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科佳
摘 要:閱讀教學作為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英語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隨著年段的升高,新教材的全面改版,教材中閱讀材料的難度有了一定的提高,對老師的教學要求也逐步提高,這使得有些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手忙腳亂。淺析了小學高段英語整體教學下,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教學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策略。
關鍵詞:文本;整體教學;閱讀策略;閱讀生成
一、明確成因,是對癥下藥的關鍵
對于小學生而言,英語是一門陌生的語言,學習方法不同于漢語,面對陌生的字母組合,復雜的詞句結構,大部分學生學起來難免會感到無所適從。而且小學生的英語閱讀語感是比較薄弱的,他們閱讀的文章也通常只是定位在課本上,往往是為了考試而讀,為老師而讀,漫無目的。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閱讀技巧和策略進行積極的引導和培養。但事實上,大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方法單一。有些教師把它當作課外閱讀,單純地解釋一下單詞,畫畫單詞,對對答案。有些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過分注重句型操練和語法,忽略了學生的閱讀訓練。如此“走過場式”的教學不僅使學生的閱讀處于盲目、被動的狀態,也使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成為一句空話。
二、對癥下藥——尋良方,求對策
1.以生為本,精心選擇閱讀題材
小學英語的閱讀教學一般還只限于課本,但是課本中的內容有了前面Lets learn 和Lets read做鋪墊,就顯得有些簡單。這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課外閱讀訓練來做補充提高。剛開始進行課外閱讀時,學生沒有選擇的能力,一切需要教師為他們精心挑選合適的閱讀材料。開始時閱讀材料不是越長越好,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相對輕松的材料,例如熟悉的、簡短的童話故事,讓他們有興趣讀完整篇文章。到高年級后,學生自身有了詞匯量、語法和語感的積累,教師可以加大閱讀的難度和廣度,挑選一些內容、長度都略高一些的篇幅,這樣學生學起來會覺得有挑戰性,他們的求知欲和興趣自然能被激發。
2.語境設計,增強閱讀的趣味性
語境的創設以及語言的運用,不單單是把問題中的語言知識教好就行了,而是要考慮在不同的情境中孩子們是否會真正用語言了,交流是否到位了。有語境的依托,語言的運用,才是真正的閱讀教學,語言也才會有表現力。因此,巧妙的語境設計可以為枯燥的英語閱讀增加趣味,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影響閱讀能力的內在因素。因此,在平時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將學過的語言知識、句型重新整合,編成學生熟悉的童話故事或日常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語言環境中邊閱讀邊鞏固所學的知識。
3.發展學生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
(1)以寫促讀,做好閱讀后記
五、六年級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語言知識并且表現欲望很強,只要教師正確引導,學生就能寫出很好的小短文。另外,學生寫的文章貼近他們自己的生活,符合其他學生的閱讀水平,也更具吸引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時常通過設計一些需要通過閱讀來完成的寫作任務,引導學生仿寫、試寫小短文,并將寫得好的文章推薦給全班學生閱讀,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和寫作興趣。例如,在教完PEP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5 My New Room后,我讓學生仿寫一篇主題為My Room的小作文,讓他們把自己的小房間介紹給好朋友,就這樣,好朋友之間為彼此創作出一篇閱讀短文。
(2)以說促讀
語言是用來交際的,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使用機會不多,因為它不像漢語,到處都充滿了說漢語的氛圍。學生使用英語也需要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因此,除了在課堂上使用英語,我們還要鼓勵學生在課外盡量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并且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多組織課外英語活動,如講故事、朗讀、小短劇表演等。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閱讀教學作為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英語教育的重點和難點。英語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作為英語教學的一線教師,我們要緊緊圍繞這個目標不斷地探索和創新,注重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策略和閱讀習慣,努力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讓學生學會閱讀,享受閱讀,從而促進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為其終生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鄭文.以教研促進小學英語教學的健康發展:浙江省小學英語課程發展的回顧與展望 [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07(8).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