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敏
(河南省內黃縣人民醫院,河南 安陽 456300)
玉屏風顆粒治療小兒反復上呼吸道感染的療效分析
張建敏
(河南省內黃縣人民醫院,河南 安陽 456300)
小兒反復上呼吸道感染;玉屏風顆粒;療效分析
小兒反復上呼吸道感染(RRTI)是指兒童在短時間內反復出現上呼吸道感染且發作頻次超過規定次數,是兒童時期常見的疾病之一[1]。小兒反復出現上呼吸道感染不但嚴重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和身心健康,也給家庭帶來了沉重的心理和經濟負擔。目前對此類患兒大多常規給予抗生素治療,極易造成抗生素濫用和耐藥。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將目光轉向中醫領域,并積極尋求具有良好抗菌和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藥來治療RRTI。本研究選擇我院94例診斷為RRTI的患兒為研究對象,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應用玉屏風顆粒,旨在探討玉屏風顆粒治療RRTI的臨床療效,為臨床上更好地治療此類疾病提供用藥依據。
選擇內黃縣人民醫院自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94例診斷為反復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兒。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7例。對照組男27例,女20例;年齡最小5個月,最大12歲,平均(5.3±2.6)歲;每年上呼吸道感染發作次數5~12次,平均(6.7±2.4)次。觀察組男25例,女22例;年齡最小6個月,最大13歲,平均(5.5±2.2)歲;每年上呼吸道感染發作次數6~13次,平均(6.6±2.5)次。兩組性別、年齡及上呼吸道感染發作次數差異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2]:0~2歲兒童每年上呼吸道感染發作次數≥7次,支氣管炎發作次數≥3次;3~5歲兒童每年上呼吸道感染發作次數≥6次,支氣管炎發作次數≥2次;6~14歲兒童每年上呼吸道感染發作次數≥5次,支氣管炎發作次數≥2次;且兩次感染間隔時間超過7 d,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數不夠可將下呼吸道感染次數加入計算。
排除標準:①合并先天性呼吸道畸形;②合并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疾病;③合并先天性心臟病;④重度營養不良;⑤近1個月內使用免疫制劑。
本研究中所有患兒監護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進行。
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抗感染或抗病毒治療。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玉屏風顆粒(廣東環球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0930036),具體用法如下:體重≤10 kg的患兒每次1.5 g,每日3次;體重10~20 kg的患兒每次2.5 g,每日2次;體重20~30 kg的患兒每次2.5 g,每日3次;體重>30 kg的患兒每次5 g,每日3次。所有患兒均連續用藥8周。比較兩組患兒治療的臨床效果以及治療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水平變化。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測定采用雙夾心抗體酶聯免疫法(ELISA)測定。
1.療效判定標準[3]。顯效:患兒上呼吸道感染發作次數明顯減少,癥狀明顯減輕;有效:患兒發作次數較前有所減少,癥狀較前緩解;無效:患兒發作次數較前無明顯減少,癥狀無明顯緩解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2.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治療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變化比較:治療前兩組間IgA、IgG和IgM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兒IgA和IgG水平較治療前均明顯升高(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且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P<0.05);兩組患兒治療后IgM水平較治療前有所升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兒治療前后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RRTI患兒常表現為納差、面黃、大便異常、睡眠差等,該病反復發作,遷延不愈,給兒童的生長發育帶來極大的影響。中醫認為導致RRTI的病機包括[4]:①先天稟賦不足,表現為身體虛弱、腎氣不足、抵抗能力弱;②后天調護失宜,表現為脾胃氣虛、氣血生化乏力、納運失常、營衛失充以及土不生金;③內外合邪,表現為在肺、腎、脾虛損的基礎上遭受外感入侵所致。因此其治療根本在于以正氣虛弱為本、外邪侵襲為標。此外,西醫學也認為RRTI患兒處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狀態,適當應用增加免疫功能的藥物可以提高治療效果。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玉屏風顆粒主要由黃芪、白術和防風組成,具有扶正祛邪、標本兼治的效果。其中黃芪可以補氣固表,具有抗病毒的作用,通過調節機體的細胞和體液免疫來增強其非特異性和特異性的免疫功能;白術健脾、補氣、燥濕,促進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防風祛風解表,三者共同發揮扶正祛邪、益氣固衛、增強免疫力以及抗感染的作用。綜上所述,玉屏風顆粒能夠顯著改善RRTI患兒的免疫功能,提高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1]宋梅芳.免疫調節劑在治療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J].吉林醫學,2010,31(18):2837-2838.
[2]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反復呼吸道感染的臨床概念和處理原則[J].中華兒科雜志,2008,46(2):108-110.
[3]譚春迎,王雪峰,趙靜,等.玉屏風顆粒對100例兒童哮喘緩解期的療效觀察[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14,21(10):661-662.
[4]張侃.小兒支氣管哮喘與反復呼吸道感染相關性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4,12(8):1454-1456.
第三十四次全國特色醫療名醫學術交流暨膏方制作應用培訓班通知
特色醫療是中醫藥治病的優勢,中醫膏方又是特色醫療的良劑。為了進一步推廣特色醫療技術,使眾多基層中醫藥人員能自制自用中醫膏方、掌握膏方制作和驗方使用方法,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管的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特色醫療分會、北京聚醫杰醫藥科學研究院聯合主辦的本次會議及培訓定于2017年9月9—10日(8日報到)在北京主辦,特通知如下:
一、參會對象:各級中醫醫療機構的中醫醫師、鄉村中醫、民間中醫、中醫養生保健師等。
二、會議交流內容:運用中醫藥特色療法及膏方治療各常見病、疑難病的經驗總結及技術交流、單方及驗方介紹等。要求文字通暢、層次分明,字數在2000字以內,附200字以內的作者簡介,2寸藍底登記照片4張,寄會務組或發電子信箱13366005273@163.com。
三、重點培訓內容:①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特色醫療分會會長、北京聚醫杰醫藥科學研究院院長、中醫膏方研究專家江淑安教授作中醫膏方的制作及運用和驗方培訓;②民間中醫大師、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特色醫療分會副會長、中醫膏方專家沈峰主任醫師作中醫膏方在治療疑難病及養生保健方面的經驗介紹;③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穴位埋線分會會長、無痛穴位埋線發明人任曉艷博士作無痛穴位埋線技術培訓;④定位電火針發明人羊汝琴博士作定位電火針治療痛癥的經驗介紹;⑤特色醫療醫家周巖博士作穴位注射配合中藥內服治療慢性鼻炎的技術培訓;⑥其他特色療法的培訓及講座。
四、會議及培訓費用:參會報名費300元,會務及培訓費資料費1500元,食宿及旅游統一安排,費用自理。
五、有關說明:①9月8日全天為報到時間,9—10日為會議及培訓時間;②參加會議及培訓者均頒發“參會交流及培訓學習”證書及紀念品。
六、報名方法:請將交流論文(無論文也可報名)、個人技術簡介、2寸藍底登記照片4張、參會報名費300元統一快遞或掛號寄至北京市100036-98信箱 葉續宗副秘書長收,郵編100036,聯系電話010-83210238、18511329528、18500577884。歡迎登錄www.zgtsyl.com查詢詳情。
2016-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