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偉權??
一、前言
隨著體育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中等職業學校的體育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體現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和“以學生發展為本”,“終身體育”的思想。為了全面貫徹這一基本理念,目前多數有條件的中職學校都實行分班選項教學模式,基本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發展的需要。但部分的農村中職學校,由于主客觀的原因,無法開設分班選項教學模式,還是設置統一的體育課程,學生也完全沒有選擇,大大抑制了學生的鍛煉熱情,不少學生出現了厭煩情緒,阻礙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不利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筆者根據我校的實際,在本校試行了體育課內分組選項教學模式,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取得了一些經驗,現就體育課內分組選項教學的操作方法、發現的問題以及思考進行探討。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方法:采用文獻資料研究法、教學實驗法、數據統計分析法。
2.對象:我校11服1班作為對照班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11財1班采用分組選項教學,根據入學時的體育成績和實驗前身體各素質考核結果、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態度的調查情況和基本機能無顯著差異。
三、課內分組選項教學模式的依據
大量的資料分析表明,由于傳統的體育教學制約了學生學習體育的主觀能動性,抹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而分組選項教學的最大特點在于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考慮體育教學,讓學生在接受體育教學時有選擇權,教學彈性化,選擇自由度大,便于學生全面安排,主動學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避免了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中心,提高了教學質量。它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培養學生的體育愛好和特長,把在體育課上培養的興趣和特長延伸到課外和社會。
四、課內分組選項教學模式的構建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學生在水平五階段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和愛好在學校確定的范圍內選擇運動項目作為學習內容,從而減少運動技能學習的項目內容,以形成運動愛好和專長,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而要滿足這一需要,就必須盡可能開設多樣的課程內容。筆者在實踐中采用教學內容必選+選項的方式,根據學生、場地器材等實際情況,在一個教學周期內確定一個必選課程模塊,如田徑、體操、武術、球類等模塊;開設四至五項深受學生喜歡而又符合學校實際切實可行的選項課程供學生自主選擇,如籃球、排球、羽毛球、花樣跳繩、乒乓球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水平自主選擇,引導學生在一個教學周期內自主的選擇其中的一項作為選項學習的內容。
五、實施步驟
1.分組辦法
高一新生入學時就向學生宣傳將要實行的班內分組選項教學的實施辦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育專項基礎及興趣,按既定的類別自選專項組,根據選項人數多少(根據場地情況適當控制各組人數上限)再自由組合為更小的練習單位,一般的籃球專項8~10人為一合作小組、乒乓球4~6人為一小組、羽毛球專項4~6人為一小組、排球專項8~10人為一合作小組。一旦組別落實,就要求各小組確定一位領頭人(組長),同時將各組名單上報老師,并按AA制自備相關練習用品以備上課自學研討使用。另外教師將各組本學期要考核的內容提前公布給學生并提出相關要求和指導練習方法,使學生學有目標。
2.教學內容安排
必選課程以教師主導、學生學練為主(主要是一些相對比較枯燥或技術要求較高的項目,如田徑、體操等),選項課程以教師指導、體育組長安排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為主,同時給予必要的技術和學法指導,提出相應的學練要求和目標,避免對學生在選項課程學習時無序的“放羊式”管理。
3.課堂教學組織形式
(1)先集中后分散的教學組織形式
一堂課中,教師可以安排前半部分以集中學習必選課程為主,如田徑、武術等必修課程的教學,這些課程內容對器材等要求較低,學生的練習密度較大,教學組織相對簡單,適宜大班化集中教學。后半部分以分組學習選項課程為主,學生分組學練,教師分別給予指導,讓學生有屬于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運動興趣,體驗運動的樂趣,讓學生自主自愿地參與到各種體育鍛煉中去。
(2)分組輪換法的教學組織形式
根據學生選項情況把學生分成人數差不多的兩組,一組先在教師引領下學習必選課程所需的基本技能技術,如球類、體操等必修課程的教學,這些課程對技術要求和場地器材要求較高,教學組織相對多樣復雜,適宜教師分組分別教學。另一組根據選項內容按要求進行自主練習或組織比賽,教師根據時間鳴哨進行兩組輪換。這樣可以盡量減少器材少、人數多的供需矛盾,增強了學生練習的密度,提高了課堂效益。
3.成績評價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新課程理論和教學實際,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來提高學生參與運動的熱情,感受成功的喜悅,保證了體育課內分組選項教學模式的有效性。具體做法是:
(1)適當提高選項課程的評價比重。
必選課程與選項課程分別評價,絕對評價與相對評價相結合,注重學習過程性的評價,選項課程可適當加大主動參與、互相合作、知識技能、進步提高、情意表現評價內容的權重,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充分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進步和發展的功能。
(2)加大考核評價內容的的選擇性。
增加選項課程考核的內容和方式,增加學生考核的選擇權,每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特點選擇考核的內容,根據能力水平提高或降低要求,如籃球的投籃考核可選擇定點投籃、定時投籃、跳投、行進間投籃等多種投籃方式。通過考核內容和方式的多樣性和選擇性,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六、課內分組選項教學結果分析
對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產生的效果,要作出較準確的評價,需要經過時間和實踐的檢驗。
1.師生的反饋結果
目前通過座談和問卷調查顯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學生認為課內分組選項體育教學模式符合職高學生的身心發展的需要,受到學生歡迎。其主要原因是師生對應的關系發生了變化,此教學是根據學生自己的愛好選擇學習的,在滿足其興趣愛好的條件下,無論是知識技能還是技術戰術,他們都能主動參加學習,即使興趣發生了轉移,也可以改變項目,使個性得到充分發揮。在對實驗班級11財1班的問卷調查中表明(附表1),百分之九十二的學生對課程表示滿意,百分之八十二的學生表示學到了一技之長,百分之三十五的學生從以前對體育不感興趣到現在喜歡體育課。教師的專長也得到了發揮,初步形成了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2.學生鍛煉結果對比與分析
通過對比實驗,我們認為課內分組選項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它為發展學生的健康個性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滿足了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要,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
從兩個班級縱向與橫向合格率來分析可以得出,從入學初到學期結束鍛煉合格率成上升趨勢,從整體上反映學生素質的普遍提高,也說明了分組選項體育教學模式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七、結論與反思
1.結論
課內分組選項教學模式是充分在新課程“體育技術”回歸課堂教學理念的指引下,采用了適當的“放”的方法,構建出最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課堂教學。
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與調查結果表明,課內分組選項體育教學模式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它產生的綜合效應符合我校的實際,具有可行性,可讓學校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本校培養目標的教學模式。
我校實行課內分組選項體育教學模式,改變了原來一成不變的舊課程體系,從教學內容到考核內容都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發揮。實踐證明,只有讓學生在一個寬松的教學氛圍中愉快學習,才能出現主動的學習態勢,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長,從而培養對體育的興趣和參加意識。
課內分組選項體育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的專長來組織課程內容的框架,這就激發了教師的個體創造能力,使一技之長得到充分發揮,保證了教學質量,同時提高了體育課的文化性與科學性。
2.反思與建議
學生進行選項課程自主學習時,學生活動場所比較分散,教師監管不到位,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應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并培養責任心強的學生體育骨干,擔任每一選項小組組長,負責小組的學練、計劃制訂、器材的領取和回收以及活動安全。
個別選項課程選擇人數和能力水平差異較大,可按能力水平分成不同小組,如基本組、提高組等,分別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和目標,不同的考核內容和要求。
每一個必選教學周期內,每人只能選擇一項選項內容,一個周期結束后,可以重新選擇選項學習內容。開設的選項課程內容不宜太多,根據實際情況開設二至三項選項課程內容為宜。積極引導,個別選項課程人數少的建議學生改選,鼓勵學生自己購買運動器材。
責任編輯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