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曉芹
摘 要: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教育者不僅重在課堂,更應注重知行合一、身體力行的實踐教育,讓美德教育潛移默化在多樣體驗、多種活動中。
關鍵詞:傳承美德;實踐體驗;持之以恒
中華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讓梨”等典故無不體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以來至高無上的美德。而今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也突出個人基本道德培養的重要性,學校作為文化傳承的基地,把有利于人格發展的道德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把學生培養成為有利于國家、有利于人民的優秀人才,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對學生加以影響,促進學生道德素質的提高,使每個人都成為“繼承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的踐行者。
一、研學旅行,根植愛國創新美德
2014年4月19日,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司長王定華在第十二屆全國基礎教育學校論壇上發表了題為《我國基礎教育新形勢與蒲公英行動計劃》的主體演講。在會上,他首先提出了“研學旅行的定義”。開展研學旅行,有利于促進學生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學生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有利于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自理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比如,在“游賞地質公園 研究地殼規律”研學旅行課程設計中,從活動背景、設計思路、活動主題、活動目標、實施學段、研學路線、研學內容、研學路線實施過程等進行詳細的制定。其中,課程目標我們重點從以下三方面進行設置:(1)讓學生通過研學活動,了解濟源王屋山的地質狀況,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傳說,從而更加深刻地感受濟源風貌和城市精神,進而激發學生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之情。(2)讓學生學會通過調查、收集、整理、研討交流等方式收集信息,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并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團隊意識、環保意識、探究意識、吃苦意識、公德意識”等。(3)豐富學生生活、陶冶情操、增長見識、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弘揚愚公精神,增強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圍繞這樣的目標,在研學過程中,學生的愛國情操、創新能力和實踐精神得到了充分培養和鍛煉。
二、山區體驗,崇尚勵志自強精神
開展山區體驗課程,歸根結底是為學生將來的生存發展奠定基礎。送市區學生到山區小學體驗生活,讓市區孩子體驗山區孩子入學的不易,感悟山區條件的艱苦,讓市區的孩子離開父母,到山區偏遠學校鍛煉自理、自立能力,豐富學生的經歷,鍛煉學生的意志,塑造學生完美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山區體驗課程我們設計了四個課時:第一課時:了解體驗學校;第二課時:學生申報、宣誓;第三課時:上山體驗;第四課時:匯報總結。其中,上山體驗目標是:學校組織學生到山區學校,和山里的孩子同吃同住一周,身體力行親身感受山里孩子的學習環境、生活環境,了解艱苦環境下那里小伙伴的學習、生活。匯報展示目標是:參加山區體驗的學生經過一周的親身體驗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反思交流,談談自己的切身感悟,講給自己的同學,使更多的學生自省,感恩自己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從而珍惜自己的美好生活,發憤圖強好好學習,樹立長大報效祖國、感恩社會、感恩父母師長的遠大志向。體驗學生通過“就餐情況、入寢情況、課堂表現、活動感悟、教師評價”五項進行考核,學生的自理自強能力充分得到鍛煉。
三、認星爭優,重視德性修養美德
學校通過“認星爭優”活動,樹立未成年人身邊的典型形象,把勇于創新、奮發向上、誠信友愛的品格融入學生的血液之中。用先進人物的事跡感動學生,用身邊的榜樣打動學生,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用行動關愛社會、校園、他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以認星、創星、評星為形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家長、社會共同參與,發揮評價的功效,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發展自我,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促進和諧學校文化的形成。
學生人手一本《認星爭優手冊》,項目有:個人小檔案,評價標準、班級評審小組、認星申請書及計劃、每周成長記錄卡、認星日記及總結等,涵蓋內容比較全面,對學生思想教育、行為督促,都起到一定的引領作用,真正能從平時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增強孩子的道德意識,養成文明習慣,爭做有道德的人。學生一周一總結,認真填寫成長記錄卡,一周結束后,自己、同學、家長會根據本周的表現給予評價,并且寫出每月的日星日記。班級一月一評選,并把評選出來的班級美德少年事跡公布、張貼在各班教室外面的櫥窗里。學校每學期在班級評選的基礎上評選出校級“認星爭優、美德少年”,并把他們的事跡張貼在學校的德育墻上,每學期利用六一兒童節、元旦為“美德少年”舉行隆重的頒獎典禮。
四、樂園種植,追求持之以恒的精神
現在的孩子很少接觸土地,只知道食物的樣子,卻不知道他們是如何而來的。學校就利用僅有的閑置土地,由科學老師出謀劃策。分別種植辣椒、太空西紅柿、黃瓜、南瓜種子。經過翻地、育苗、種植、發芽、移栽、孩子們興趣高漲。通過學生觀察每種植物不同生長階段的特點,在孩子們眼里,蔬菜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都有一個個講不完的故事,深深吸引著他們。對于蔬菜的種類、生長的特性、食物鏈的作用、環境保護、營養價值等的探索,培養了他們細致觀察、相互協助、持之以恒的品質。
總之,任何民族的騰飛,都需要培養一種崇高的民族精神。學校和教師肩負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儲備人才資源的重任,讓我們手拉手、心連心共同把美德傳承下去,為實現“中國夢”作出貢獻。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