況相對較好。但在收集相關資料過程中發現,雖然有些國家級示范校開設了汽車相關專業,但并不作為本校的重點發展專業。從辦學歷史來看,絕大部分的中職學校成立時間較短,如北京市密云縣職業學校2004年5月才開設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石家莊工程技術學校汽車工程系成立于2013年初;但也有辦學歷史較長的中職學校,如武清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始創于1995年,北京市昌平職業學校汽車系始建于1987年,天津市東麗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汽車相關專業成立于1985年,天津市信息工程學校創辦于1983年。綜合學校整體情況來看,天津中職學校對于汽車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在京津冀三地中較為完善。
(二)京津冀中職學校培養汽車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專業設置
京津冀三地中職學校在開設汽車行業相關專業方面存在差異。北京地區中職學校專業設置主要是汽車運用與維修、汽車車身修復、汽車整車與配件營銷、汽車制造與檢修、汽車美容與裝潢,各個學校專業設置側重不同,但94.1%的學校都設置有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然而并非每個學校這五個專業都有涉及,僅北京市昌平職業學校同時開設了五個專業。天津地區可以概括為兩類,普通中專和職業高中學校開設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而技工學校開設汽車維修專業,僅有天津市開放技工學校開設有汽車裝飾與美容專業。河北省專業設置和北京地區相似,除以上提到的五個專業外,另有6所學校開設了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1所學校開設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綜上所述,京津冀地區中職學校汽車專業設置主要集中在汽車運用與維修上,僅有少數學校開設其他相關專業。
(三)京津冀中職學校培養汽車專業技能型人才的課程體系
職業學校的特點就是圍繞區域經濟和支柱產業確定專業并開設相關課程[1]。京津冀地區中職學校主要面向本地區培養汽車專業技能型人才,如北京市延慶縣第一職業學校明確提出開設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是為了適應北京市乃至延慶地區汽車行業發展的需求。而在課程設置方面,總體來看各個學校均由通用能力課程(公共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技能)方向課程、實訓、定崗實習五個方面組成。但地區之間、學校之間均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見圖1、圖2、下頁圖3)
綜上所述,在課程設置方面,北京市的中職學校更為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在公共基礎課中開設了哲學與人生、政治經濟與社會、公共藝術等課程;另外還增加了專業拓展課程。天津地區的中職學校則在專業課程設置上更為詳盡,分為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技能方向課程。而河北省中職學校則只開設了必要的公共基礎課。在專業方向課程設置方面較為寬泛而籠統。
各學校在完善課程體系的同時,也逐漸重視開發校本課程,尤以各國家級示范校為主。如武清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邀請行業企業專家、職業教育教學專家及一線汽修專業教師等組成校本教材編寫組,共同開發《發動機原理與維修模塊》《底盤拆裝與維修模塊》《汽車電氣原理與維修模塊》三門適合學生實際、適合社會需求、適合校企資源的“三適合”校本教材。
(四)京津冀中職學校培養汽車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實訓設施
自2011年起,京津冀三地中職學校以國家級示范校建設為契機,大力完善學校的人才培養培訓服務模式,綜合企業反饋和市場調研的同時,調整培訓項目,使之適應市場需求,使培訓實用有效,力爭為企業多培養各類人才,為本地區發展及行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1]。
實訓基地建設方面,區域發展不均衡,北京市與天津市整體發展水平較好。以北京市延慶縣第一職業學校為例。該校具有汽車發動機、汽車底盤、汽車電氣、汽車美容、汽車鈑金、噴漆和商務等專門化實習實訓室,建有3 000平方米汽修實訓樓和2 600平方米汽修實踐場,設備總價值1 300多萬[2];而河北省發展較好的石家莊工程技術學校僅擁有800平方米的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三個,工學結合實體實訓基地面積達650平方米,實訓設備總價值達300多萬元。實訓基地建設資金投入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教育資源不均等。
實訓學時方面,從收集的培養方案來看,各學校均可保證實踐性教學占總學時的50%左右。如涿州市技工學校在前兩年的課程安排中訓練課時占到總學時的59.2%,并采用“2+1模式”在第三學年安排頂崗實習;天津機電工藝學院在保證實踐性實訓的同時也確保生產性實訓學時占實踐技能訓練總學時的50%以上,第五學期在校內實訓場完成綜合技能訓練,第六學期在日立樓宇開展生產性實習,確保實習時間。
(五)京津冀中職學校培養汽車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師資配備
良好的師資隊伍是確保教學質量的保障之一。根據2013年國家統計年鑒,京津冀三地中職學校生師比分別是25.65、13.82、19.84,天津地區中職學校生師比最低,在京津冀三地中師資力量相對較強,配備較為合理;但與普通中學相比,中職學校生師比明顯偏高。另一方面,各校高學歷、“雙師型”教師所占比重較低。京津冀中職學校都在致力于建設一支由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雙師型”教師和精通企業行業工作程序的技術骨干組成的結構合理、學術造詣深、專業技能突出、專兼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3]。同時,職業院校也采取了相應措施,如統籌規劃專業教師輪流到企業參加生產實踐鍛煉;加強校本培訓,不斷提高在職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
二、京津冀地區汽車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在我國,絕大部分的中職學校成立時間較短,課程設置較為單一,教學沿襲老套的教學方式,師資力量較單薄,種種困難導致中職學校培養的人才難以適應市場需求。通過以上調查,發現京津冀中職學校汽車專業人才培養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培養目標和市場需求不匹配
當前,汽車后市場行業主要包括汽車維修、汽車商務、汽車美容與護理、汽車檢測、汽車物流等。汽車維修行業的工種包括機修工、電工、倉管人員等;汽車商務則可劃分為新車銷售、二手車銷售、配件管理與銷售、汽保設備銷售、汽車保險與理賠等;而汽車美容護理通常與汽車音響設備、汽車空調相結合[4]。但從京津冀三地中職學校專業設置的實際情況來看,學校人才培養目標主要定位在汽車運用與維修方面,僅有個別學校開設汽車美容與護理、汽車商務(銷售)專業并培養相應人才。汽車后市場不僅僅需要高技能的汽車維修人才,同時也需要汽車商務、美容、護理、檢修等方面的人才。
(二)課程設置、教材不能與時俱進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汽車行業技術更新換代的速度極快,汽車設備、技術、工藝也日新月異。同時,在發展過程中汽車行業不斷推出新的行業標準,但各學校長年沿用同樣的課程設置、相同的教材,并沒有隨著行業技術的改革發展做出相應的調整,教學中存在大量已淘汰的維修工藝,涉及新型汽車的教學內容較少。這樣,可能造成學校培養出的人才不能適應企業、市場的需求,從而降低人才培養質量,同時是對教育資源的浪費。
(三)注重知識、技能的培養學習,職業道德培養形式化
從課程設置來看,學校開設的課程主要是通用課程、專業基礎、專業核心課程,但對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涉及較少。京津冀三地中,北京市中職學校更為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但課程設置較形式化。從學生的企業實習反饋來看,中職學校培養的汽車行業人才對于職業缺少認同感。
(四)校企合作不緊密
從中職學校的辦學理念來看,學校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訂單式”人才培養,但汽車企業的積極性不高,造成了“一頭熱”現象。校企合作難以開展,導致學校難以了解企業前沿先進的技術以及人才需求,因而造成學校在汽車行業人才培養中存在滯后的問題,學校在培養方案確定、課程開發以及師資隊伍建設上存在盲目性。這使得中職學校培養出的人才難以適應企業的用人標準,從而造成 “低就業率”和“用工難”現象并存。
(五)師資配備不合理,缺乏“雙師型”師資
中職學校學生年齡相對較小,缺乏一定的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能力,因而不論是生活上還是學業(包括理論學習與實訓)上都需要教師的指導。汽車行業對人才的實際操作能力要求較高,但中職學校教師絕大部分專注于課堂教學,缺乏一定的實際操作和從業經驗,理論型教師偏多,而能教授實操技能的教師不多,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實操技能的發展。京津冀三地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所占比重整體較少,同時也很少聘請企業中實際操作技能較強的行業專家到校授課。
三、京津冀中職學校汽車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對策
對于汽車專業人才的培養,中職學校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如加強與企業合作,共同確定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共同評價學生等等,但具體實施卻困難重重。這是目前應著重解決的問題。
(一)開展市場調研,合理設置專業方向,優化課程設置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背景下,京津冀三地的中職學校可以通過市場調研了解市場需求的改變,從而合理設置本校專業方向以及根據當前行業技術發展狀況合理調整專業模塊設置,培養適應市場發展的汽車行業人才。在市場調研過程中,學校可以切實了解目前企業的用人需求,并聽取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和對學校教學形式、內容的合理化建議,從而優化學校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不僅關注學生的“硬”實力,即良好的理論基礎及實際操作能力,而且關注學生的“軟”實力,即具備基本的職業操守與職業道德,使其畢業生符合企業要求,從而優化京津冀地區汽車行業人才隊伍結構,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
(二)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整合區域教育資源,加強校企合作
政府一方面可以出臺相應的政策約束和支持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如政府可以針對切實參與人才培養的企業出臺稅收優惠政策,從而調動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加大對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資金投入,建立一批公共實習、實訓基地,合理利用資源,既可以使學校的學生獲得工作實踐經驗,又可以使企業獲得優秀的人才儲備,從而使企業積極參與人才培養。這樣,不僅加強了校企合作,而且使兩者在合作處于良性循環,既提高了學校的教育質量,又滿足了企業的用人需求。
(三)建立教師互通機制,完善師資隊伍結構
目前,“雙師型”教師數量較少,各校難以實現“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目標。學校在“走出去、引進來”的政策引導下,不斷壯大中職學校的師資隊伍,一方面鼓勵本校教師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了解汽車行業動態及前沿知識,前往企業實地考察、親身實踐,提升自己的實際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與企業緊密結合,定期邀請經驗豐富、有一定教學能力的企業高級人員到學校授課,傳授實際工作中的經驗和技巧,逐漸提高整體師資水平,優化師資隊伍結構。
另外,各學校之間可以就某一專業建立教師互通機制,精通某一專業課程的“專家型”教師可以作為其他學校該專業課程的外聘專家教師,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雙師型”教師緊缺的問題,同時可以促進教師的自身發展,為學校注入優秀的外聘師資力量。在學校和企業聯合培養之外,展開較大規模的“專家型”教師優勢互補、教育資源隱形整合,形成“校校聯合”培養優秀的汽車專業技能型人才,優化教育資源使用,提高教學質量。
(四)依托京津冀協同發展,互享教育資源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背景下,京津冀三地可以統籌各地教育優勢,建立教育園區,如2013年12月天津市啟動了海河教育園區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建設試點工作。各學校在汽車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上有各自的特色,學校間可以針對汽車專業采取互享優秀核心課程,組建思想道德、職業道德課程教學團隊,統一授課標準、授課進度,同時嘗試“專家型”教師互派、互聘,從而互享教育資源,優化教育資源利用率,培養出適合汽車市場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天津市機電工業學校.立足區域經濟發展 發揮學校服務功能[EB/OL].[2016-11-28].http://www.cnjdxy.com/BM_Cata_Single.asp?b=31&fid=.
[2]汽修專業組.不斷改革和銳意創新的汽修專業簡介—延慶縣第一職業學校[EB/OL].(2012-01-02)[2016-11-28].http://www.yqyz.org.cn/shtml/13/news/201511/3879.s.
[3]宋天一.中職學校汽車維修技能型人才培養研究[J].科技信息,2009(25):203,278.
[4]鄭玉英.汽車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探索[J].機電技術,2011(4):176-177.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Automobile Talents Training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LIU Juan-juan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2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automotive skilled talent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ncluding five aspects: the number of schools, speciality setting, curriculum system, training facilities and teacher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t the school level,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who can adapt to the demand of automotive market.
Key words: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utomobile professional skilled talents; current training sit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