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健
歷史長河中剎那間的“偶然”
——讀斯蒂芬·茨威格的《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武 健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作 者:斯蒂芬·茨威格
譯 者:舒昌善
出版社:三聯書店
被斯蒂芬·茨威格自稱為“歷史特寫”的《人類的群星閃耀時》(增訂版)(舒昌善譯本)收錄了十四篇歷史人物故事,這部作品與茨威格的其他諸如詩歌、戲劇、小說或是人物傳記的寫作風格迥異?!伴W耀”不僅喻其光芒,更指在歷史長河中的那一剎那間的“偶然”。
茨威格是在用“偶然”對歷史進行獨特的解讀的:巴爾沃亞向秘魯進發的腳步因兩次“偶然”而擱淺;拜占庭全城抵抗穆罕默德二世的慘烈戰斗因一座小城門忘記關閉的“偶然”而失敗;亨德爾的事業復活是在深陷絕望時“偶然”拿到了《彌賽亞》的腳本……
茨威格突出了“偶然”,也在鋪排“偶然”之前的必然過程?!耙驗樗心切┳钪匾臍v史性時刻都需要有醞釀的時間,每一樁真正的事件都需要一個發展過程?!蹦闷苼龅氖。赜弥杏沟母耵斚V皇莻€觸發點,整個歐洲都視拿破侖為敵才是關鍵;爭論了三天,最后,屋大維向安東尼作了讓步,同意除掉西塞羅,不僅表明了才華橫溢的人性論者在專制獨裁面前的軟弱無能,更是善惡之念在權力與利益面前不堪一擊的又一明證;《馬賽曲》之所以迅速火熱,而作者卻長期的無名無聲,是因為那個戰爭的時代需要一個激起民族血性的東西,而不是人。
“偶然”之后就是歷史的轉折。七十多歲的歌德求愛無果的挫折,讓他從此永遠告別了愛的激情帶來痛苦的時代,進入心境平靜、勤奮寫作的暮年;淘金狂熱下的蘇特爾家破人亡,二十五年華盛頓法院大廈游來蕩去換來的只是笑料與談資,讓我們不得不反思法制與民主的真與假;從槍下撿回性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感受到生的甜蜜與神的偉大,人生價值觀的巨大變化映照在他后來的創作中。
《越過大洋的第一次通話》的高潮應該在六年后的最終成功,但茨威格卻把筆墨留給了菲爾德被全世界誤解謾罵的那段曲折。這是他在用歷史來給我們傳遞信息,引發我們深思。托爾斯泰回應大學生質問的那句“即便是罪人,也還是我的兄弟”,我想,也可能是茨威格自己想說的話。
茨威格曾說過:“在我心情抑郁的時候,我的創作總是最多?!痹谑钠适轮?,我們能感受到茨威格內心藍色的憂郁:穆罕默德二世拖運大炮與戰艦的瘋狂設想變成了現實,我們讀到的不是英雄的豪情,而是恐懼;威爾遜最后在政治上的妥協,我們看到了夢想在殘酷現實面前的脆弱;兩位到達南極的探險家茨威格不寫阿蒙森凱旋,卻寫斯科特的失敗,我們品味咀嚼的是成功路上的悲壯。
這是一本“藍色”的歷史特寫。
(作者單位:南京市中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