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尊鈣 溫小芬
(廣東省湛江市第二中醫醫院,廣東 湛江 524013)
鄧鐵濤應用改良溫膽湯合補陽還五湯治療中風的療效觀察
王尊鈣 溫小芬
(廣東省湛江市第二中醫醫院,廣東 湛江 524013)
鄧鐵濤;溫膽湯;補陽還五湯;中風
中風又名腦卒中,為臨床常見的急性病,臨床多表現為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眩暈頭痛等[1],具有起病急、癥狀多變的特點,好發于中老年人群,同時致殘率高,約4/5的中風患者治療后會遺留不同程度的后遺癥。鄧鐵濤教授應用改良溫膽湯合補陽還五湯治療諸多疑難雜病,取得良好的效果。我院此次采用改良溫膽湯合補陽還五湯治療中風,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5年3月—2016年2月湛江市第二中醫醫院收治的140例中風患者,其中男85例,女55例;年齡42~75歲,平均(55.87±6.23)歲。臨床癥狀包括肢體偏癱或麻木、語言障礙、疼痛、脈細澀、頭暈目眩等。140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兩組,兩組性別、年齡、HAMD評分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2]《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中的中風診斷標準,均為氣虛血瘀、痰血瘀阻證;②均經過MRI、CT確診;③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20分。
排除標準:①有器質性精神障礙史和抑郁史患者;②合并有嚴重心、肝、腎等臟器疾病者。
對照組給予西醫治療,靜脈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125 mL,每日1次;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78,規格:100 mg×30片),每日100 mg,每日1次;復方丹參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根據患者情況調整藥物用量。
治療組采用改良溫膽湯合補陽還五湯治療。組方:半夏10 g,黨參18 g,竹茹10 g,云茯苓15 g,橘紅10 g,枳殼6 g,甘草6 g,丹參18 g,當歸10 g,赤芍15 g,川芎10 g,地龍10 g,黃芪60 g。每日1劑,初次用水600 mL泡30 min,煎取100 mL,復渣用水600 mL煎煮至100 mL,共取藥汁200 mL,早晚分服,30 d為1個療程。
1.療效指標及評價標準。①臨床療效:參照《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4]評定?;局斡?1%≤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00%,病殘程度為0級;顯著進步:46%≤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病殘程度為1~3級;進步:18%≤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無變化: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以下。②HAMD評分:分數0~7分為正常,8~20分為輕度抑郁,21~35分為中度抑郁,35分以上為重度抑郁。③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采用中國腦卒中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量表評定。
2.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5.71%,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2.86%,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HAMD評分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14 d時HAMD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8 d時治療組HAMD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HAMD評分比較±s,分)
(3)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14 d、28 d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14 d、28 d時治療組在數值上優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比較±s,分)
中風病機不外乎為虛(氣虛、陰虛)、火(心火、肝火)、風(外風、內風)、痰(濕痰、風痰)、氣逆、血瘀,病因包括飲食不節、情志郁怒、勞累過度、季節變化、血液瘀滯等[5]。老年患者多脾胃氣虛,肝腎不足,多生痰濕,則九竅閉塞,血液瘀滯導致中風。中風分為急性期和恢復期,恢復期治療以氣虛血瘀為主,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可益肺脾氣、補氣活血、通經活絡,合溫膽湯以理氣化痰。
溫膽湯源自《備急千金要方》,原方藥物包括法半夏、甘草、茯苓、枳實、陳皮、竹茹,至宋元時期廣泛使用,《嶺南衛生方》中描述溫膽湯“治心虛膽怯,觸事易驚,或夢寐不祥,或異象?;?遂致心驚膽懾,氣郁生涎,涎與氣搏,變生諸證”。鄧鐵濤教授從1950年起研究“痰瘀相關”“痰證”及諸多疑難雜癥的中醫治療方法。鄧鐵濤教授重視“古說參證”,痰瘀、痰濕為古時嶺南地區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機之一[6],故鄧鐵濤教授對溫膽湯進行改良并應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治療。改良溫膽湯組方:半夏10 g(或膽南星10 g),黨參30 g(或丹參、人參、太子參),竹茹10 g,云茯苓15 g,橘紅10 g,枳殼6 g,甘草6 g。主治氣虛痰濁證。鄧鐵濤教授將原方中陳皮改為橘紅,枳實改為枳殼,并加用參類(如黨參、丹參、人參)。黨參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等作用,可改善局部組織供氧,從而改善患者神經功能。
中風為本虛標實證,患者氣虛血瘀,氣血運行受阻,故用補陽還五湯,組方:當歸6 g,赤芍5 g,川芎3 g,地龍3 g,黃芪12 g,紅花3 g,桃仁3 g。補陽還五湯源自《醫林改錯》,具有益氣活血、祛瘀通絡的作用。方中黃芪補脾胃元氣,促血行,當歸、川芎、赤芍活血祛瘀,地龍通經活絡。中風治療以益氣活血為原則,因此以黃芪為主藥,諸藥為輔,使氣旺血行。現代研究證實[7-9],補陽還五湯可改善血液流變性,抗血小板凝聚和血栓形成,擴張腦血管,降低腦血管阻力,增加腦血流量的作用,同時還能抑制腦梗死的脂質過氧化反應,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保護內皮細胞,減輕氧自由基損傷。
中風的發病和患者情志關系密切,《丹溪心法》中提到“故人身諸病,多生于郁”。郁之久,變病多端,加之中風后生理功能障礙及行動不便,生活難以自理,煩躁、恐懼、抑郁、悲觀情緒郁結,肝郁日久乘土,加重氣郁,甚至痰氣交阻引發抑郁、呆滯。溫膽湯益脾和胃,可緩解抑郁癥狀,和本次研究結果相符??傊?,中風在急性期應以化痰活血為主,恢復期以益氣活血通絡為主,以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1]張忠榮.辨證治療中風后遺癥100例[J].陜西中醫,2012,33(7):812-813.
[2]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
[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2.
[4]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383.
[5]周松晶.補陽還五湯配合針灸治療腦中風后遺癥60例療效觀察[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6(6):652-654.
[6]黃麗萍.柴桂溫膽湯治療中風后抑郁療效觀察[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8(6):737-739.
[7]段登志,薛朝霞,陳黎明,等.加味補陽還五湯的抗血栓形成和溶血栓作用[J].云南中醫雜志,1992,13(1):23-25.
[8]解建國,朱芳.補陽還五湯對家兔腦卒中影響的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1993,9(4):1-2.
[9]鄭關毅,張景壽,陳曉東,等.補陽還五湯治療腦梗塞的療效及其機制探討[J].中西醫結合實用臨床救急,1997,4(6):256-258.
2016-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