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小芳
摘要:目的研究對于骨科術后疼痛患者提供中醫護理方案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于2015年2月—2016年10月間收治的76例骨科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劃分為對照組38例與觀察組38例。對照組患者接受術后一般鎮痛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中醫鎮痛護理。總結2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評估患者對臨床護理質量評價,評估患者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分。結果對照組患者術后1d、術后2d、3d疼痛評分均高于觀察組,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對于臨床提供的用藥指導、生活護理、病情監測及健康宣教等護理質量指標評分均低于觀察組(P<0.05);對照組患者HAMA、HAMD、SAS、SDS評分均高于觀察組(P<0.05)。結論護士為骨折術后疼痛患者提供中醫護理干預措施,患者干預后疼痛得到有效緩解,且患者對臨床護理質量評分較高。
關鍵詞:骨科;術后疼痛;中醫護理;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R248.2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7)06-0089-02
臨床針對骨折疾病主要通過手術方法治療,但手術屬于有創治療方式,患者術后常見并發癥為疼痛。疼痛會加重患者心理焦慮情緒,影響夜間睡眠質量,影響日常生活質量,因此為骨折手術后患者提供護理措施幫助緩解疼痛已經成為患者及醫護人員共同關心的問題[1~2]。中醫學理論提出痛證實因機體內傷七情、患者飲食調節不當、跌仆外傷等產生的疼痛感,導致機體氣滯血瘀。傳統護理模式針對疼痛主要通過藥物及注意力轉移法緩解疼痛,患者止痛效果不明顯。本文對骨科術后疼痛患者提供中醫護理方案。中醫護理干預模式意指利用中醫理論指導,通過中藥食補、穴位按摩、情志、環境護理等方式幫助患者緩解疼痛,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恭城縣中醫醫院于2015年2月—2016年10月間收治的76例骨科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劃分為對照組38例與觀察組38例。對照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范圍在22~55歲間,平均為(38.5±5.8)歲;骨折部位包括脛腓骨骨折10例,脛骨平臺骨折11例,肱骨骨折 8例,踝部骨折9例;導致骨折發生原因:交通意外12例,跌倒損傷15例,高處墜落傷7例,重物砸傷4例。觀察組男20例,女18例;年齡在23~54歲間,平均為(37.9±5.7)歲;骨折部位分別為脛腓骨骨折11例,脛骨平臺骨折10例,肱骨骨折8例,踝部骨折9例;導致骨折發生原因分別為交通意外11例,跌倒損傷14例,高處墜落傷8例,重物砸傷5例。患者自愿接受手術治療,簽署知情同意書;2組患者性別、年齡分布、骨折部位、骨折原因等資料結果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包括:術前為患者解釋手術過程,詢問其身心感受,評估疼痛表現,告知患者疼痛屬于術后常見并發癥,完成術前準備工作;術中注重觀察患者體征變化;術后及時告知患者手術結果,為家屬強調術后病情觀察要點,使用藥物鎮痛,囑咐家屬飲食干預原則;護士與患者保持溝通,緩解患者內心焦慮情緒。為患者提供溫馨舒適病室環境,指導患者術后拐杖等輔助工具使用要點,做好出院指導,囑咐患者定期返院復查。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中醫護理干預包括:(1)術后護士為患者提供較好病室環境,保持溫濕度適宜,房間內可適當擺放綠色植物,緩解患者身心緊張感,及時告知患者手術結果;利用中醫情志理論知識,評估患者心理表現,指導患者做深呼吸運動,在病室內播放輕音樂,緩解焦慮情緒;大部分患者術后均會出現疼痛,護士應通過適當方式緩解患者注意力,如播放視頻、保持交流、玩游戲等,減輕負面情緒。(2)患者出現緊張、焦慮感覺會加重疼痛感受,因此護士應積極安撫患者情緒,保持溝通,及時滿足患者身心需求;為患者講解其他同類型疾病患者治療成功經歷,提高其康復信心,正面對待自身病情。(3)提供中藥涂擦護理,護士應使用活血化瘀藥物外擦于患處,科室自制藥油,主要中藥包括當歸,紅花,沒藥,紫荊皮等,浸泡于酒精中,后取出涂抹在患處,改善微循環。(4)護士為患者提供穴位按摩護理,選擇指定穴位,包括足三里、合谷等,每個穴位按摩40次左右,每天按摩5次,每次30 min,幫助減輕疼痛;(5)護士指導家屬為患者提供中藥食補,可利用枸杞、黨參、山藥、黃芪等燉湯,指導患者服用,促進骨骼愈合,補氣養血[3]。(6)為患者選取神門、皮質下、腎上腺等穴位,使用耳穴探針按壓,詢問患者疼痛敏感點,確定位置后做好皮膚消毒工作,使用王不留行籽貼在耳穴處,囑咐患者感到疼痛時,及時按壓穴位,每次按壓30次以上,一般耳穴壓豆治療 3 d后取出。(7)科室自擬活血化瘀湯,組成:川芎、陳皮、茯苓皮、當歸、生地、柴胡、甘草等,熬煮成湯劑,囑咐患者每日服用1劑。
1.3觀察指標評估2組患者疼痛評分,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由護士負責測評,評分標準:滿分為10分,0~2分:表示無痛;3~4分:輕微,完全不影響正常生活;處于可承受范圍;5~6分:中度疼痛;7~8分:重度疼痛;9~10分:劇烈疼痛,不能承受[4]。
科室自制表格評估患者對護理質量評價,包括用藥指導、生活護理、病情監測及健康宣教,問卷各條目評定者信度值為0.81,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能較敏感地反映患者對護理質量評價,單項指標滿分為100分,得分較高者表示患者對護理質量評價較高。
采用HAMA評估患者心理情緒現狀,每項評分為0~4分,共14道題目,滿分為70分,評分標準:<6分表示患者無焦慮;7~14分表示輕度焦慮;15~28分表示中度焦慮;>29分表示重度焦慮。HAMD評分表格滿分為50分,標準分為7分,<7分為無抑郁;輕度:8~17分;中度:18~24分;重度:>24分。采用SAS評估患者不良情緒,滿分為100分,參考值為50分,輕度焦慮(50~6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采用SDS進行評估,此種評分表為4級評分,共有20道題,每題為1~4分,滿分為100分,輕度抑郁:53~62分;中度:63~72分;重度:>72[5]。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評估2組患者經護理干預后機體疼痛評分2組患者術后當日疼痛評分均較高,結果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術后1d、術后2d、3d疼痛評分均高于觀察組,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評估患者對護理質量評價對照組患者對于臨床提供的護理質量指標評分均低于觀察組,P<0.05,見表2。
2.32組患者的負面情緒評分比較對照組患者HAMA、HAMD、SAS、SDS評分均高于觀察組,P<0.05,見表3。
3討論
3.1骨折對機體危害性骨折屬于骨科常見損傷類型,多為突發意外事件。常見病因包括暴力沖突、車禍創傷等。常見骨折部位在脛腓骨、肱骨、踝骨等,患者發生骨折后多采用手術治療。術后大部分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機體疼痛表現,肢體腫脹,出現瘀斑,影響正常機體活動度,暫時喪失部分生活自理能力。且機體疼痛感覺,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包括生理反應、所處環境、心理情緒等,因此護士應為患者制定合理護理措施緩解疼痛。
3.2中醫護理干預措施的應用優勢傳統針對疼痛護理干預主要措施包括實施麻醉類藥物干預、轉移注意力等,但由于麻醉藥物使用限制,導致患者鎮痛效果較差。中醫疼痛護理干預模式優點:經濟安全、操作經濟方便、對機體不存在毒副作用、患者易接受且效果明顯。本文通過對觀察組患者提供中醫護理干預,經過對比研究,中醫護理干預改善患者疼痛效果明顯。為患者加強情志護理、飲食干預、穴位按摩及中藥涂擦等服務,幫助緩解患者機體疼痛感受,VAS評分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護士利用中醫情志護理理論,與患者保持交流取得患者積極配合,準確評估患者心理情緒及身心狀態,進行中醫止痛方式宣傳,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焦慮及抑郁狀態[6];護士通過利用注意力轉移措施緩解疼痛,為患者加強健康指導,告知疼痛屬于正常現象,隨著時間推移可自行緩解,改善患者心理不良情緒,HAMA、HAMD、SAS、SDS評分觀察組患者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為患者提供中藥涂擦護理,提前說明藥理作用,告知當歸、紅花、沒藥、紫荊皮均有消腫止痛效果;選取適宜穴位完成耳穴壓豆干預,科室自擬活血化瘀湯,促進骨折部位消腫止痛,療效明顯,提高患者護理配合度。加強穴位按摩,告知患者按壓穴位可緩解疼痛;將中醫護理服務結合常規護理,可促進患者對中醫護理接受度,改善術后疼痛[7]。經本文研究觀察組患者對于臨床提供的護理質量指標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護士為骨折術后疼痛患者提供環境護理、情志護理、中藥皮膚涂擦、中藥食補、穴位按摩等中醫護理干預措施,大部分患者干預后疼痛得到有效緩解,且患者對臨床護理質量評分較高,患者干預后心理焦慮及抑郁狀態均得到改善。
參考文獻:
[1]竇靜.骨科患者術后疼痛的中醫護理[J].光明中醫,2013,28(09):1930-1931.
[2]董丹輝,朱琳.中醫綜合護理療法在骨科術后患者中的運用[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2(4):808-810.
[3]湯璇.骨科患者術后疼痛應用中醫護理方案的減輕效果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6,8(14):130-131.
[4]劉晶.中醫護理干預對緩解骨科術后疼痛的效果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6,8(03):115-116.
[5]董列軍,黃紅芳.癥狀自評量表和焦慮自評量表在創傷性骨折心理護理中的應用[J].中醫正骨,2012,24(06):76-77.
[6]徐曉麗.中醫護理干預對76例骨科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23(16):117-117.
[7]陳雪峰,鄭桑,梁美麗.中醫辨證施護在骨科術后疼痛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14):1672-1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