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
推進“學”常態化制度化,各級黨委(黨組)和基層黨組織要按年度作出學習安排,深入推進黨章黨規學習,踐行黨內政治生活準則、廉潔自律準則和黨內監督條例等黨內法規要求,把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聯系遼寧實際,把學習貫徹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與總書記對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遼寧代表團審議時重要講話精神統一起來。組織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從嚴治黨、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論述,充分認識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重大意義,進一步明確基層黨建工作的主題主線和目標任務,強化大抓基層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推進“做”常態化制度化,堅持學做結合,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堅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按照“四講四有”標準,做到政治合格、執行紀律合格、品德合格、發揮作用合格,在促進改革發展穩定中作表率、當先鋒。推進“改”常態化制度化,堅持問題導向,發揚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深入抓好中央巡視“回頭看”反饋意見整改落實,徹底肅清王珉流毒和遼寧拉票賄選案的惡劣影響,認真解決部分黨組織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以及一些黨員干部黨的觀念淡漠、組織渙散、紀律松弛等問題,聚焦基層黨建工作的重點難點,每年都拉出一個問題清單,突出解決幾個突出問題。
(二)扎實推進農村基層黨建工作。
深入實施“千村整頓”和“千村示范”工程,每年建設1000 個黨組織規范化示范村、推動1000 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轉化升級。加強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列出村“兩委”候選人資格條件“負面清單”,穩妥推進村“兩委”換屆,做好不合格村黨組織書記屆中調整。開展“村霸”和宗族惡勢力專項整治工作。加強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建設,培養3萬名村級后備干部,一般每個村不少于3名。實施農村年輕黨員學歷教育計劃,培養農村基層后備力量。抓好村級運轉經費保障落實,建好管好用好村級組織活動陣地,加強鄉鎮小食堂、小廁所、小澡堂、小圖書室、小文體室“五小”建設。完善黨領導下的鄉村治理機制,全面推行“四議一審兩公開”制度,推進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和黨務村務公開。全面推行“一諾雙述雙評”制度,落實村級事務“小微權力清單”。發展壯大薄弱村空殼村集體經濟,實施“百千萬富民強村”工程,省里重點推進200個省級村集體經濟示范村,市級重點抓好1000個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縣級重點抓好10000 個村集體增收項目。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確保村集體“三資”保值增值、使用公開透明。做好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加強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管理考核,推動扶貧政策到村到戶。加強對貧困村普通黨員、青年農民培訓,每個村都要培養、選樹幾個黨員創業致富帶頭人。
(三)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基層黨建工作。
堅持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健全完善“四同步四對接”工作機制,完善“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領導體制,全面推進黨委書記、董事長“一肩挑”,研究制定落實“黨組織研究討論是董事會、經理層決策重大問題前置程序”要求的具體辦法,指導國有企業將黨建工作要求寫入公司章程,明確黨組織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規范設立黨委工作部門,推動職工總數5000 人以上的國有企業設立黨委辦公室、組織、宣傳等工作部門,每個部門工作人員不得少于3人;職工總數5000人以下的國有企業分設黨委工作部門或設立黨群工作綜合部門,保證職能齊全、崗位設置清晰、人員配備到位。推動國有企業設立一名專職抓黨建工作的黨委副書記,推行人事管理和基層黨建一個部門抓一個領導管。企業要按照不低于在職職工總數1.5%的比例配備專職黨務工作人員。建立黨務工作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雙向交流機制,推動落實同職級、同待遇政策。完善基層黨組織體系,動態調整黨組織設置,全面解決“應建未建”黨組織問題。在處置“僵尸企業”、破產企業過程中,做好黨員組織關系接轉、黨組織隸屬關系調整工作。強化基礎保障,推動國有企業按照不低于上年度職工工資總額0.5%的比例安排黨建工作經費,納入企業管理費用稅前列支,由黨委統一管理使用。推動“共產黨員之家”建設,集團級企業黨委及其二級企業黨組織都要建立“共產黨員之家”,有條件的黨支部也要建立“共產黨員之家”。
(四)扎實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
全面開展城市基層黨建調研工作,探索抓好城市基層黨建的新規律,推動傳統社區黨建與駐區單位、新興領域黨建融合。理順體制機制,在縱向上建強三級聯動的黨建工作機制,把城區、街道、社區三級黨組織建強;在橫向上建立共駐共建的黨建工作機制,推行街道“大工委制”、社區“大黨委制”,推動城區、街道、社區三級黨組織分層次與駐區單位、新興領域黨組織建立起互聯互動機制;在社區建立兜底管理服務的黨建工作機制,整體推進各類園區、商務樓宇、商圈市場等黨建工作,實現對轄區內各種組織管理全覆蓋。強化黨組織政治功能,強化街道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落實社區黨建“1+3 ”運行機制,建立社區黨組織與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企業議事協商機制,健全活動場所發揮作用的長效機制,大力培育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城鄉社區社會組織。建設專業化基層骨干隊伍,選優配強社區黨組織書記,探索總結基層黨務工作者專業化、職業化經驗,推廣把社區工作者納入“社工編”管理的做法,深入實施“六個一批”計劃,從機關選派一批優秀年輕干部到社區任職、從優秀高校畢業生中選聘一批到社區工作、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一批社區工作者、從社區工作者中培養一批社會工作師、面向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定向招錄一批公務員或事業單位人員、從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中選拔一批街道領導干部。深化“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實行單位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雙重管理。
(五)扎實推進機關基層黨建工作。
以解決機關黨建“燈下黑”為重點,在落實責任、提高組織生活質量和克服“兩張皮”上下功夫。督促指導各黨組(黨委)以黨支部為單位進行深入排查,對那些長期不重視黨建工作、基本制度不落實、黨員教育管理寬松軟的,建立整改臺賬,進行重點整治,2017 年年底前整改到位。強化部門黨組(黨委)黨建責任,部門黨組(黨委)每年至少聽取一次機關黨建工作匯報,研究解決難點問題,黨組(黨委)書記和班子成員帶頭參加雙重組織生活、帶頭講黨課、帶頭落實“一崗雙責”。以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民主生活會等制度為主要抓手,組織黨員領導干部確定主題,加強研討式、互動式、調研式學習,發揮引領示范作用。機關黨委要細化支部黨建工作具體制度和細則,每年至少開展一次集中督查。深入開展“機關轉作風為民四服務”活動,抓住隊伍建設這個機關黨建與業務工作的最佳結合點,推動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推動中心任務完成。
推進省級以上園區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實現非公有制企業職工50人以上的有黨員、100 人以上的有黨組織,省級社會團體和從業人員30人以上的民辦學校、民辦醫院以及律師、會計師、稅務師事務所等實體性社會組織有黨組織。理順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領導體制,建實建強黨建工作機構,配齊工作力量。開展“一聯五建”活動,推動省委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工委委員單位確定黨建工作聯系點,幫助建組織、建隊伍、建載體、建制度、建陣地。加強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以市縣為單位建立黨務工作者人才庫。以園區為龍頭,統籌抓好商務樓宇、商業街區、專業市場等非公有制企業集聚區黨建工作。推動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開展“三愛三創”活動、社會組織黨組織開展“爭做誠信守法人”活動,定期舉辦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論壇。推進民辦醫院、社會中介組織等實體性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加強脫鉤行業協會商會、互聯網企業黨建工作。做好民辦學校黨建工作,理順黨組織隸屬關系,推進黨建工作要求進學校章程,推進黨組織負責人進董(理)事會,推進黨組織班子成員與行政管理層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積極推行向民辦高校選派黨組織書記,2017年年底前要應派盡派。研究部署互聯網企業和新興精神生產群體黨建工作。
(七)扎實推進高等學校基層黨建工作。
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按照社會主義政治家、教育家標準選好配強高校領導班子特別是黨委書記和校長。按照政治強、業務好、在師生中有威望的要求,選配院系黨政主要負責人。推行黨政班子成員交叉任職,黨員院長(系主任)一般應任黨委(黨總支)副書記,黨員副院長(系副主任)進入黨委(黨總支)領導班子。院黨委(黨總支)書記、院長(系主任)“一肩挑”的,可以配備一名專職常務副書記,院系規模大、教師黨員人數超過100 人以上的配備1名專職常務副書記。配齊建強黨務工作者隊伍,專職思想政治工作人員和黨務工作人員不低于全校師生人數1% ,按不低于師生人數1∶1000的比例配備專職組織員,且每個院系至少配備1名。加強教師黨支部、學生黨支部特別是研究生黨支部建設,選優配強教師、學生黨支部書記。實施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加強院系黨組織建設,健全院系集體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指導各高校完善院系黨委(黨總支)會議和院長(系主任)辦公會議議事規則,規范院系黨政聯席會議決策制度,制定黨組織在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教學活動中加強政治把關的具體辦法,建立校院領導聯系指導師生黨支部工作制度。規范和創新高校基層黨組織工作內容和活動形式,探索高校黨建工作法,打造具有遼寧特色的高校黨建品牌。
積極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根據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不同管理體制的特點和要求,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基層黨建工作,使黨組織體系健全、設置合理、制度完善、機制靈活,形成與中國特色公益服務體系相適應的事業單位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確保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得到充分體現和切實加強。完善黨建工作管理體制,按照“縣級以上黨委教育工作部門或教育行政部門黨組織統一領導指導中小學校黨建工作”的要求,明確專門機構,配齊工作力量。推進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2017年年底前清除空白點。推行黨組織書記、校長“一肩挑”,比照同級行政管理人員落實黨務工作者待遇。健全議事決策制度,明確黨組織參與決策具體內容和程序,規范黨組織會議、黨政聯席會議制度。深入開展“黨的知識進校園”活動。加強公立醫院黨建工作。統籌推進科研院所、文化機構等事業單位基層黨建工作,發揮黨組織在本單位履行職責中的核心作用。堅持黨建帶群建,將群團工作納入黨建工作總體布局。
(九)扎實推進黨的組織生活制度落實。
堅持“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談心談話、民主評議黨員、黨日、雙重組織生活、請示報告、經常性提醒和批評等制度,突出政治學習和教育,突出黨性鍛煉,把“兩學一做”作為“三會一課”等組織生活制度的基本內容,使之成為政治學習的陣地、思想交流的平臺、黨性鍛煉的熔爐。創新黨的組織生活方式方法,根據黨員的特點和需求,在運用講授輔導、交流討論、現場觀摩、電化教育等方式的基礎上,大力推進黨的組織生活內容形式、途徑辦法的創新,積極開展體驗式、開放式、互動式黨內活動,總結推廣黨員過“政治生日”和“情景互動式黨課”“微黨課”“微講堂”等做法。強化黨的組織生活組織管理,建立完善計劃報備、活動紀實、現場指導、檢查考核等制度,對組織生活制度不健全、執行制度不規范,組織生活質量不高、會議記錄弄虛作假的,責令限期整改,情節嚴重的要通報批評、追究責任。
(十)扎實推進黨支部建設工作。
把黨支部建設作為最重要的基本建設,強化黨支部教育管理黨員的主體作用,樹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開展“做合格黨員、建規范支部”活動,按照組織健全、制度完善、運行規范、活動經常、檔案齊備、作用突出的要求,下大氣力推進黨支部規范化建設,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支部、把從嚴教育管理黨員落到支部、把群眾工作落到支部。抓好黨支部按期換屆工作,建立健全換屆督促提醒制度,專項檢查中沒有按期換屆的,抓緊時間組織換屆;任期屆滿的,按期進行換屆,使基層黨組織任期制度、換屆選舉制度真正嚴起來。選好配強各領域黨支部班子,特別要把優秀共產黨員選拔到黨支部書記崗位。繼續從機關、企事業單位選派優秀黨員干部到農村、社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擔任第一書記或書記。健全基層黨組織書記分層分類培訓機制,發揮遼寧社區干部學院、毛豐美干部學校和省、市、縣黨校等培訓機構的作用,對黨支部書記進行經常培訓,其中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每年至少參加一次縣以上集中培訓。深入整頓軟弱渙散黨支部,每年按照一定比例,集中排查村、社區、國有企業、高等學校、機關、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等各領域軟弱渙散黨支部,搞好晉位升級。落實好黨支部運轉經費、活動場所、報酬待遇、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等保障政策,確保黨支部有人辦事、有錢辦事、有場所辦事。
(十一)扎實推進發展黨員和黨員教育管理工
提高發展黨員質量,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嚴格標準,嚴格程序,嚴守紀律,嚴肅查處近親繁殖、人情黨員、關系黨員、帶病入黨等違規違紀問題,及時通報典型案例。加大在農民工、高知識群體、少數民族和國有企業、非公有制企業、社會組織等群體、領域中發展黨員力度,落實結構性傾斜要求,提高制定和執行計劃的精細化水平。破解人才市場流動黨員管理難題,從優化黨組織設置、理順流動黨員組織關系、嚴格日常教育管理監督、強化工作保障等方面入手,健全相關制度機制。穩妥慎重做好失聯黨員規范管理和組織處置工作,對沒有找到的失聯黨員還要深入細致進行查找,對需作出處置的,準確把握政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簡單化、一刀切。建立黨員電子身份信息,按照全國統一規范,做好信息采集、錄入等工作,有效運用黨員電子身份信息開展黨員教育管理服務。做好黨員檔案整理立卷歸檔工作,進一步規范黨員黨籍管理。健全黨內關懷幫扶機制,特別要關心照顧因公殉職同志的老人、未成年子女,關心老村支書、老黨員,關心在脫貧攻堅中做出貢獻的先進模范人物。規范黨費收繳、使用和管理工作,科學合理使用黨費,健全專人管、足額收、及時繳、定期查的黨費工作機制。搞好專項清理收繳的黨費使用工作,主要用于支持脫貧攻堅,幫扶生活困難黨員、群眾,開展黨員教育和黨支部書記輪訓,向黨支部撥付一定數額的活動經費。培育挖掘一批叫得響、立得住、群眾公認的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基層干部典型,開展向廖俊波、毛豐美等同志學習活動。
(十二)扎實推進“遼沈智慧黨建平臺”建設。
推進基層黨建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有機融合,大力推廣“互聯網+黨建”“智慧黨建”等做法,建立 “遼沈智慧黨建平臺”,開通“遼沈智慧黨建”手機APP 、“遼沈智慧黨建”微信公眾號,推進“遼寧先鋒”黨員教育網絡電視平臺和北斗網改版升級,建好網上黨支部,力求一個基層黨支部就有一個黨員群眾樂于參與、充滿正能量的網絡互動平臺,推動形成覆蓋全省的黨建信息化網絡。構建基于黨建大數據的決策分析輔助體系,對黨組織和黨員隊伍情況進行實時分析,為加強和改進基層黨建工作提供客觀精準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