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東升
柳編織就精彩人生
文/溫東升

在木蘭縣,人們提起柳河鎮萬寶村的青年農民馬彥濤的媳婦王海燕,從事柳編的同行們個個都會豎起大拇指。今年36歲的王海燕,一個普通的農家女孩,以不向命運屈服的意志,短時間內以頑強精神把飽含著馬家兩代人20多年心血的柳編廠從廢墟中重新建起,鳳凰涅盤編織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如今,經過十多年的打拼,她已擁有600多名職工、2個總廠、15家分廠,年出口創匯1000多萬元,成為木蘭地區家喻戶曉的女企業家。
王海燕的公爹馬占生是一個在當地出了名的老柳編。他歷盡艱辛,憑借著一根根柳條,實現了自己改變命運的創業夢想。2004年春天,小兩口子承父業接過企業后,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把柳編事業做大做強。丈夫馬彥濤常年在外跑訂單,參加產品推廣會,廠子里的事就由王海燕一個人負責。她在原有柳編廠的基礎上,通過改建、擴建原有的廠房,引進了先進的管理模式、增加了先進的生產設備,創立了萬寶工藝有限責任公司,開發出了眾多品種的柳編新產品。
那個時期,風華正茂的王海燕一心鋪在新產品的開發上,她吃住在廠里,和老師傅們一起細心研究。眼睛里常常布滿紅血絲,辦公桌上也會經常擺著方便面。就在懷孕期間,也不休息。
讓老馬和丈夫欣慰的是,王海燕不僅繼承了父輩的艱苦創業精神,還學會了上網經營。她在廠里通過網絡這種新的渠道,把產品賣到全世界。2008年,王海燕在網絡上建起了自己的網站,網上銷售額當年就占到公司總銷售額的48%,產品通過網絡成功銷往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現在公司的所有產品銷售基本都依賴于網絡平臺。
正當王海燕與丈夫馬彥濤帶領著自己的柳編團隊準備大展宏圖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讓王海燕和她的家人幾近絕望。
2009年5月6日午夜,距工廠1500米遠的阮家屯屯邊柴草垛突然起火。由于當夜春風大,狂風夾著火團漫天飛舞,落到廠區的房頂上。一時間工廠濃煙滾滾,烈焰飛騰。等王海燕從睡夢中驚醒,整個廠區已經是一片火海。大火燃燒了3個多小時才被撲滅。望著黑乎乎的產品殘骸,撫摸著廠房的斷壁殘垣,一家人陷進了痛苦的深淵,包含著馬家兩代人20多年心血的工廠,一夜之間化為灰燼。
工人們聞訊連夜趕來,面對此情此景,所有人痛哭失聲,王海燕第一個擦干了眼淚,她攙扶起年邁的父母,安慰著失魂落魄的丈夫。黑夜過去了,太陽爬上了山崗,所有的工人都準時來到了廠里。王海燕率先站在了廢墟上,她擲地有聲的對著工人們說:“大家看到了,現在我們一無所有了。可我不會向命運低頭,更不會認輸。相信我的留下和我一起干,我們從零起步,重新打拼!”工人們沒有一個離開的,紛紛解囊拿出了自家積蓄幫公司恢復生產。王海燕找來專業技術人員現場辦公,繪出新的多功能廠房圖紙。隆隆的機器轟鳴聲,伴隨著工人們的吆喝聲,鐵器工具的相互撞擊聲,繪就了一幅不向命運屈服的重建圖。僅僅100多天,王海燕和她的工友們就奇跡般的在火災的廢墟上重建了2600多平方米的新廠房。看見眼窩深陷,身體瘦弱,聲音沙啞的媳婦,丈夫馬彥濤心疼不已,全廠職工也是敬佩不已。
柳編企業都是外銷型企業,所以,王海燕的眼睛就緊緊的盯住了外國人的口袋。她認真的研究產品銷售國的風俗習慣,改進產品的樣式和形態,盡可能的符合外國消費者的欣賞習慣。
為了降低成本,她還親自和丈夫承包了100畝荒地,種植了十幾種名貴品種的柳條。不僅使村里的荒地變廢為寶,還保證了廠里柳編的原材料供應,更重要的是保證了柳條的質量,從而保證了柳編產品的質量。
如今,柳河鎮萬寶工藝有限公司又在木蘭城里建成了1個總廠,柳編分廠也從原來的10個增加到15個,企業員工也從400人增加到600人。柳編產品不論是產量還是銷售額、利潤值都增加了25%左右。幾年來,公司年實現產值1500萬元,年出口創匯1000多萬元,為企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王海燕富裕不忘鄉鄰,主動帶領鄉親共同致富。近3年來企業先后安置20余名下崗工人、6名殘疾人,共培訓500多名城鎮下崗職工和2000多名農民工,讓3000多人因柳編增加了收入,1000多個貧困戶因從事柳編實現了脫貧。
王海燕,這個敢拼敢闖的青年女農民企業家,正用她的溫柔、睿智和膽識,拿起一根根柔韌的柳條精心編織著自己精彩絢麗的人生,讓自己的美麗夢想走向國際,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