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姝媛
孵化基地催生創新群落
文/劉姝媛

哈爾濱市香坊區旭升街1號大院內,十多棟深灰色的辦公樓依次排列,每棟樓門前都掛著寫有“發電設備產業基地”字樣的牌匾。
這些小樓里駐扎60家小微入孵企業。哈爾濱成套設備研究所黨委書記楊廣福帶著記者一邊參觀,一邊打趣地說:“你可別小看這些不起眼的小樓,更別小看這些小微企業,每年都至少有一個產值過億、兩個產值千萬的企業從這里‘畢業’。騎著自行車進來、開著寶馬車出去的老板不在少數,首批‘畢業學員’里還有上市公司呢。”
香坊區發電設備產業基地是依托于哈爾濱成套設備研究所建立的孵化器。作為國家級專業孵化器,產業基地為孵化企業提供了形式多樣的具有競爭力的頂級專業服務。同時,由于聚集的是以專業化分工和協作為基礎的同一產業或相關產業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群,這些企業通過信息交流,將競爭壓力轉化為創新動力,逐漸形成創新群落,在創新中發揮集群優勢。中心自2009年正式掛牌以來,累計孵化企業130多家,近半數產值過億。
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泰富電氣集團的前身泰富科技,就是在發電設備產業基地完成原始積累并迅速發展壯大的。注冊不久的泰富科技選擇落戶產業基地,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扶持和幫助下,迅速做大做強,從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產業向技術密集型高附加值產業轉移,成為產業基地首批“畢業生”的泰富科技,已從一個制造企業變身為利用世界最先進技術的“平臺企業”——客戶系統工程技術方案提供者。
泰富科技的成功案例,吸引更多的發電行業企業瞄準了這個擁有強大技術支撐的創業基地。隨后幾年里,又陸續有40多家從事發電行業的中小型企業入駐,初步形成了發電設備科技企業集聚的創業基地。
隨著產業升級逐漸深入,傳統綜合性孵化器已不能滿足創新企業進一步發展的訴求。在眾多創新孵化載體中,以產業和區域優勢資源為依托,瞄準高精尖領域某一細分產業,發展特色專業孵化器成為行業趨勢。香坊區也瞄準這一發展方向。2009年,香坊區科技局為產業基地正式掛牌,在區政府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下,哈爾濱發電設備產業基地快速發展,2010年晉升為哈爾濱市科技孵化器,2012晉升為黑龍江省科技孵化器,2014年成為國家級專業孵化器。
是什么吸引眾多發電行業企業聚集在此,并紛紛將其作為創業起始地?
在700多平方米的煤燃燒與環保實驗室里,高級工程師王玉忠正在指導入孵企業進行煤粉燃燒實驗研究。王玉忠將煤粉倒入管式沉降爐內,溫度調節儀立即顯示出爐膛溫度,煤粉燃盡溫度也一目了然。“企業要根據煤粉燃盡時間設計鍋爐參數,發電企業建廠前都要進行這類實驗。而企業自己投資建設這種實驗室,至少要增加上百萬元的成本。”
王玉忠說,發電設備產業基地投資上千萬元,建成了國際最先進的多污染物實驗室,免費向企業提供整套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火電站性能檢測設備與技術,以及整套的火電站調試設備與技術。幾年來,產業基地累計為入孵企業提供工程與產品檢測、分析和技術指導等服務上百次,為入孵企業節省各類設備、實驗資金近200萬元。
“創業者們更看重的是孵化器提供了資金以外的東西。”哈爾濱興星電站設備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楊衛星告訴記者,產業基地提供的行業資源特別重要,其依托的哈成套所有20名行業頂級技術人員,其中11人是享受國務院津貼的專家。這些行家里手為企業提供專業的產業鏈整合、宣傳策劃、項目對接等服務,解除了企業發展后顧之憂,有助于創業者在早期全身心專注產品研發。
不可替代的專業服務、行業權威,為企業快速發展聚集了強勁力量。原為某發電企業下崗職工的董卓,白手起家創辦公司后便入孵產業基地,兩年時間,企業飛速發展,如今年產值已超千萬元。
“伴隨經濟發展及產業結構調整,多數極具創新動力的企業,都渴求更為專業的孵化器打造的專業化平臺為企業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香坊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說,由于孵化器空間有限,企業孵化時間不能超過48個月,達到規模的企業必須“畢業”,某種程度也影響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今年,產業基地將新增1.6萬平方米孵化園區,并從傳統實業孵化逐步向網上孵化轉型,打造孵化器網絡平臺。楊廣福說,線上線下共同孵化,將為企業提供更多有競爭力的服務,真正幫助企業成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