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青
摘 要:傳統批改作業的方式存在教師工作量大、信息反饋失真、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等問題。為適應新課程理念,教師應該在關注課堂改革的同時,關注作業的批改情況,采用隨堂批、當面批、抽查、復批、自批、互批等多種形式的新型作業批改方式。
關鍵詞:初中;數學;作業批改
近些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廣大教育工作者對教育教學改革十分關注,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見,但大都集中在課堂改革上,對于作業批改這一方面關注得較少。作業批改本就是課堂教學的課下延伸,是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作業批改出了問題,就會影響到整體的教學質量。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也發現作業問題與教學效率之間的關系很緊密。所以,筆者結合優秀教師的經驗,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嘗試新型的布置作業的方法和批改作業的方法,以下是在實踐中的一些心得。
一、傳統批改作業方式的弊端
1.教師工作量大
現在普通學校的班級容量都比較大,一般在50人左右,教師既要備課上課,又要批改這么多人的作業(有時還不止一份作業),工作量非常大,很多教師都會覺得忙不過來。在長時間的批改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粗心大意,甚至敷衍了事的現象,這樣就會影響到作業批改的效率和質量。
2.反饋信息失真
布置作業的目的本來是為了使學生得到一定程度的復習和訓練,也使得教師和學生之間有一個課后書面形式的交流,從而教師可以及時得到學生的反饋信息,以便為學生答疑解惑,或者調整教學策略。但是傳統的作業批改方式使得學生有空子可鉆,有些自制力差的學生可能會存在投機取巧、抄襲等行為,這些行為屢禁不止,使得本可以及時反映學生學習程度的作業完全失去其真實的效果,而淪為教師和學生彼此耽誤時間的教學過場。
3.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視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只管完成作業,教師只管批改作業,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位,學生的訴求得不到回應,學生的情況也不能得到及時的反映。最重要的是,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大打折扣,作業在學生看來只是一個強制性的任務,根本沒有認真完成的興趣,更不用提思考探究和觀點生發了。
二、對作業批改的幾點嘗試
針對上面的情況,筆者嘗試了一些新的批改作業的方式,效果還不錯,總體上可以分成以下三點。
1.隨堂批改與面批
遇到一些難度不太大的題目,筆者嘗試在課上留出一部分時間給學生完成作業,然后當堂批閱。這樣做的好處是,學生在課上就完成了作業的一部分,節約了他們課下的時間,算是一定程度上的減負。而這一部分在課上完成的作業,相當于一個課堂小結,是一種即時的復習訓練。在作業批改上,由于在課堂上有教師監督,也有相對比較好的學習氛圍,學生都能又快又好地自主完成,教師也可以隨時在班級中循環指導,既了解了學生的學習程度,又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這種類型的作業內容一般都比較少,很方便批閱,教師如果方便,可以在課堂上隨練隨批、隨批隨講,保證訓練和講解的連貫性,又可以在發現某個學生的問題時,找到這個學生當面答疑解惑,保證了作業批改的針對性。
2.抽查與復批
由于班級人數太多,作業量大,教師可以在某些作業上選擇抽查。既然是抽查,就要充分保證抽取的隨機性,打消學生的僥幸心理。而抽查這種方式也不是所有作業都適用的,對于基礎訓練可以抽查,因為這一類型的作業比較簡單,全部批改無此必要;對于預習、成果展示也可以抽查,因為這種作業很難做到全面的檢查,基本上觀一山而知天下,抽取幾名有代表性的學生就可以了解到全班同學的情況。但是對于有一定難度的、探究性的、生發性的、個性較強的,就不能采用抽查方式,反要更加認真,甚至復批。在傳統批改作業的方式中,教師往往只批改一遍就算完了,但筆者在實踐中有選擇性地又加了一次批改,也就是在第一次批改之后,要求學生認真改錯,改完之后收上來再次批改。這樣可以督促學生及時改正錯題。
3.學生自批和小組互批
以上提到的辦法,還只是在傳統的模式上演變而來,而學生自批和小組互批則是針對新課程教學理念的一項創新。學生自批就是在課上給出作業的正確答案或者解題思路,讓學生自己給自己批改作業;小組互批則是以小組為單位,學生之間交換作業來批改。這種方式使得學生不再只是完成作業的那一方,他們可以參與到批改作業,甚至布置作業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保證。在自我批改和互相批改的過程,學生會發現一些以前注意不到的問題,比如格式不正確、數字書寫潦草等問題,從而完善作業的細節;也會在別人的錯題中得到警示,引以為戒。遇到有爭議的地方,學生之間相互一討論,更加深了學生對某一問題的理解,同時改變了學生對作業的傳統看法,將作業當作學習的一部分,主動認真地完成作業。
參考文獻:
[1]宋璨.初中數學作業批改新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1(34):63-64.
[2]張宜興.談初中數學作業模式改革[J].數學通報,2011(7):30-32.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