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瑞芬?オ?
一、課題背景及界定
為了改變中職生不愛學習的現狀以及傳統呆板的課堂教學,作為專任教師,我們不斷嘗試采用各種不同的教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他們懶動手的課堂現狀。基于這個教改的背景下,課題組萌發了本課題研究的想法,嘗試將遞進教學法應用到中職計算機專業一體化教學中去。
二、理論依據及意義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B.S.布盧姆,在美國J.B.卡羅爾“學校學習模式”的基礎上,創建了適應學生個體差異的掌握學習教學理論。該理論提出了掌握學習教學的核心思想是必須變革傳統的教育觀念,關心每個學生的發展,讓所有學生掌握在復雜社會中求得自身發展所必須具備的知識和技能。依據布盧姆及其同事對掌握學習教學實施步驟的論述,掌握學習教學的程序概要為:為掌握學習定標、定向,為掌握而反饋-矯正,為掌握而分等。布盧姆掌握學習教學理論給小課題組提供了很好的理論依據。
三、研究的對象、目標、內容
(一)研究的對象
本課題研究的對象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計算機專業13級平面1班、平面2班和網絡班、14級平面班、網絡班、動漫班的學生,以13平面1、網絡班、14動漫班為實驗班,13平面2班、14平面班、網絡班為對照班。
(二)研究的目標
嘗試通過利用遞進教學法,設置多個層次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專業課程一體化教學中能有所收獲,改變計算機專業學生學習現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手操作興趣,提高學生參加市技能競賽的成績。
(三)研究的內容
1. 將課堂的一體化實訓目標分割為多個教學目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能找得著自己能舉手可及或跳一跳就能觸及的目標,各取所需,從而提高學習興趣。2. 在教學活動中融入實用的專業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逐步完善課堂活動評價體系,促進專業教學水平的提高。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主要階段、步驟及過程
(一)研究的方法
1.采用資料收集法、文獻法了解當前我國對于遞進教學法的研究現狀及支持本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2.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了解我校計算機專業學生對一體化教學中學習操作技能的看法、困惑。3.采用課例研究法、集體研討法,以觀摩課等形式進行研討,探尋設置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目標的做法。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階段、步驟及過程
本課題研究從2014年5月立項到2015年5月結題,共分三個階段。
1.準備階段(2014年5月—2014年7月)
(1)文獻資料研究
課題組深入學習了《布盧姆的掌握學習教學理論》 《分層遞進教學法在計算機基礎課上的應用》 等有關的文獻資料,找到了進行本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也比較深入地了解了當前別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利用。利用學習到的知識以及此前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對該課題的研究目標、范圍、方法等進行了反復思考并作了具體的分析,初步理清了下一階段研究的思路。
(2)進行調查調研和分析
課題組成員根據學生的學習現狀設計了前期《調查問卷》。2014年7月,利用學生放假前的時間對13級計算機專業學生就分層遞進教學法進行前期問卷調查,以問卷的方式讓學生獨立回答;9月份對14級計算機專業學生進行前期問卷調查,兩次共發出227份問卷,回收問卷227份,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227份,有效率100%。
(3)選定實驗班,制訂研究方案
經過充分的文獻資料研究、調研、訪談和討論,課題成員統一了研究的思路,制訂方案,選定實驗班。以13平面1班、網絡班、14動漫班為實驗班,13平面2班、14平面班、網絡班為對照班。經過一個學期多的實施,在2015年4月份進行總結。通過遞進教學,希望能提高計算機專業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效果,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2.實施階段(2014年8月—2015年3月)
(1)制定分層遞進教學策略及操作的具體要點(2014年8月)
1)教學目標分層遞進
結合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為每個層次的學生量身打造相應的教學目標,它包括基本目標、應用目標、拓展目標。
2)教學內容分層遞進
為了與教學目標對應,將理實一體化課堂的知識點劃分為基本知識點、提高性知識、拓展性知識。基本知識點是最基本、最直接的部分,是專業課必不可少的部分;提高性知識是在基本知識的基礎上稍微變轉后的部分;拓展性知識是前兩者的提升和發散,要求會更高。
3)實訓練習分層遞進
在教學過程中,因為目標和內容是分層的,所以實訓練習也相應地劃分為不同層次:基本練習、提高練習和拓展練習,它們層層相扣,由淺入深。基本練習是該專業課中每位學生都要掌握的技能,單一的技能,只需要直接應用知識;提高練習是在將多項單一的技能合并應用才能做出作品的,要求能靈活結合、應用知識點;拓展練習是在靈活應用知識后,進行自我提升的練習,會插入一些課外的知識,以培養牢固掌握專業技術的人才。
4)教學對象分層遞進
根據分層遞進教學需要,教學對象也需要進行分層。首先對學生進行摸底,了解學生以前的學習和作業的完成情況后將他們分為ABC三層。對于不同層次學生作業有不同的要求,C層次學生只要完成基本練習,達到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的目標,學有收獲,有成就感,逐步培養學習和動手興趣。B層學生要求完成基本練習,收獲了成就感后,要求繼續完成提高練習,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并努力向A層靠攏。A層學生除了要完成基本練習、提高練習以外,要挑戰拓展練習,將已有的知識進行提升,這一層次的學生是專業學習和技能精英,一般都比較靈活,接受能力強,應多點要求他們進行創新和創意練習。
5)評價體系分層
在本課題研究的策略中,每一層次的評價都分為A、B、C、D四個等級,A為最高,D為最低。對于C層學生來說,完成基本練習一半以下的評D;完成一半的評C;全部完成基本練習評B;嘗試去做提高練習的評A。對于B層學生來說,只完成基本練習的評D;完成基本練習、提高練習一半以下的評C;完成基本練習和全部提高練習評B;嘗試去做拓展練習的評A。對于A層學生來說,只完成基本練習的評D;完成基本練習、提高練習一半以下的評C;完成基本練習和全部提高練習評B;完成包括拓展練習在內的所有練習的評A。
在這個評價體系中,每一層次的學生都能被評到A級,主要體現出鼓勵學生努力向高一層次靠攏的思路。只要學生能表現出本人的努力,就能爭取到評A級。同時,評價分別由學生評價、小組長評價、教師評價組成。
6)分組合作策略
在將學生劃分層次后,再將不同層次的學生重新組合成三人或三人以上小組,由技能較好的組員擔任小組長,開展互幫互學,小組內各層次組員互相合作學習、討論、交流,互相幫助,解決疑難問題,也充分發揮A層次的學生的能動性,提高其職業素養和團隊精神。
(2)按照分層遞進教學策略進行教學(2014年9月)
課題組成員按照計劃在實驗班的計算機專業一體化課堂中有序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出現問題時互相進行研究,尋找解決辦法。
(3)中期研討,檢查分層遞進教學法實施的效果,對分層遞進教學法進行調整改進后繼續實施。(2014年12月)
課題組教師認真開展研究,將在研究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形成論文、案例、課例等,并積極編寫校本教材。
3.總結階段(2015年4月—2015年5月)
對照課題方案進行全面總結,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教學效果進行對比,做好相關資料的整理和成果匯編工作,撰寫結題報告。
五、課題研究的主要成果與成效
(一)成果一:培養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專業技能。學生通過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實訓練習,主動向高一層次發展,減少了厭學的情況,也保證了學習的量。(二)成果二:自研究開展以來,學生學風得以改善,促進教學質量和學生專業素質的提高,特別是精英學生的技能提高得很快。學生參加省市學科競賽、江門市中職學校技能競賽的成績獲得突破。2015年參加江門市中職學校學生技能競賽獲得二等獎3人次,三等獎10人次,參加競賽的學生全部獲獎。(三)成果三:教師的組織教學、教研能力得到了發展。(四)成果四:逐步完善形成一體化教學中進行分層遞進教學法評價辦法,有效地補充了專業教學的評價體系。(五)成果五:撰寫了研究報告、論文、課例、案例、反思等,編寫校本教材,開展公開課和觀摩課。
六、研究的反思
(一)存在問題
(1)由于在教學過程前對學生進行了分層,在實施過程中明確了不同層次學生應該完成的不同層次要求的實訓練習,所以容易導致貼標簽效應,引起個別學生的抵觸情緒。(2)部分A層或B層學生在完成相對容易的基本練習、應用練習后不再主動向更高層次任務挑戰。(3)C層次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不強,有應付式學習的現象。(4)在分組進行練習過程中,有些小組長未能發揮小組長的作用,只顧著自己的練習,不能很好地幫助到小組成員。(5)在研究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理論和實施支持,我們摸著石頭過河,難以提煉高質量的研究成果。
(二)改進
(1)針對給學生貼標簽效應的問題,在經過課題組成員研討后,教師不再公開學生的層次,而是由學生自主選擇學習難度和選擇實訓練習的內容。但仍堅持公開A層次學生的具體名單,并不斷進行調整,旨在給這一層次的學生一些壓力,使他們努力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2)在實訓過程中注意后進生的輔導工作,對他們多鼓勵多支持,使他們能感受成功的喜悅。(3)在課前多給小組長進行輔導,使他們的技能更牢固,上課過程中他們更快地完成自己的任務,才能有更多的時間輔導小組成員。(4)多點學習現代教學理論和教研理論,多向有經驗的教師取經,提高研究的質量。
責任編輯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