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霞??
國際貿易實務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因其突出的實用性而在國際商務專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外貿實務操作能力,一直是我們教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但目前職中存在學生生源質量差、學習基礎參差不齊的現狀,繼續在教學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已不符合職中國際貿易實務教學的要求。
國際貿易實務分層教學有效地彌補了職中生源差、層次參差不齊、難以適應統一教學目標的不足,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有利于學生國際貿易實務技能的普遍提高。
一、實施分層教學的原因
1.學生素質、層次分析
經過招生制度的層層篩選,進入職業高中的學生幾乎都是未能進入重點高中、普通高中的后進生。又受普高擴招的影響,目前職高生源的數量與質量都急劇下降,因此近年來我校的生源質量每況愈下。另外,職高學生普遍厭學,對專業學習不感興趣,對學習沒有信心。
2.《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性質要求分層教學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作為職中國際商務專業的一門專業主干課,是一門專門講授國際貨物買賣理論和業務的課程。國際貿易交易過程、交易條件、貿易合約履行規則等,都遠比國內貿易復雜。它不僅涉及交易雙方當事人,還涉及商檢、保險、海關等環節以及各種中間商和代理商。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具備相關的理論知識,熟悉其交易流程和有關單據,而且還須具備較強的實務操作能力。
國際貿易實務又是一項個別性很強的工作流程。每一個國際貿易業務又都具有很鮮明的獨特性,沒有現成的唯一正確的標準答案,一切都將根據具體個案情況的變化而處在動態變化中。國際貿易實務又是數額巨大的交易,一旦稍有差池就會帶來巨額損失。這就決定了國際貿易實務教學必須因課施變,因人施教,注重在個別性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知識和能力。
另外,國際貿易實務作為國際商務專業的專業課程,一般學時分配為40學時左右,也就是每周四節課。在這四節課中,基本上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的接受地位,整個課堂對學生而言完全是語言的輸入過程,學生自己內化的時間很少,做作業是輸出的唯一途徑。
因此,現急需優化職中國際貿易實務教學模式,研究和探索與實現國際貿易實務教學目標相吻合的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體系,促進職中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教學走向科學化。根據學生實際和職業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的特殊性,實施“層次化教學”的教學模式。
二、分層教學的實施過程
1.學生分層
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學習態度、智力及學習潛能等方面因素,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見表1)。然后把這三種不同層次的學生編排成若干小組,并設 A 層次的學生為組長,每位組長負責B和C層次的學生的學習,負責他們作業的監督和檢查、課文的背誦、疑問的解答等,每組再從B、C組選出一名學生協助組長開展工作。但這樣的層次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發展情況隨時調整。這樣分層設組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的水平就會大幅提高。
2.教學目標分層
為了增強學生學好國際貿易實務的信心,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筆者給他們分別制訂了不同的學習目標(見表1)。對各層學生的指導思想是:A層——小綜合,多變化,主動走,促能力。B層——慢變化,多練習,小步走,抓反饋,做到二激一防(激發興趣,激發進步,防止分化)。C層——低起點,補臺階,拉著走,多鼓勵,做到一找三跟蹤(即找優生輔導,做好作業記錄跟蹤,單元測試跟蹤,課后輔導檢查跟蹤)。
3.教學過程分層
分清學生層次后,要以“面向全體,兼顧兩頭”為原則,根據教學大綱對教學內容的具體要求和各層次學生的基礎制定分層目標,將各層次目標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對于教學目標,可分五個層次:①識記(了解);②領會(理解);③簡單應用(初步掌握);④綜合應用(基本掌握);⑤較靈活地綜合應用。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學目標要求是不同的:A層學生要求達到層A層①-⑤;B層①-④;C層①-③。
4.教學方法的分層
分層教學成功的關鍵在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積極性能否得到充分調動。在安排課時的時候,必須以B層學生為基準,同時兼顧A、C兩層。課堂教學要始終遵守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規律,層次落差不宜太大。要讓C層基本聽懂,得到及時輔導,A層不會覺得內容過于簡單而厭煩。從舊知識到新知識的過渡盡量做到銜接自然、無縫。同時,對新知識的理解、知識點的應用和題型的變換等的設計都要照顧各層次學生的思維能力,必須正確處理好“合層”與“分層”的關系,從教師引入課題的“合”,到學生剖析題材的“分”,再到師生一起總結課題的“合”,都要體現出精講善練,內容安排恰到好處。對各層學生的教學可以根據以下的教學方法,有的放矢(見表2)。
5.作業分層
作業能及時反饋不同層次學生所掌握知識的情況。因此,對于各層次學生的作業、練習的難易程度和量的掌握要恰當,作業應該多層次設計,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題量、不同難度的作業,題型則應由易到難成階梯形。C組做基礎性作業;B組以基礎性為主,同時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題目;A組做基礎作業和有一定靈活性、綜合性的題目。所布置的作業的量和難度使每個學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蘋果”。從而調動各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6.測驗分層
測試是檢驗一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分層教學要求我們不能用同樣的要求及標準去衡量每一個學生。每一單元學完后,均安排一次過關考核。考核原則是:試題的難度必須適合多數學生的水平,即7:2:1。基礎題約占70%,全體學生必做;提高題約占20%,A、B層學生做;拔高題約占10%,這種題型有較大的難度,供A層的學生做。當然,學生可完成本層次題也可完成高一層次題,若完成高一層的測試,則該部分得分加倍。這樣A、B、C層學生都有自己施展才能的空間。每次測驗后,進步較大的學生可以上升一個層次,而退步的學生則降到下一個層次,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endprint
7.評價分層
分層評價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保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如對C層采用表揚評價,發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包括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的養成、英語技能的提高等,讓他們及時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喚起他們對國際貿易實務的興趣及信心;對B層的學生采取激勵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鼓勵他們向A層學生靠攏;對A層的學生采用競爭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總之通過對作業、課堂學習、測試等的評價,充分調動各層次學生學習國際貿易實務的情趣及熱情,保證分層教學實施效果。
三、分層教學實施效果及分析
分層教學實施了一個學期。實施分層教學后,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學習國際貿易實務的興趣及信心,聽課情況及作業完成質量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主要體現在:
1.學生的學習興趣及信心大幅度增強
通過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的內容及難度做調整,使他們感覺到學習也不是太難。針對學生不懂的問題,教師及時給予指導及講解,并且可以反復地講解,讓學生學習起來輕松多了,各層次的學生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有所提高,尤其是B層學生。在調查中,發現學生對課程學習有了全新的認識,興趣及信心均倍增。
2.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
實施分層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質量。經過一學期的分層教學,學生在期末測試中國際貿易實務的成績有了較大的提高,優秀率由15%上升到35%,不及格率由40%下降到5%。A、B層學生增加,C層學生大幅度減少。
3.強化了學生的管理工作
實施分層教學后,課堂紀律有了非常明顯的提高。上課時教師不用再強調紀律,學生開小差、講話的現象明顯減少,學生上專業課變得積極了。學生也逐漸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了良好的班風學風。
四、結論
實踐結果表明,國際貿易實務分層教學有效地彌補了職中學生因生源素質低下、層次參差不齊、難以適應統一教學目標的不足,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能夠充分發揮自己潛能的成長環境。針對職中學生的個體差異及職中國際商務專業的教學現狀,實行分層教學是符合目前職中國際貿易實務教學現狀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不過,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很多,分層教學僅是筆者的一點初淺嘗試,還有待于進一步實踐、探索、充實與完善。
責任編輯何麗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