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美國社區學院辦學定位轉變的歷史沿革與特征分析

2017-07-01 18:06:08朱浩廖煜
職業教育研究 2017年6期

朱浩+廖煜

摘要:美國社區學院發展已有百年歷史,從作為初級學院將辦學定位向中學教育延伸,發展為占據美國高等教育生源市場46%的綜合型社區學院,其辦學定位經歷五次重要變革,并不斷調整辦學目標與理念,以適應美國社會發展需要,逐漸形成三個顯著特征:保持機構辦學定位的開放性以滿足多元教育需求,強調機構辦學定位與區域經濟的動態循環,維護機構辦學定位的自主性以實現教育權的制衡。這些特征與經驗對我國高職教育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美國社區學院;辦學定位;歷史沿革;特征分析

中圖分類號:G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7)06-0080-07

一、問題的提出

從美國南北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高等教育改革沿著兩個方向發展:一方面積極吸收德國高等教育的辦學經驗,建立和發展以科學研究和研究生教育為辦學定位的研究型大學;另一方面通過《莫里爾法案》(Morrill Act)建立農工學院,開始從精英高等教育向大眾化高等教育過渡。這兩個方向的協調與撞擊,產生了獨具美國特色的初級學院。自1901年,美國伊利諾伊州(Illinois)的喬利埃特(Joliet)公立高中校長布朗·斯坦利(J Stanley Brown)和芝加哥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的第一任校長威廉·哈珀(William Rainey Harper)聯合創辦了美國歷史上第一所社區學院——喬利埃特初級學院(Joliet Junior College)以來,社區學院已經發展成為美國高等教育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美國前總統奧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 II)將其譽為“美國教育體系中的無名英雄”。

從早期的初級學院作為中學教育延伸的辦學定位逐步發展成為涉足職業教育、升學教育、補習教育等多個教育領域,近年來更是開始加速發展學士學位教育;從首次招生僅有6名學生的初級學院到現如今在美國高等教育生源市場占據46%份額的綜合性社區學院,其發展過程中不斷面臨各種機遇與挑戰,進而培育出強烈的危機意識,不斷調整辦學目標與理念以適應美國社會發展的需要,也促進了自身的發展。國內現有文獻顯示,我國研究者關于美國社區學院發展的歷史研究較為有限,筆者認為,有必要深入了解美國社區學院辦學定位經歷了哪幾次重大變革,并探究其背后的動因和效果,總結美國社區學院辦學定位的特征和規律。綜觀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與美國社區學院的發展,盡管其辦學模式、課程設置與實施以及辦學經費來源等方面有著很大不同,但是作為美國最主要的高等職業教育機構,其辦學經驗與面臨的挑戰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梳理歷史沿革、分析發展趨勢是為了更好地總結經驗,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提供參考。

二、美國社區學院辦學職能轉變的歷史沿革

根據美國社區學院發展的不同階段,其辦學目標與理念有著突出的繼承性與復雜性,但是通過梳理可以探尋其演進的基本規律和發展趨勢。

(一)19世紀末—20世紀30年代:作為中學教育的延伸

19世紀后半葉,美國大學主要集中于大中城市,當時有很大一部分地處偏遠地區的中學畢業生不愿意遠離家鄉或者無法負擔昂貴的大學學費,但是他們也希望獲得繼續深造的機會,有些中學為了迎合這種社會需求而開設了一些“中學后”教育課程,后來逐漸發展成為附設于中學的“初級學院部”(Junior College Department)。在德國高等教育理念的影響下,美國早期的初級學院(Junior College)和現代的社區學院(Community College)在培養目標上有著明顯的區別,并不是以職業技能教育為導向,而是為保證傳統大學能夠更加集中精力進行科學研究和高深學問的教學,因此在大學一、二年級成立初級學院進行通識教育或者進行某種專業化訓練,并授予協士學位(Associate Degree),然后選擇優秀者進入高年級接受更為專業化的教育。正如美國學者菲利普·赫蘭(Phillip C Helland)所述,“初級學院在教育領域中占有一個獨特的地位,受到中學和大學的全權委托進行過渡性教育。[1]”20世紀初,初級學院發展非常緩慢,到1910年,全美國僅有3所公立初級學院,到1914年發展為14所公立初級學院和32所私立初級學院[2]。雖然一部分初級學院為適應各州經濟發展的需求開設了職業課程,但是大多數初級學院仍然是以通識教育為主,培養對象也主要是為了進一步完成學士學位教育的學生。

隨著20世紀20年代美國公共教育系統的拓展、成人對社區教育需求的擴大以及職業教育運動的發展,初級學院的數量有了顯著變化。有數據顯示,1922年,美國37個州設立了70所公立初級學院和137所私立初級學院,有1萬余名學生注冊初級學院,到1930年,初級學院發展到440所,注冊學生超過7萬名[3]。1920年,聯邦政府教育總署促成美國初級學院協會(AAJC)成立,并于次年召開了第一次年會,后來這一組織逐漸發展成為全國性的組織機構——美國社區學院協會(AACC)。初級學院協會的領導人庫斯·里昂納多(Leonard Koos)和伊爾斯·沃爾特(Walter Eells)為初級學院引入職業課程做出極大的貢獻,庫斯教授最早將“終端職業教育”這一概念引入當時以學術導向為主的初級學院,并將其稱為“半專業化訓練”;伊爾斯作為創刊于1930年的《初級學院學報》第一任主編,在任期間使該雜志成為促進初級學院開設職業課程的主要論壇。在這一時期,雖然初級學院的數量和注冊人數有著顯著增長,并且轉向職業技能教育的思想準備也已成熟,但是大部分學生卻較為抵制技能培訓,因為大多數學生更希望通過社區學院進入本科學院獲得學士學位,因此,這一時期可以稱為“中學教育的延伸”或者初級學院轉向職業課程導向的準備期。

(二)20世紀30—50年代:向職業技能教育轉型期

20世紀30年代初,美國爆發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致使失業人口總數達到了830萬,再加上這一時期高中畢業生顯著增加,初級學院的注冊學生激增。有數據顯示,在1929年到1939年美國經濟最困難的十年間,初級學院的注冊學生從5.6萬人上升到15萬人[4]。在這一時期,美國無論是政府的政策導向還是普通民眾的意愿,都要求高等教育機構能夠更多地提供職業技能教育,在加利福尼亞州、伊利諾伊州等地區甚至立法要求高等教育機構擴大職業培訓規模。1932年,卡耐基基金會(Carnegie Foundation)發布一份研究報告,對確立初級學院在美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義,該報告是以加利福尼亞高等教育機構為研究對象,首次對各類高等教育機構進行分層定位,明確提出初級學院是向普通民眾提供一般性教育和半職業或職業培訓的機構[4]。

20世紀30年代初期,初級學院協會的成員對初級學院的辦學定位形成共識,“雙軌課程”(Two-Track Curriculum)的概念獲得廣泛認同,即一方面繼續開設通識課程為學生獲得學士學位教育做準備;另一方面開設職業技術課程為學生就業做準備。在此期間,部分初級學院積極地探索職業技能教育的培養模式,例如,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帕薩迪納初級學院(Pasadena Junior College)在約翰·哈巴薩(John W Habeson)出任校長期間,設立了由當地企業界人士組成的咨詢委員會,并且與企業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洛杉磯的斯奈德威廉初級學院(William Sny-der Junior College)在開設職業技能課程之前專門對當地企業進行調研以確保職業教育的市場需求,并且在美國高校中率先嘗試向畢業生提供職業安置方案[5]。

1944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退伍軍人權利法案》(即GI法案),該法案授權聯邦政府為退伍軍人提供學費與生活補貼,幫助他們完成高等教育以適應新時期的產業要求。該法案實施后,有220多萬名退伍軍人,其中包括6萬多名婦女和大約7萬名黑人接受了聯邦政府的資助,從而突破了美國民眾接受高等教育的經濟和社會阻礙,進一步推動了初級學院發展職業技術教育。1947年,美國第33任總統哈里·杜魯門(Harry S Truman)要求總統民權委員會進行調研并提出報告(即著名的杜魯門委員會報告),報告呼吁美國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公共社區學院體系,采取少收甚至不收學費的方式實現美國高等教育大規模擴張,從而服務于經濟發展,委員會還提供了一個全面的課程體系,其中大部分是職業技術課程。該委員會的報告中使用了“社區學院”這一名稱,在此之后初級學院紛紛開始更名,將美國社區學院帶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同時其辦學定位再次發生轉變。

(三)20世紀50—70年代:從初級學院轉向社區學院

在杜魯門委員會報告中出現“社區學院”這一名稱,不僅意味著美國初級學院開始更名為社區學院,還標志著歷經近半個世紀的發展,美國初級學院的辦學定位開始從單一的為學生提供更高層次的為轉學而進行的預備教育,轉向更多元化的辦學目標,以服務于社區文化、經濟和教育的要求為其發展核心。20世紀50—70年代,美國社區學院呈現倍數增長,到60年代公立社區學院發展到457所,而到70年代已經增加到847所[3]。

這一時期,美國社區學院能夠快速發展受益于幾方面因素的協力推動,一方面受益于美國聯邦政府的政策導向,杜魯門委員會報告肯定了社區學院在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并將其視為實現高等教育民主化和擴大高等教育機會的重要布局,1963年,美國聯邦政府連續頒布了《高等教育設施法》(即HEFA法案)和《職業教育法》(即VEA法案),為社區學院的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另一方面得益于充足的生源保障,20世紀60年代,恰逢美國高等教育入學適齡人口激增,加之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的退伍軍人得到《退伍軍人權利修正案》的資助接受高等教育,都為社區學院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生源。此外,社區學院自身辦學理念的調整也為其發展提供了內部動力。

耶西·博格(Jesse P Bogue)和艾德蒙·格利澤(Edmund J Gleazer)被譽為這一時期美國社區學院協會發展的領軍人物,他們在任期間社區學院協會的會員單位超過500個,協會的預算成倍增長[5]。1950年,耶西·博格出版的《社區學院》專著成為這一時期初級學院轉型的指導思想,也象征著兩年制綜合性社區學院開始代替傳統的初級學院。在艾德蒙·格利澤繼任社區學院協會領導期間,促成了協會與許多大型企業的密切合作,為社區學院的發展爭取了大量的外部資源,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獲得凱洛格基金會(WKKF)的捐贈。從1960年到1974年,凱洛格基金會總共捐贈了438萬美元,用于在10所知名大學建立培訓中心以培養社區學院管理者的領導能力,總共有485人接受了培訓課程[6]。該課程常常結合社區學院發展的前沿問題,不僅有利于促進初級學院的轉型發展,更重要的是在1968年促成社區學院創新聯盟成立,為社區學院進一步向綜合性社區學院發展奠定了基礎。

(四)20世紀70—90年代:向綜合性社區學院邁進

20世紀60年代末,為了消除高校招生歧視、促進弱勢群體接受高等教育,“開放式入學”(Open Admission)的概念被大力推廣,紐約市立大學(CUNY)最早開始使用這種招生方式。1974年4月,在美國社區學院協會主席艾德蒙·格利澤推動下,協會成員在瓦倫西亞社區學院(Valencia Community College)召開了《超越打開的門:開放式大學》(Beyond the Open Door:The Open College)的討論會,自此美國社區學院廣泛采用“開放式入學”的招生方式,這也成為美國社區學院發展的最大特點之一。20世紀70—80年代,美國社區學院招生保持著快速增長,學生從160萬增長到450萬[2]。根據社區學院的招生政策,大量出身于低收入家庭、少數民族家庭的學生和女性學生進入社區學院,為美國高等教育民主化進程作出了重大貢獻。

20世紀80年代,美國社區學院協會提出“機遇超凡”的口號,即無論通識教育還是職業教育,都將向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育和最好的課程。實際上,在這個時期社區學院已經成為美國最主要的高等職業院校,為學員提供專業化的職業教育,為企業提供定制培訓,設置高等職業導向的課程,雖然以升學為目的的學生所占比例仍然很高,但是每年能夠順利轉入四年制大學的學生比例呈下降趨勢。1988年,美國社區學院協會發布了《構建社區:新世紀的愿景》(Building Communities:A Vision for a New Century)的報告,該報告對“社區”這一術語進行了重新界定,認為“社區”不僅是作為地理位置的劃分,更應該是一種學習的氛圍,而社區學院在未來發展中應該建立更明確的社區意識,與區域內的其他機構建立伙伴關系,向民眾開放現有教育設施。與此同時,社區學院與四年制大學的聯系進一步加強,開始承擔補習教育(Remedial Education)的職責,為幫助大學新生更順利地完成大學課程提供基本的計算、寫作和閱讀等課程,這也意味著社區學院在提供通識教育和職業教育之后,補習教育開始成為其辦學定位新的增長點。

(五)20世紀90年代至今:在困境中回歸職業教育

20世紀90年代,美國社區學院仍然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到2000年,社區學院已經增長到1 100所,注冊的各類學生接近1 000萬人,占美國大學招生總人數的44%,少數民族生源中有47%就讀于社區學院[2]。但是,在美國社區學院快速發展的背后,各種挑戰相伴相隨。在1998年到2008年的10年間,美國營利性大學的錄取總人數增長了27.1%(年增長率達14%),接近2 000萬學生,而美國大學整體錄取的總人數只增長了32%(年增長率為2.8%),營利性高等教育機構占據的高等教育市場份額從2.7%增長到7.6%[7]。另外,受次貸危機的影響,聯邦政府和美國各州政府開始削減每年社區學院的教育預算,致使社區學院在過去10年間收費價格增長速度保持在平均每年2.6%。2015到2016學年,社區學院的平均收費價格是3 435美元,這個價格是公立四年制高等院校收費價格的37%,是私立非營利性高等院校的11%[8]。雖然相較于其他類型的高等教育機構,美國社區學院的學雜費標準仍然是最低的,但是學費價格持續上升無疑是對美國一貫信奉的“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均等”理念的巨大挑戰。除此之外,社區學院的教育質量也是飽受爭議的焦點,根據美國社區學院協會的一項調查,在社區學院就讀的學生中,有60%是以獲得學位或職業證書為目標,但是只有28%的學生在三年內能順利畢業并獲得副學士學位,有45%的學生在六年內仍然沒有完成學業,這一比例高于同類型四年制高等院校150%[9]。并且,隨著美國企業信息化和產業效能的提升,就業結構不斷發生變化,社區學院的教育供給出現了滯后現象。

基于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社區學院所面臨的發展瓶頸,加之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在金融危機之后推行“再工業化”戰略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奧巴馬政府執政以來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以引導社區學院的變革。一方面,促進美國社區學院重視生涯與技術教育的辦學定位,以項目資助促進校企建立合作伙伴關系。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社區學院按照綜合性發展路徑采取多元的辦學定位,逐漸弱化了其職業教育的核心地位,致使“技能危機” (Skills Crisis)成為美國產業界普遍關注的問題,并導致對社區學院的辦學定位產生質疑。2012年4月,美國社區學院協會發布《重塑美國夢:21世紀委員會關于社區學院未來的報告》,其核心內容之一就是重塑社區學院定位,即滿足多元化的培養目標同時重新聚焦與勞動力市場需求相協調的職業技能教育。另一方面,提升社區學院的辦學定位,發展學士學位教育以滿足高層次技能型人才需求。美國“再工業化”戰略并不是簡單地回歸傳統制造業,而是構建技術創新的制造業推動機制,這要求現代制造業、技能型人才和職業教育在產業經濟日益知識化的過程中形成高度相關的共同體。美國社區學院發展學士學位教育并不是要與專業學科教育和傳統高等教育機構競爭,而是為適應新經濟模式下對高技能勞動力的需求。2014年,美國50個州中已有23個州允許社區學院授予學士學位,在1 123所社區學院中,有65所已經開始提供學士學位教育,這一趨勢正在全美范圍內蔓延[10]。除此之外,美國政府正在大力推進社區學院免費化,以吸引優秀生源就讀社區學院。自2014年起,美國田納西州州長比爾·哈斯勒姆(Bill Haslam)開始推行《田納西承諾》,芝加哥市市長拉姆·伊曼紐爾(Rahm Emanuel)開始實施免除社區學院學費計劃,兩位美國地區領導人都在努力推行免費社區學院教育,并且效果斐然。奧巴馬總統受兩位領導人的影響,也積極地推動《社區學院承諾計劃》,聲稱兩年制的社區學院將對符合條件的學生免除學費,幫助他們獲得副學士學位和必要的勞動技能。在奧巴馬政府的推動下,美國社區學院在辦學定位、辦學模式以及資助方式上都有較大的改革力度,這意味著社區學院新一輪變革隨之開始,并擬定了社區學院未來發展的方向。

三、美國社區學院辦學職能轉變的特征分析

自喬利埃特初級學院創辦至今已有百年,美國社區學院從最初辦學定位為中學后教育的提供者逐漸發展成為多元化的綜合性社區學院,其辦學定位隨著美國社會產業結構的變化而不斷調整。通過梳理美國社區學院發展的歷史沿革,不難發現其辦學定位轉變的規律和特點,這正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中值得關注的經驗。

(一)保持機構辦學定位的開放性以滿足多元教育需求

美國社區學院辦學定位的開放性是其最大的辦學特色體現,正如前文所述,自20世紀60年代末“開放式入學”模式在美國開始推廣,社區學院最先積極響應,并公平公正地對待所有申請者,尤其對美國弱勢群體幫助明顯。根據美國社區學院協會2016年發布的報告,社區學院在美國高校生源市場占有份額達到46%,其中少數民族生源占51%;第一代大學生占36%;單親家庭生源占17%;低收入家庭學生占44%(以家庭年收入低于2.5萬美元為標準);入學年齡超過24周歲的學生占50.3%;從事兼職的學生占62%[11]。

除學生來源的開放性之外,為滿足不同生源的教育需求和社區發展的實際需要,美國社區學院開放性的另一突出表現是提供教育服務的開放性。根據美國社區學院協會的調查,社區學院學生中有60%的是以獲得學位或職業證書為目標的,但是只有28%的學生在三年內能順利畢業并獲得副學士學位[8]。社區學院具有副學士學位授予權,為了保證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美國大多數社區學院提供補習教育(Remedial Education),根據美國社區學院協會的統計,每年有將近68%的社區學院學生和40%的傳統四年制高校學生接受了1門以上的補習課程(Remedial Courses)。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社區學院開始提供職業技能教育服務,逐漸發展成為美國最主要的技能型人才培養機構,隨著美國政府實施“再工業化”戰略,社區學院被寄予厚望。同時,為了立足于服務所在社區的實際需要,美國社區學院面向社區企業提供更具有彈性的、范圍廣闊的社區教育服務,包括企業訂單式培養、企業員工職后培訓、職業資格證書課程等。近年來,隨著美國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學位要求越來越高,社區學院不再僅滿足于提供副學士學位或者學士學位課程,而是更積極地爭取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雖然美國社區學院與傳統四年制高等教育機構之間有著較好的銜接,不至于出現所謂的“斷頭教育”,但是職業技能教育與學科專業教育之間是有本質區別的,社區學院發展更高層次的技能型人才培養勢在必行。自2014年起,美國50個州中已有23個州允許社區學院授予學士學位,在1 123所社區學院中,有65所已經開始提供學士學位教育,這一趨勢正在全美范圍內蔓延[10]。社區學院之所以能夠在美國龐大的高等教育機構體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得益于社區學院辦學定位的開放性,使其能在培養目標和服務群體等方面具有多元、多層次、針對性等特點。

(二)強調機構辦學定位與區域經濟的動態循環

1947年,美國杜魯門政府公布的研究報告《為了美國民主的高等教育》中提出“社區學院”概念后,美國原來的初級學院開始更名為社區學院,更名的背后意味著其辦學定位以服務于社區文化、經濟和教育的要求為其發展核心。歷經半個多世紀,美國社區學院協會在奧巴馬政府“再工業化”戰略的推動下,于2012年發布《重塑美國夢:21世紀委員會關于社區學院未來的報告》,其核心內容之一就是重塑社區學院的定位,即滿足多元化的培養目標同時重新聚焦與勞動力市場需求相協調的職業技能教育,加強區域經濟的動態循環,建立合作伙伴關系。

隨著美國政府以項目形式有意識地推動,社區學院的辦學定位已經形成“社區學院—地方產業—地方政府”相互作用的動態循環,并且效果顯著。根據美國社區學院辦學定位與區域經濟動態循環的成功案例,不難總結出良性動態循環必須具備的三個明顯特征:

(1)開放性,即社區學院的辦學定位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改變“封閉單一”的辦學體制,以多元化、多層次、靈活的辦學定位適應所在區域的經濟文化及教育的需求。但是,社區學院在確立多元辦學定位的同時,必須根據其所在區域的經濟特點凝練辦學核心特色。

(2)互惠性,即動態循環必須建立在“雙向受益”的基礎上,僅依靠行政手段推動或政府資金維持都無法實現健康長久的合作,必須在自愿、互利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共同的發展目標。同時,行業企業參與辦學不應該處于零散、低效率、低層次的運行狀態,必須從培養目標擬定、課程設置、實習見習、畢業就業以及職后培養等方面全程參與,只有如此才能符合行業企業參與辦學的利益訴求。校企合作的深入推動,不僅需要在頂層設計方面建立法律法規的框架,也需要創設有效的運行平臺和載體。

(3)共生性,即在動態循環的過程中,各利益相關者要相互依賴、協同合作,不斷地進行優勢互補以促進發展的系統效應。

(三)維護機構辦學定位的自主性以實現教育權的制衡

從政治形態上看,美國是“分權”與“制衡”最為徹底的國家,這項政治原則貫穿于國家管理的各個領域,包括教育管理。美國高等教育的管理體制也同樣呈現出“立體式”管理模式的特征,一方面,構成教育行政組織自上而下的縱向順序:美國聯邦教育部、各州教育廳、學區教育委員會和學校董事會或學術委員會;另一方面,構成對高等教育機構產生影響與監督的橫向管理機構,如高等學校質量評估機構、教授聯合會以及各種學會等幾十個全國性的教育和專業協會,其中有半官方機構也有民間團體組織。這些縱橫交錯的行政組織既具有獨立性,又相互制衡,使得美國高等教育管理體系呈現出分權、制衡、開放、競爭的狀態,這同樣體現在社區學院的治理中。

雖然美國聯邦政府一直通過誘致性制度變遷干預社區學院的發展及辦學定位,但是由于與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權利博弈,形成了教育權的制衡。美國聯邦政府并不直接干預社區學院的發展,而是通過提供政策指導、制定法律法規、監督與實施教育撥款等措施保障民眾能夠平等地享有高等教育權利;美國州政府主要管理審批社區學院的開辦或變更、辦學條件的考核、州教育財政預算等具體事務;而地方政府或者學區具有相當大的自主權,能夠根據地區實際情況發展本區的教育事業。美國社區學院在“分權”與“制衡”的制度環境下,可以獲得更多的教育資源,同時保有較大的教育自主權,其辦學定位更具有靈活性,這是美國社區學院能夠取得成功的關鍵。

毫無疑問,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職業教育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建立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逐步完善了職業教育法律制度體系,不斷探索靈活多樣的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實施了覆蓋面廣泛的職業教育學生資助。但是,隨著全球產業競爭日益激烈,我國在技能型人才培養方面仍然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雖然美國社區學院與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有著明顯區別,但作為全美最大的高等職業教育提供者,美國社區學院辦學定位轉變的歷史沿革還是能夠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Phillip C Helland.Establishment of Public Junior and Community Colleges in Minnesota 1914—1983[M].Saint Paul,MN:Minnesota Community College System,1987.

[2]Richard L Drury.Community Colleges in America:A Historical Perspective[J].Virginia Community College System,2003(8):1-6.

[3]Arthur M Cohen,Florence B Brawer.The American Community College [M].Wiley:Jossey-Bass,2003:13.

[4]Brint Steven and Jerome Karabel.The Diverted Dream:Community Colleges and the Promise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19.

[5]Harold A Geller.A Brief History of Community Colleges and a Personal View of Some Issues[R].George Mason University,2001:7.

[6]George B Vaughan.The Community College in America:A Short History[M].Washington,D.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and Junior Colleges,1985:16.

[7]William J Hussar.Projections of Education Statistics to 2018 Thirty-seventh Edition[R].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2009-062:55.

[8]Jennifer Ma.Trends in Community Colleges:Enrollment, Prices, Student Debt,and Completion[R].College Board Research,2016:4.

[9]Center for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 Engagement. The Heart of Student Success:Teaching, Learning and College Completion[R].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Community College Leadership Program, 2010:27.

[10]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College.Community Colleges Expanded Role into Awarding Bachelors Degree[R].Educ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s,2015.

[11]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Colleges.2015 Community College Fast Facts[EB/OL].(2016-02-10)[2017-01-24].http://www.aacc.nche.edu/AboutCC/Pages /fastfactsfactsheet.aspx.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Features of the Transformation in School-running Orientation of American Community College

ZHU Hao, LIAO Yu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 Hubei 435002, China)

Abstract: American Community College has a history of a hundred years. From the primary school which was located in the extension of secondary education to the comprehensive community college whose students takes up 46%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 market. Its school-running orientation has experienced five major changes. It cultivates a strong sense of crisis and constantly adjusts the educational goal and idea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American Community College has gradually formed three distinct features: keeping the openness of school-running orientation to meet the needs of diverse education; emphasizing the dynamic cycle of school-running orient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y; maintaining the autonomy of school-running orientation to achieve the balance of the right of education. The features and experience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Key words: American Community College;school-runing orientation;historical evolution;feature analysis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成人免费观看| 成人在线亚洲| 国产在线无码av完整版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亚洲国语自产一区第二页|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2020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男女精品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久久久| 无码免费视频| 日韩中文无码av超清|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AV网站中文|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91福利片|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波多野结衣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av大片在线播放| 国产一线在线|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无码| 91人妻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污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国产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放| 影音先锋丝袜制服|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成人午夜免费视频|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国产成人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毛片网站在线看| 精品欧美视频| 成人国产小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a网站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影院|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67194亚洲无码| 一级毛片高清|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在线视频|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 91无码网站| 久久青草免费91线频观看不卡| 狠狠色丁香婷婷|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亚洲欧美成人| 亚洲人成网站18禁动漫无码| 欧美午夜一区| 国产在线视频欧美亚综合| 九一九色国产| 无码日韩精品91超碰|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18禁黄无遮挡免费动漫网站| 91九色最新地址| 国产精品第页| 亚洲综合色婷婷| 国产成人1024精品| 第一页亚洲| 亚洲人成高清|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下载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久久小说| 欧美精品另类|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一区| 久久成人免费| 在线无码私拍|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