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芬
摘 要:行走在七年級數學教學研究的路上,行走在“家長,學生,老師良心并進”的路上,且行且反思。
關鍵詞:儲備;作業;教育情懷
一、擁有樸實的教育情懷
做教師越久,越發現:除了教學經驗越來越豐富,最大的變化就是心態。一開始,是教給全世界看,希望每個學生都成為最優秀的人才;后來,是教給同行看,希望學生們是同齡人中學得最好的;再后來,是教給家長看,想成為孩子這一輩子經歷的最好的老師,不浪費任何一個孩子的天分;再后來,是教給自己看,每一個學生在自己的教學生涯中都不可替代,每一個學生都竭盡所能去教;最后,是不教給任何人看,一切可以炫耀的結果,都不如孩子的收獲和笑容,都不如若干年長大后的他(她)告訴你:跟您學習的那段時光,是我一生中最快樂、最幸福的時光!
二、把作業當藝術品欣賞
平日里,我對于孩子們的數學作業書寫要求極為嚴格。一份認真的作業,看后感覺神清氣爽、眼前一亮。工整規范的書寫,讓我不僅看到了孩子認真端正的學習態度,嚴謹精致的學習細節;更看到了踏實向上的學習品質,執著務實的學習干勁。家長看到自己孩子完美的書寫,會是怎樣的高興?老師看到如此精彩的作業會是怎樣的愉悅和欣慰?
真的希望更多的孩子都有一份讓自己自豪和心儀的作業。希望更多的家長都有一個這樣高素質的作業審美觀。堅持下去,逐漸養成落筆即是精品的良好習慣,使孩子終生受益。
忽然想起一句話:有些看似當時沒用的事情,后來都會變得有用了。
三、培養預習、自學能力
1.學習需要儲備
人生需要儲備,孩子的學習也需要儲備,孩子的學習、作業、學品、人品需要家長每天耐心、持久、細心、巧妙地幫助、觀察、引導。有一個道理,引人深思:竹子用了4年時間,僅僅長了3cm,但從第五年開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瘋狂地生長,僅僅用了六周時間就長到了15米。其實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將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數百米。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不要擔心你此時的付出得不到回報,因為這些付出都是為了扎根。人生需要儲備!多少人,沒熬過那3cm!孩子的學習需要儲備。
2.自學、預習能力的培養
自學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就學習過程而言,教師只是引路人,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體,學習中的大量問題,主要靠自己去解決。閱讀是自學的一種主要形式,通過閱讀教科書,可以獨立領會知識,把握概念本質內涵,分析知識前后聯系,反復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識,形成能力。
提前預習是培養自主學習的精神和自學能力、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途徑。提前預習教材,自主查找資料,研究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問題,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
好的習慣創造好的成績!
四、讓反思成為一種習慣
數學教育歸根結底是一種思維教育,如果沒有自己的思考,只是機械地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不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就不會形成自己的思維體系,數學學習就會流于膚淺,進而不能真正走進數學。
1.數學習題做完之后,要從哪方面去反思呢?總結以下五點:
(1)怎樣做出來?想解題采用的方法;
(2)為什么要這樣做?想解題依據的原理;
(3)為什么想到這種方法?想解題的思路;
(4)有無其他方法?哪種方法更好?想多種途徑,培養求異的思維;
(5)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想一題多變,促使思維發散。
善學者,必善思!
2.細節決定成敗:每天的數學作業是否真的都做得流暢正確?錯題是否真的弄明白了?再碰到類似問題是否就不再出錯了?
孩子的學習品質、學習細節處處有差異:決定著孩子每晚數學作業的質量:決定著孩子的成績是否穩定?
在細節處下工夫,確實對孩子的數學作業留意觀察,仔細檢查,哪怕一個小的題目,也別忽視。有錯誤要及時改正。
(1)不要忽視孩子每晚數學作業中的錯題。
(2)不要忽視每次考試中孩子出錯的題目。
(3)錯題改正本的建立:是否平日用得正常?臨近期末了,把孩子練習冊、歷次試卷的錯題整理一下,左邊是題目,右邊是解題過程。題目用一種筆。做題再用一種筆。這是一份很好的試卷!
(4)是否有一個文件袋或文件夾專門是放歷次數學試卷的?里邊的歷次數學試卷是否齊全?沒有的抓緊買個用起來。
家校合力,督促引導,不應只是口號。不用承諾,只看行動。
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老師,在新的一年,都要:不斷思考、不斷反思,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為了下一步更好的進步、提升。
難題,總在下一道。難關,總在下一次。多耐心思考,多靜心總結,每天踏實度過。時間如海綿積水,點滴珍惜利用:逐步化難為易。
如果一個孩子對自己的學習有更高的要求,對自己的作業不僅是做會做對,而且開始有自己的作業審美觀,對作業有更高的要求,那么他就在不自覺中開始學著擔當,他會更認真細心,更嚴謹刻苦。
有些當時看似沒用的事情,后來就會變得有用了。刻苦嚴謹,勤奮努力,總是正道。
善待他人,可以讓人生走得更遠;善待自己,可以讓生命活得舒心。無論是善待誰,其實都是溫暖在流轉,都是愛在延宕,最終,施及別人,惠澤自身。所以,善待孩子,就是善待自己!
參考文獻:
吳永軍.我國小班化教育:成績、困境與展望[J].課程·教材·教法,2014(2).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