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摘 要: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獲取技能的最重要的途徑,不斷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一個教師教學研究永無止境的方向。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主要途徑,教師只有像磁石般牢牢吸引住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使學生精力集中,真正學會更多的新知識。
關鍵詞:課堂;吸引;注意力;樂學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獲取技能的最重要的途徑,不斷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一個教師教學研究永無止境的方向。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會看到這樣的一些現象:有些教師上課,課前準備很充分,課堂中講得也是頭頭是道,但是學生卻不愛聽,很難集中注意力,課堂學習效率低下;有些教師講起課來,卻能猶如磁石一般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整堂課上,學生都能以充沛的精力、積極的思維投入其中,學得輕松自在,欲罷不能。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課堂教學中吸引學生注意力也有妙方。在這多年來的教學中我感到要想把課講得準確、清楚、生動,富有吸引力,除了備課充分,難點、重點抓得準等因素外,還應該注意從以下幾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一、表達清楚
教師要有演講者的口才,講課應該吐字清楚,既要有“大珠小珠落玉盤”的“脆”,又要有“泉眼無聲惜細流”的“柔”,語速快慢適中,語調抑揚頓挫,既不要從始至終低沉平淡,也不要從頭到尾高聲喊叫,要使學生聽課感到身心愉悅、親切舒服,讓他們覺得聽課也是一種享受,這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前提條件。
二、忌口頭禪
每個教師都有“啊”“這個”“那個”“就是說”“反正”等一些口頭禪。諸如此類的口頭禪,會成為一種不斷重復的單調刺激,使課堂變得枯燥乏味,無形中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有些學生還專門愛捕捉教師的口頭禪,私下里取笑教師,弄得“四鄰不安”。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所以我們還是應該“廢話”少說,力求語言的精煉。
三、深入淺出
人的思維總是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具體到抽象的。講課應抓住這條規律,講授新知識,應從實例、比喻開始,從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入手,即使是難以形象化的數學概念,也要拿舊知識做“引子”。有時候,一個恰當的例子,三言兩語,就能把一個概念說透,而抽象的論述則十分八分鐘也難以讓人接受。如要想讓學生明白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可以舉這樣一個例子:劉備帳下以諸葛亮為首的智囊團共有9名謀士(不包括諸葛亮)。第一場比賽,王老師假定每名謀士貢獻正確意見的百分比為0.7,諸葛亮貢獻正確意見的百分比為0.85。同學們通過概率知識計算得出,謀士們集體智慧的力量戰勝了“智多星”諸葛亮,獻出的計策被劉備采納,果真是“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王老師趕緊不失時機地啟發學生:遇事要集思廣益,善于利用集體的智慧。
四、妙趣橫生
現代教學竭力主張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樂學”。“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是至理名言。要使學生對學習“好”而“樂”,需讓他感受到其中的無比趣味。教師講課,還應有相聲、滑稽師的動作,富于幽默感,善于把死話說活,但又不能喧賓奪主,嘩眾取寵。最好是在一段枯燥無味的講述之后,再抖上一個“包袱”,來一個“噱頭”,使滿堂嘩然,既消除疲勞,又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情感交流
教師是“引導者”,但不是“教學機”。教師在講臺上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下面坐著的也是一群活生生的人。教師要用自己的知識、思想、看法、見解去影響學生,就必須有情感交流,善于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與學生的喜怒哀樂加以溝通,連成一體,使講課富于人情味。
六、適時競賽
競賽可以使參賽者加足馬力,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爭強好勝本來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廣泛開展多種多樣的競賽活動,通過這些競賽活動讓后進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在多種嘗試中尋求到自己的“對應點”,一旦發現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現突出,而被別人尊重,便產生了上進心,以這種上進心為契機,從而達到進步的目的。但將競賽法運用于后進生的轉化一定要巧妙靈活一些。由于后進生也“愛面子”,如果覺得自己沒有取勝的機會,便自動退出了競賽,這就達不到激勵其志的目的了。要對癥下藥,針對他們的優點展開各式各樣的活動。
總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主要途徑,教師只有像磁石般牢牢吸引住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使學生精力集中,真正學會更多的新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加強自我鍛煉,不斷提高講課技巧,做一名深受學生喜愛的新時期教師。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