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宇娟+林達達+張仕欣

【摘要】 目的 探討自由體位分娩中應用個性化護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120例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 應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60例。對照組應用傳統護理方法, 觀察組給予個性化護理模式。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并比較兩組產婦心理狀況,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兩組產婦的疼痛感, 觀察記錄產婦及新生兒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干預后觀察組SAS、SDS、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3.33%, 高于觀察組的1.6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個性化護理自由體位分娩的產婦心理狀況良好, 疼痛減輕, 并發癥發生率減少, 應積極推廣應用此種護理模式。
【關鍵詞】 個性化護理;自由體位分娩;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7.096
近年來, 隨著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 人們也要求護理工作質量得到相應提升, 高質量的個性化、系統化的護理模式是滿足這種需求的必經之路。臨床上顯示[1, 2], 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初產婦一般產程較長, 產后出血量大, 產后情緒不穩定, 影響母嬰健康。個性化護理模式的基本宗旨是以人為本、關愛生命, 給予患者高水平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因此在產科護理時, 個性化護理模式對產婦的恢復意義重大。本次選擇60例在本院分娩的初產婦進行了自由體位分娩中應用個性化護理模式的效果探討。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0例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 應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60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3~28歲, 平均年齡(25.16±2.36)歲, 孕周38~41周, 平均孕周(38.69±0.77)周;觀察組產婦年齡23~29歲, 平均年齡(25.17±2.40)歲, 孕周38~42周, 平均孕周(38.49±1.17)周。入選標準:生命體征正常者;初產產婦。兩組產婦年齡、孕周等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傳統護理模式, 告知產婦時刻保持愉快的心情, 向產婦耐心講解分娩全過程, 使產婦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及認識。觀察組給予個性化護理模式, 主要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①產前準備, 安排責任心強的護士接待產婦, 并向產婦介紹本院本科室先進的醫療設備, 緩解產婦緊張焦慮的心情, 介紹產婦需體檢的各項檢測指標。產婦進入產程后, 由助產士嚴密觀察產婦的動態, 一旦發現產婦出現類似恐懼緊張的負面情緒時, 及時與產婦進行交流, 使產婦保持愉快的心情。②為產婦創造最佳生產環境, 首先從產婦休息的病房著手, 設計適合產婦的產房顏色和格局。③自由體位產程的應用, 建議產婦選擇最舒適合適的體位待產, 減少宮縮痛帶來的不適。進入第二產程后, 鼓勵產婦使用最適合她的體位分娩, 分娩時, 助產士可通過按壓抬頭和深呼吸控制胎兒娩出速度。第三產程胎盤娩出后, 產婦可稍作休息, 此時處理胎盤和縫合切口, 做相關檢查。另外, 助產士給新生兒行“三早”, 并對產婦行母乳喂養指導。
1. 3 觀察指標及評估標準
1. 3. 1 心理狀況評估標準[3] 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兩個評分標準對兩組產婦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SAS和SDS分值均為80分, 分值越低患者心理狀況越好。
1. 3. 2 疼痛評價標準[4] 采用VAS評估兩組產婦疼痛感, 有10個刻度, 分數越高患者疼痛感越嚴重。
1. 3. 3 并發癥 常見并發癥有產后陰道出血、新生兒窒息等。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產婦心理狀況和疼痛程度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SAS、SDS、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產婦和新生兒并發癥情況比較 對照組5例產婦產后陰道出血, 3例新生兒窒息, 并發癥發生率為13.33%
(8/60);觀察組1例產婦產后陰道出血, 0例新生兒窒息, 并發癥發生率為1.67%(1/60)。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8859, P<0.05)。
3 討論
分娩本是一種生理現象, 但大部分初產產婦易產生恐懼, 負面情緒嚴重, 不利于分娩的順利進行。因此, 為了縮短產程, 使分娩能順利進行, 需要對產婦開展優質護理。個性化護理模式是一種相比傳統護理方式應用效果顯著的護理模式, 從產婦心理、生理等多方面對產婦進行綜合護理, 使產婦順利完成分娩[5, 6]。
本研究顯示, 傳統方法護理的產婦SAS、SDS、VAS評分分別為(48.56±3.23)、(47.63±1.63)、(5.49±1.39)分, 均高于個性化護理干預的自由體位分娩的產婦的(38.53±2.13)、(35.19±1.24)、(4.36±0.97)分(P<0.05)。另外, 觀察并記錄兩種護理模式干預的產婦和新生兒的并發癥發生情況顯示, 兩組均出現產婦產后陰道出血和新生兒窒息的常見并發癥。其中60例傳統護理的產婦中, 8例出現上述并發癥, 并發癥發生率為13.33%, 而個性化護理干預的產婦, 并發癥發生率僅為1.67%, 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減少。與以往研究結果[7]一致。
綜上所述, 自由體位分娩的產婦使用個性化護理干預后, 具有更好的心理素質, 心理狀況良好, 并發癥發生率減少,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程麗楠, 崔文香, 崔英善, 等. 循證護理對中國自然分娩產婦產程結局干預效果meta分析. 中國公共衛生, 2015, 31(3):288-291.
[2] 覃秀珠, 沈巖金. 自由體位對分娩影響的臨床觀察. 中國婦幼保健, 2014, 29(12):1842-1844.
[3] 童興海, 鞠長友. “以人為本”理念在產科護理質量持續性改進中的應用. 中國醫院管理, 2015, 35(5):67-69.
[4] 孫梅玲, 賀夢雅, 馬玉燕. 無醫療干預初產婦自然分娩的妊娠結局分析. 現代婦產科進展, 2016, 25(8):600-602.
[5] 王秀花, 孫楠楠. 舒適護理在硬膜外分娩鎮痛孕產婦中的應用. 廣東醫學, 2014(17):2804-2806.
[6] 師存霞. 個性化護理干預對胃潰瘍患者的臨床療效、不良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14(34):5321-5325.
[7] 朱麗麗, 張會敏, 李秀敏. 個性化護理干預措施對社區食管癌患者生存質量改善的效果研究. 現代預防醫學, 2014, 41(7):1221-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