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健+殷仕寶+葉阿奇+張亮亮

【摘要】 目的 比較胸腹腔鏡聯合食管癌根治術和傳統開胸手術治療食管癌淋巴結清掃的效果。方法 100例食管癌患者, 按手術方式不同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每組50例。研究組實施胸腹腔鏡聯合食管癌根治術, 對照組實施傳統開放食管癌根治術。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效果。結果 研究組術中出血量、術中輸液量、術后住院時間、留置胃管時間、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CU)監護時間、術后禁食時間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手術用時長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中輸血、手術室拔管比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8%, 低于對照組的5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清掃淋巴結個數及切緣陽性比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胸腹腔鏡聯合食管癌根治術治療食管癌與傳統開胸手術相比能夠達到更為理想的治療效果, 且能夠達到足夠的腫瘤切除范圍與淋巴結清掃范圍, 在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食管癌;腔鏡手術;開放手術;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7.039
食管癌是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常見惡性腫瘤之一, 該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非常高[1]。開放手術是治療食管癌的常見方式, 但是手術切口大, 術中出血量較多, 術后恢復較慢。近年來, 微創手術成為治療食管癌的主要術式。本研究對食管癌患者實施不同術式, 比較手術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患者, 按手術方式不同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每組50例;研究組男36例, 女14例, 平均年齡(64.3±7.3)歲;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 腺癌8例, 鱗癌41例;對照組男38例, 女12例, 平均年齡(63.3±7.1)歲;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 腺癌11例, 鱗癌3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可進行比較。
1. 2 手術方法 對照組行傳統開放食管癌根治術。研究組實施胸腹腔鏡聯合食管癌根治術:全部患者采取雙腔氣管插管靜吸復合全身麻醉, 取左側前傾臥位或左側臥位, 保持呼吸暢通, 選擇右胸入路, 經胸腔鏡游離食管并清掃縱隔區域淋巴結;后改為平臥位或膀胱截石位, 經腹腔鏡游離胃并清掃腹段淋巴結;而后劍突下切開5 cm左右的小切口, 在賁門口離斷食管和胃, 將胃部從腹腔中拉出, 制作管狀胃, 于左側頸部做切口, 將頸段食管離斷, 將管狀胃經縱隔食管床上提至頸部, 與頸段食管行人工吻合。
1. 3 評估指標 評估手術結果包括:術中出血量、手術用時、術中輸液量、術中輸血例數、手術室拔管例數、術后住院時間、留置胃管時間、ICU監護時間、術后禁食時間。術后并發癥:肺炎、呼吸衰竭、胸腔積液、胸導管漏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腫瘤學結局:清掃淋巴結個數、切緣陽性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手術結果比較 研究組術中出血量、術中輸液量、術后住院時間、留置胃管時間、ICU監護時間、術后禁食時間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手術用時長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中輸血、手術室拔管比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術后并發癥比較 術后研究組患者出現肺炎5例, 呼吸衰竭3例, 胸導管漏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18%;對照組患者出現肺炎11例, 呼吸衰竭8例, 胸腔積液6例, 胸導管漏3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56%;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3 腫瘤學結局比較 研究組清掃淋巴結個數平均(20.60±
1.75)個, 對照組清掃淋巴結個數平均(19.85±3.04)個;研究組未出現切緣陽性患者, 對照組切緣陽性患者3例(6%)。兩組清掃淋巴結個數及切緣陽性比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隨著腔鏡技術的發展, 腔鏡手術具有切口較小、術中患者出血量少的優勢, 因此胸腹腔鏡聯合食管癌切除術在食管癌的治療當中得到了廣泛應用[2], 然而其臨床治療效果是否能與傳統開放手術相媲美, 是臨床醫生所關注的重要問題。通過本次研究發現:所采取的兩種術式在淋巴結清掃數量和切緣陽性率上未見明顯差別(P>0.05), 這說明其在腫瘤學治療效果上能夠達到類似的水平。近期相關研究也提出[3], 通過腹腔鏡的應用, 放大了病灶區域的可視范圍, 能夠將病變區域與未被外侵區域有效區分, 所以胸腹腔鏡聯合食管癌切除術治療食管癌臨床價值值得重視。但受研究時間所限, 未能采集到長期隨訪患者術后生存時間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等相關情況。相關研究顯示, 在進行食管切除術的患者當中, 術后易發生呼吸系統并發癥, 尤其是是開胸食管切除術的風險最高。而胸腹腔鏡聯合食管癌根治術對心肺的擾動較少, 無需將膈肌切開, 使得胸、腹部能夠保持完整, 患者受到的創傷較少, 因此也相應的減少了各種炎癥因子的分泌, 痰量隨之減少, 患者胸肺部未收到嚴重創傷, 能夠在術后主動配合咳嗽、咳痰, 使手術對呼吸系統的影響降到最低[4]。本研究結果顯示, 研究組術中出血量、術中輸液量、術后住院時間、留置胃管時間、ICU監護時間、術后禁食時間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手術用時長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中輸血、手術室拔管比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胸腹腔鏡聯合食管癌根治術治療食管癌與傳統開胸手術相比能夠達到更為理想的治療效果, 且能夠達到足夠的腫瘤切除范圍與淋巴結清掃范圍, 在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曉駿, 張鑄, 孫清超. 胸腹腔鏡聯合下食管癌切除術與開放手術療效對比的Meta分析.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14(3):375-382.
[2] 胡斌, 朱乾坤, 吳小波. 鏡食管癌根治術治療食管癌的臨床價值.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4(22):3175-3176.
[3] 李慶慶, 王征, 羅全, 等. 腹部無小切口腹腔鏡聯合右胸小切口Ivor-Lewis食管癌根治術30例近期療效. 現代腫瘤醫學, 2017, 25(3):381-385.
[4] 王希文, 趙俊剛. 36例胸腹腔鏡聯合食管癌根治術術后療效分析. 重慶醫學, 2017, 46(1):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