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陽


【摘要】 目的 探究依那普利葉酸治療H型高血壓的臨床效果。方法 40例H型高血壓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 每組20例。對照組使用依那普利片治療, 觀察組使用依那普利葉酸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舒張壓(DBP)、收縮壓(SBP)、同型半胱氨酸(Hcy)、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島素(FINS)水平。結(jié)果 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DBP、SBP、Hcy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343、1.049、0.258, 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的DBP、SBP、Hcy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t=5.769、2.087、2.916, P<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FPG、FINS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066、0.281, 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的FPG、FINS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t=3.830、2.940, P<0.05)。結(jié)論 對于H型高血壓患者, 使用依那普利葉酸治療, 除了可穩(wěn)定血壓, 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之外, 還能夠降低血Hcy水平, 值得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 依那普利葉酸;H型高血壓;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7.063
所謂H型高血壓, 主要指的是患者在罹患原發(fā)性高血壓的同時, 合并高Hcy血癥。有文獻指出[1, 2], 在高血壓患者中, 約有75.0%以上為H型高血壓。高Hcy血癥和高血壓均為導致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的高風險因子。因此在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的同時, 還應控制患者機體內(nèi)Hcy水平, 以起到治療目的。結(jié)合實際情況, 本文擇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H型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 并對部分患者實施了依那普利葉酸治療, 效果明顯,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擇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H型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 經(jīng)診斷和病理實驗檢查, 患者確診, 符合衛(wèi)計委最新頒布的關于H型高血壓臨床診斷標準。患者自愿接受調(diào)查, 男22例, 女18例, 年齡32.5~73.6歲, 平均年齡(51.7±7.4)歲。患者均為輕度至中度原發(fā)性高血壓者, 平均血漿Hcy(18.8±4.7)μmol/L。排除嚴重肝腎不全, 繼發(fā)性高血壓以及代謝疾病患者。依照就診順序?qū)⑺谢颊唠S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20例。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患者使用依那普利片治療, 早晨服用, 10 mg/次, 1次/d, 治療時間為2個月。
1. 2. 2 觀察組 患者使用依那普利葉酸片治療, 早晨服用, (10 mg∶0.4 mg)/次, 1次/d, 治療時間為2個月。
1. 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DBP、SBP, 與血Hcy情況。②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PG、FINS水平。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以及血Hcy水平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DBP、SBP、Hcy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343、1.049、0.258, 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的DBP、SBP、Hcy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t=5.769、2.087、2.916, 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PG和FINS水平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FPG、FINS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066、0.281, 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的FPG、FINS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t=3.830、2.940, P<0.05)。見表2。
3 討論
H型高血壓為臨床常見病, 多發(fā)病。和一般高血壓相比, H型高血壓患者發(fā)生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的幾率更高。對于該疾病的治療, 除了積極降低血壓外, 還應控制患者血Hcy水平, 后者通常利用補充葉酸的方式實現(xiàn)[3]。
Hcy為蛋氨酸代謝中間產(chǎn)物, 若機體內(nèi)Hcy水平過高, 則會對血管內(nèi)皮細胞造成損傷, 進而引致血管內(nèi)皮功能紊亂, 凝血功能激活, 形成血栓, 最終發(fā)生心腦血管不良事件。就發(fā)生機制來講, 主要包含下述幾方面內(nèi)容:在形成氧自由基和過氧化氫的過程中, 機體內(nèi)一氧化氮(NO)水平上升, 削弱依賴內(nèi)皮的血管舒張反應水平。利用促進活性氧基團活化核因子生成效應, 提升細胞趨化因子和黏性因子表達, 誘導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加速血栓素B形成, 其能夠激活機體內(nèi)凝血機制。
依那普利葉酸片為復方降壓制劑, 藥物中的有效成分-依那普利為二代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藥物。使用后可減少血管緊張素Ⅱ合成量和腎血管阻力以及總外周阻力, 進而起到降壓效果。葉酸為保證機體生長的必要性物質(zhì), 其在蛋氨酸循環(huán)過程中可以發(fā)揮相當重要的作用。葉酸可以對同型半胱氨酸進行重甲基化處理, 進而形成蛋氨酸, 參加到細胞的甲基化反應等過程, 由此能夠看出, 對于高Hcy高血壓者適當補充葉酸, 可降低血Hcy水平。值得說明的是, 葉酸還具備抗氧化以及改善細胞內(nèi)皮功能的作用。
有文獻證實, 治療后血糖、胰島素指數(shù)改變程度和血Hcy下降情況有關, 血Hcy每降低1 μmol/L, 血糖水平下降0.1 mmol/L, 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證實使用依那普利葉酸片有可能通過降 Hcy, 降低患者血糖, 此結(jié)果也間接性證實了高Hcy提升血糖的可能性[4]。
Hcy下降與血糖、胰島素變化關系:H型高血壓患者的血漿內(nèi)Hcy水平顯著較高, 該項指標和血糖以及在胰島素水平呈正相關, 初步分析為:①胰島素對于氨基酸代謝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胰島素抵抗和缺乏是患者代謝障礙的原因之一。②該疾患者者通常血糖異常, 使用降糖藥后, 機體對葉酸, 維生素B12和維生素B6的吸收量降低, 而上述成分為Hcy代謝過程內(nèi)胱硫醚-β-合成酶酶等重要性輔助因子, 含量下降, 會導致Hcy血癥。
在本次實驗相關研究結(jié)果中可見, 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DBP、SBP、Hcy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343、1.049、0.258, 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的DBP、SBP、Hcy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t=5.769、2.087、2.916, P<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FPG、FINS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066、0.281, 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的FPG、FINS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t=3.830、2.940, P<0.05)。
綜上所述, 對于H型高血壓者, 使用依那普利葉酸治療, 除了可穩(wěn)定血壓, 也能夠降低血Hcy水平, 穩(wěn)定血糖, 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歐陽基鵬, 何慧君, 李艷.依那普利葉酸片與依那普利片治療血管性癡呆伴H型高血壓的療效比較.廣東醫(yī)學, 2014, 35(15):2444-2445.
[2] 蔣承建, 郭航遠, 趙飛.依那普利葉酸對H型高血壓治療研究進展.心腦血管病防治, 2014(4):322-324.
[3] 孟麗琴, 利定建, 傅應昌.依那普利葉酸片對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血管內(nèi)皮功能的影響.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 2015, 24(1):65-67.
[4] 馬中偉. 2型糖尿病患者Hcy測定與血糖、胰島素水平的相關性探討. 放射免疫學雜志, 2005, 18(5):338-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