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鶴
摘要:市場經濟快速發展,企業作為其中的經濟體,其運營模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特別是產權機制的完善,在發展中,企業逐漸實施內部控制。內部控制的實施,有利于規范企業的管理和業務流程,達到節省開支和挖掘績效的目的。另外,內部控制還能夠提高企業風險防范能力,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基于此,本文從風險導向出發,分析我國企業的內部控制現狀,并提出一些發展和完善建議,以期提高企業風險防范能力。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制;風險管理;改善措施
一、基于風險導向下內部控制概述
企業健全內部控制,目的是合理規范內部管理和經營活動業務流程,并且防范和控制企業面臨的風險因素。此外,內部控制還能夠提升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度,保證企業資產的安全,最終達到企業政策有序開展經營活動的目的。不僅如此,建立良好的內控制度,還能夠保證企業發展不偏離國家經濟政策,運營更加合規有效。總而言之,企業發展中,內部控制的作用越來越大,其也慢慢成為企業管理的核心。在內控的作用中,防范和控制企業經營風險是主要的一項。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免不了受諸多風險因素,在這些風險因素的影響下,企業的經營活動將會存在一定的風險隱患。為了保證經營活動的有序進行,企業需要采取方法進行風險的防范與控制,基于風險導向下的內部控制實施是一種較好的方法。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后,就可以有效的分析企業面臨的風險因素,評估其可能給企業經營活動帶來的實際損失,進而有針對性的進行防范和控制,將風險隱患扼殺或者是將影響降
到最低。
二、基于風險導向下企業內部控制實施現狀
從我國企業建立內部控制到具體實施階段來看,企業對于內部控制的了解并不多,只是為了“有內控”而“內控”,具體實施中凸顯出諸多問題,亟待解決。根據相關調查發現,目前企業內部控制實施中主要有以下問題。
(一)內部控制缺乏監督
企業建立內部控制后,并沒有對其落實進行監督,實施的效果無法得到保證。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都建立了自身的內部控制,并正常投入使用,但普遍缺乏實施過程和效果的監督,企業內部控制處于無人監督的地步,內部控制實施的效果有很大的人為因素和隨意性。從我國企業經營情況看,審計部門和預算部門行使監督權力。這兩個部門本身就涉及到財務方面的管理,這樣不僅使審計“獨立性”消失,并且審計權威性受影響。此外,審計和預算部門行使監督權力,重點都離不開財務管理,會導致其他部門得不到有效監督,影響企業監督整體效果,造成企業內部監督風險的產生。
(二)內部控制并未落實
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都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有了一定認識,并且根據自身實際管理情況進行了內部控制的建設和完善。然而,在市場經濟中,很多企業制定的內部控制無法適應企業的發展,還有一些企業只看重經營,看輕管理,制定的內部控制成為了一種形式。總之,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企業的內部控制凸顯出不規范的缺點,使得風險因素評定的結果不具備參考性,導致運營中多種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使得內部控制在風險識別與防范方面的作用大為降低,極大的加劇企業經營風險。
(三)內部控制執行不力
部分企業光有內部控制制度,并沒有進行執行,那么制度只是擺設,無法發揮實效。我國大多數企業都制定了內部控制,但在執行上并不到位,甚至當成一種形式。此外,管理者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認識到位,但在具體執行中卻要求不高,致使企業內部控制發揮不出應有的效力。內部控制作為一項制度,即使再完善,如果執行力度得不到保證,那么終會淪為“一紙空文”。再者,企業中,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會有很多矛盾沖突的地方,無法對企業采購物品、生產商品和銷售商品等環節進行有效控制,使內部控制失去了管理的實際效用,造成內部控制失效,加劇企業風險。
三、基于風險導向下的企業內部控制建議
(一)健全內控環境
企業內部控制的實施,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目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的完善和執行還需要時間,而內控環境的建設和完善,能夠給其執行提供保障。首先,企業的管理者深入了解和認識內部控制,考慮自身實際的前提下,制定好符合自身需要的內部控制,禁止“急于求成”。并且根據機制進行針對性的管理。其次,內部控制這種新的制度建立后,在實施中一定會受到阻力,這時就需要借助“溝通”減緩阻力。對此,管理者要對企業員工進行內部控制的講授,提高員工對機制的認知度,通過宣傳,提高員工參與內控建設和實施的積極性。再者,企業中的管理人員、財務人員和審計人員等,在實施內部控制中,要起帶頭作用,做好模范,最后,高強度的宣傳還是很有必要的,這能夠提升員工參與內控執行的積極性。
(二)加強風險防范意識
內部控制實施中,環境是重要的影響因素,而風險也要進行重視,風險防范意識的提高,有利于開展風險測評工作。企業的內部控制需要不斷健全和完善,這個過程是持續,因而面臨的風險因素比較多。這些風險帶來的影響程度不同,防范起來比較困難。總之,多種因素的影響下,企業為了經營活動的有序進行,必須加強風險管理,對風險因素進行控制,并定期開展測評工作,了解風險,避免或是減輕風險帶來的影響。首先,企業多個部門要進行聯合,加強部門間溝通,了解企業目前面臨的風險以及原因。其次,組織專業人員對風險進行分析和分級,測評風險的影響程度。最后,針對測評結果,制定風險處理方法,提高企業應對風險
的能力。
(三)完善企業內部控制
企業的內部控制實施,前提條件是制度的全面和有效。有句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以企業的制度要符合企業實際并且有效。建立起有效的內部控制,能夠保證內部管理,業務管理以及資金撥付等一切經營活動順利進行。因而,我國企業需要完善內部控制,從以下幾個重點出發。首先,健全資金審批制度。資金對于企業來說,猶如人和血液,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內控中,資金管理和審批是重點,要利用資金管理制度嚴格把關資金使用流程,嚴格審批每筆資金的使用流程,并利用審批進行層層把關。其次,資產管理機制需要健全,因而從購入、使用、維修和報廢整個資產過程中,嚴格根據制度進行流程是必要的,在每個環節都要明確責任人,保證問題出現時可以明確責任并及時處理。最后,內部控制中,要將不相容的職務進行嚴格的分離控制,設立崗位時,要科學合理,各個崗位之間要相互監督和制約,杜絕管理中出現違法違紀行為。
(四)加強內部監督
我國的內部控制建立實施后,還需要相應的監督檢查工作,這時審計部門的作用就得到了凸顯。所以,要利用審計監督約束企業的內控行為,保證內控執行力度。內部審計具有監督作用,因而要保證這個部門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因此,加強內部審計,對內部控制來說是一種“再控制”。審計工作中,主要是重點部門和業務的審計監督,另外還劃分工作環節,分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個環節進行分段管理。三個環節中,前兩個以審計工作為主,最后一個環節審計起輔助作用。對審計監督過程分階段,有利于實施更有效的監督。此外,審計人員的培訓也是應該注重的方面,通過培訓,加強審計人員的專業知識,讓他們對業務經營和技術有一定的了解。在具體審計中,要結合企業特點,使審計工作更加貼合企業經營活動的實際。
四、結語
市場經濟中,企業作為經濟體,必然會面臨一定的風險,而風險對于企業來說,會影響各個方面的工作,降低企業經濟效益。因而企業要在考慮風險的情況進行內控制度的設立,利用制度規范企業的經營活動,保證企業在市場經濟中面臨的風險得到降低,同時也能夠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陳禹.基于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企業內部控制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6(09).
[2]董玉華.試析風險導向下內部控制審計[J].財經界(學術版),2015(13).
(作者單位: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二九一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