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剛++張利
2017年大年初七,春節后上班的第一天,阜新市清河門區區委書記、區長就帶領區有關領導、部門和街道干部,將一面繡有“為清河為艾友全心全意獻計謀辦實事傾情傾力”的錦旗送到了省政府研究室,以此表達對省政府研究室駐呂家店社區扶貧工作隊三年來扶貧幫困工作的感激之情。
自2014年7月29日,省政府研究室工作隊被派駐阜新市清河門區艾友街道呂家店社區幫扶以來,他們始終幫居民之所需、急社區之所急,在工作中勇于攻堅克難,狠抓落實,努力做到“四讓”,即讓項目落地、讓好事見效、讓社區居民滿意、讓派出單位領導放心,真心實意為百姓辦實事、解難題,用辛勤的勞動成果,贏得了廣大社區居民的擁護和喜愛。作為主管社區工作的艾友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和主任,我們看到眼里、記在心上,這里我們要專門夸夸工作隊。
一夸工作隊:在精準幫扶、狠抓扶貧項目落地上下功夫。他們圍繞呂家店社區居民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集中精力攻堅克難,主要抓了5個項目落地。
一是新建樓房,辦公環境換新顏。呂家店社區辦公用房建于上個世紀70年代,房子破舊不堪,冬天透風,夏天漏雨。2014年8月,省政府研究室積極協調省發改委為社區新建辦公用房。2015年4月9日,總建筑面積為414.8平方米的社區辦公用房正式交付使用。同時,省政府研究室還先后擠出8萬元,為社區添置了辦公用品,購買電腦、打印機等辦公設備,使社區辦公環境煥然一新。
二是修建廣場,文體活動有場所。以前,呂家店社區沒有一處進行文化娛樂的活動廣場。研究室領導聽取工作隊反映后,及時協調有關部門出資建設呂家店社區文化廣場,并對廣場進行硬覆蓋,鋪設了路邊石,安裝了價值9萬多元的健身器材。現在社區已有了太極、健身操、老年秧歌、廣場舞和徒步走5支隊伍,每天伴隨著歡快的音樂在廣場進行活動。
三是安裝路燈,點亮百姓出行夜。呂家店社區廣場及周邊一直沒有路燈,居民晚間出行很不方便,治安上也存在著隱患。對此,工作隊經過反復協調省、市、區城建部門,共為社區安裝LED路燈19盞,其中用于廣場照明燈5盞。
四是建成書屋,終圓居民多年夢。社區早有成立書屋的愿望,但愿望年年落空。工作隊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在研究室領導的支持下,通過協調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確立了呂家店社區為重點文化書屋工程實施對象。社區文化書屋于2015年8月向廣大居民全面開放。
五是接通水管,解決小區吃水難。因阜礦集團艾友煤礦關停,自2016年5月起對艾友街道所轄企業、單位和居民全面停供水電,導致養羊小區居民出現吃水難問題。工作隊及時將此情況反映給研究室主管領導。經領導大力協調阜新市政府,有關市領導到街道現場辦公后,在一個星期內接通水管,及時解決了養羊小區26戶居民半年沒吃上自來水的難題。
二夸工作隊:在轉變扶貧方式、建立造血機制上下功夫。在過去工作的基礎上,2016年工作隊又積極探索精準扶貧由“輸血”向“造血”轉變的新路子,努力為增加當地居民就業創造有利條件。
一是積極托管艾友礦10處房產、800萬元資產。由于資源枯竭,阜礦集團艾友煤礦于2015年末全面關停。工作隊得到這個消息后,第一時間與區、街道領導研究如何把關停的艾友礦接手過來,由政府托管為地方百姓謀福利。為此,工作隊還組織人員到阜礦集團進行了調研。去年5月8日,陳求發省長在省政府研究室呈報的“送閱件”中批示:“請在煤炭行業中推廣阜新礦業集團的做法。”之后,扶貧工作隊又協調阜新市政府及省國資委盡快促成此事。艾友礦10處房產、800萬元資產成功地劃歸清河門區托管。這為全區下一步招商引資、企業項目入駐搭建了廣闊平臺,拓展了有效空間。
二是發展手工編織帶動家庭婦女就業脫貧。艾友礦關停后,礦工收入下降嚴重,這給家庭生活帶來巨大影響。工作隊及時協調省、市婦聯部門及相關企業,計劃把制作手工產品的原料送到街道留守婦女的家中,由其在家完成手工制作,成品由相關企業定時回收。目前,街道參加報名的已達70余人。去年11月下旬,街道派3名婦女到法庫縣企業學習,返回后及時組織召開手工藝編織產品論證會。經估算,每名婦女月收入能達到800—1600元,這不僅緩解了貧困家庭的經濟壓力,也有效提升了居民生活質量,更為日后社區發展手工藝品制作產業奠定了基礎。
三是創新扶貧思路推進“五老六助”工作。為更好地發揮黨員和志愿者的積極作用,同時充分發揮街道“五老”(即老黨員、老教師、老軍人、老工人、老干部)的作用,工作隊與街道黨工委共同組織成立了“志愿者服務中心”,以此為平臺開展“六助”服務,全面入戶調查,按照“助醫、助殘、助老、助困、助學、助民”等內容對困難人員進行分類登記,建立信息平臺。去年11月12日,扶貧工作隊和艾友街道舉辦“五老六助”服務啟動儀式,明確了有關目標規劃、實施方案和人員編組情況。目前,這項活動已在艾友街道有效開展起來,在推進精準扶貧方面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夸工作隊:在“兩委”班子、加強社區黨建上下功夫。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扶貧開發,要給錢給物,更要建個好支部”。工作隊在抓好項目落地的同時,更加注重加強社區“兩委”班子建設,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
一是幫助社區黨支部建章立制提高工作標準。呂家店社區黨建工作一直標準不高。工作隊進駐社區后,積極與省委組織部有關部門聯系,帶領社區干部到沈陽市沈河區多福社區參觀學習。通過學習先進經驗,工作隊又及時幫助社區從服務、衛生、治安、環境、文化和組織六個方面開展建設,做到規章制度掛上墻成冊,按照“四議兩審一公開”方法開展各項工作。目前,呂家店社區已被確定為省、市的基層黨建試點社區。
二是幫助社區探索特色黨建工作“1114”工程。結合所在社區實際,工作隊幫助開展了“1114”工程,即一廳一室一樓四個陣地。“一廳”是社區便民服務大廳。設立“一站式”服務臺,使居民來社區辦事更加方便快捷。“一室”是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工作室。每月開展兩次活動,充分發揮其作用。“一樓”是社區黨員示范樓。社區統一制作黨員示范樓和黨員崗位標志牌,設定了提示牌、門牌,公開黨員姓名、職務、平臺崗位名稱和聯系方式。“四個陣地”是社區黨員志愿者服務陣地、文體惠民活動陣地、黨員教育陣地和老年活動陣地。通過這項工程的帶動,現在社區的黨建工作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
三是幫助社區挖掘宣傳身邊的典型人物事跡。工作隊注重幫助社區挖掘居民身邊典型,并將佩戴紅花照片張榜上墻,以樹立良好家風,弘揚社區正能量。一是樹立“孝心敬老模范”李淑珍。她幾十年如一日,孝敬年過八旬公婆,撫養孩子,照顧患病的丈夫。2008年,李淑珍被全國敬老愛老助老主題教育組委會評為“全國孝心敬老之星”。二是樹立“黨員奉獻模范”張玉田。1947年9月出生的張玉田,曾多次就居民反映強烈的問題提出建議,并大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還連續多年資助一名貧困學生。2013年,張玉田被清河門區老齡委評為“老有所為”先進個人。三是樹立“道德楷模”曹云。1979年,原艾友礦采煤二段班長谷百軍在一場事故中被砸成高位截癱,母親因過度傷心去世,女朋友也為此分手。當時,曹云在艾友礦醫院工作,得知谷百軍的情況后,經與丈夫商量,于1983年8月將谷百軍接到自己家中護理照料。30多年的真情守護,事跡感人。2008年,曹云被評為遼寧省道德模范。
民間疾苦系吾心,一枝一葉總關情。這面鮮紅的錦旗,是清河門區老百姓對省政府研究室扶貧工作隊的最好褒獎。這面錦旗的背后,也充分說明:只要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老百姓就會打心眼里對黨和政府充滿信賴與擁護。
(作者李繼剛系阜新市清河門區艾友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張利系艾友街道辦事處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