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偉
【摘 要】相對于歷史類博物館,新興的行業性博物館存在諸多問題,如藏品不足、珍貴文物較少、參觀人數不足等。文章結合實際情況,著重探討了奧林匹克博物館的發展模式,指出要找準優勢所在,著重奧林匹克精神的挖掘與開發,努力成為行業內部重要溝通力量,成為行業文化宣傳者,與城市發展自覺結合,致力于成為課外和社會的教育場所等發展模式,提供了奧林匹克博物館發展的經驗。
【關鍵詞】奧林匹克博物館 發展思路 體育 行業
一、奧林匹克運動的歷史決定了它的魅力在于精神
奧林匹克博物館與體育博物館是不同的,它有著自身的特殊性。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討論一下奧林匹克運動的起源。考古發現表明,古代奧林匹克運動主要是以祭祀為主,是用來紀念英雄赫拉克勒斯的。相傳赫拉克勒斯為宙斯與凡間女子所生的孩子,宙斯的妻子赫拉對他十分嫉恨,施法讓赫拉克勒斯發瘋殺死自己的妻兒,他必須完成十二項苦差來贖罪,而其中任意一項都足以讓人喪命。赫拉克勒斯經受住了肉體上的磨難,最后通過了考驗,進入奧林匹亞山,成為了永生的眾神。人們在奧林匹克的節日中展示健美的身體,進行集會,停止戰爭。奧林匹克運動從建立之初便以對人體的力量與健美的追求、超越自我的信念為信仰。史詩時代對身體的力量、健美的贊美成為古希臘人精神世界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它和競技體育還是有所不同的,雖然表現形式都是追求卓越,但是奧林匹克運動多了和平、交流與友好的意義,這樣的價值逐漸具有了普世的意義,為世界各族人民所認可。
奧林匹克運動從歷史淵源上便存在著對人的生存、發展、自由和解放的思考。現代奧運之父顧拜旦明確指出:體育與競技的目的不是要建造健壯的“人形動物”,而是要培養和造就身心協調發展,完整而健康的現代人格。奧林匹克的宗旨是“使體育運動為人的和諧發展服務,以促成建立一個維護人的尊嚴的和平社會”。《奧林匹克憲章》指出奧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精神”。《奧林匹克憲章》基本原則指出:“奧林匹克的宗旨是通過開展沒有任何形式的歧視,并按照互相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比賽的奧林匹克精神的體育活動來教育青年,從而為建立一個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貢獻。”奧林匹克文物和文化遺產是奧林匹克運動產生和發展的印證,是奧林匹克精神的具體體現。它不僅是奧林匹克文化,也是整個人類文明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奧林匹克博物館可以使幾千年來奧林匹克運動留給人類的寶貴物質和精神財富發揮作用。
奧林匹克博物館要做好定位,看準自己的優勢所在。奧林匹克運動的魅力在于它宣傳的理念與精神,奧林匹克精神的魅力在于它漫長歷史中凸顯的人性閃光點,一個個人類歷史上的奇跡,所以這是人類共同的財富。奧林匹克運動源于西方,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建立也是來源于西方。所以我們對奧林匹克的了解和接受存在一定的隔閡。雖然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給全民帶來了很好的奧林匹克知識普及,但是奧林匹克精神在我們民族的傳播還有很長的路。
南京奧林匹克博物館于2014年8月17日正式開館,是第一個在奧運會舉辦前就已經落成的奧林匹克博物館,它見證了南京青奧會的歷程,也留下了寶貴的城市記憶。南京奧林匹克博物館中有“青奧廳”這一展廳,展陳青奧會舉辦后征集的各種展品,為后人留下了珍貴的資料。
奧林匹克博物館應該發掘奧林匹克運動的精神,注重精神遺產的開發,用通俗易懂的故事來講述奧林匹克運動史上的傳奇故事,講述奧運人物的不凡精神,追求自我超越、全面發展,倡導“卓越、友誼、尊重”的奧林匹克精神的傳播。博物館中展示的是物品,人們通過物品來了解相關知識和當時的情境,會有一定的隔閡。奧林匹克博物館大多是金銀銅牌、獎杯、紀念品等,這些不比歷史館中精彩的文物,觀眾在觀看時,不大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鳴。觀眾們更感興趣的是這些物品背后重要的意義、發生的故事。例如,擺上一把擊劍,大家只能獲知這是某個運動員的物品,如果加上這個運動員獲取榮譽的艱辛和非凡意義,才能獲得較好的參觀體驗。
單純地展示體育項目與比賽無疑會錯失奧林匹克博物館自身的優勢,注重精神遺產的發掘,注重精神層面的傳播,才能更好地發展。但是這會出現新的問題,就像名人故居或者民俗的傳承一樣,是精神價值大于其物質價值的存在。這類博物館必須要將蘊含的精神賦予一定的實體展現出來,才會使寶貴的精神財富擁有活力。一方面奧林匹克博物館可以運用高科技手段還原歷史上的著名事件及人物;另一方面,多舉辦一些類似的活動,讓觀眾切身參與到運動中來,在身體的發展中理解奧林匹克所倡導的精神。找準這樣的發展定位,才能克服奧林匹克博物館在發展中遇到的藏品不足、發展乏力的困難。
二、結合行業,成為行業內部的溝通者
我國“以國有博物館、紀念館為主體,各行業博物館和民間博物館為兩翼,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不同運營方式的中國博物館新體系正在逐漸形成和發展中”。歷史性博物館一般承載著地方文化的記錄和傳播的責任,行業博物館也不例外。奧林匹克博物館有著自己的優勢,奧林匹克秉承“卓越、友誼、尊重”的價值觀,從誕生之初就有著超越民族與地域的價值追求,這是奧林匹克博物館的優勢所在。
這樣的理念給奧林匹克博物館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正是因為奧林匹克事業的國際性,奧林匹克博物館也分布于世界的各個角落。奧林匹克博物館聯盟(OMN)于2006年應運而生,它的存在并不是為了取代國際博物館協會這樣的組織,而是更有針對性地促進體育與文化的結合,可以為協會成員提供國際奧林匹克的資源、授權,能很好地推動奧林匹克與體育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
奧林匹克博物館聯盟現有成員27個,覆蓋亞洲、歐洲、美洲的23個國家和地區。從2006年開始,每年都會在成員國舉辦一次年會,年會一般為期三天。成員國的博物館代表會在年會期間提出各館感興趣的議題或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以集各館的經驗,期望得到解決。年會也能促進成員國之間的聯系和交流,交換行業內的信息。
行業博物館應該承擔起行業的文化宣傳,溝通行業內部的責任。對于一般觀眾而言,行業博物館中所展示的行業是不熟悉的,充滿神秘而多有隔閡。行業博物館如果能打破界限,提供觀眾親身實踐,積極互動的設施,一定能讓觀眾獲得更多的參觀樂趣。例如荷蘭的人體博物館,整個建筑外觀是一個坐著的人像。參觀者從膝蓋處進入展區,一路上可以參觀大腦、眼睛及各處人體器官內部,全方位地了解人體的內部結構。還有可口可樂博物館,它里面有一條真實的生產線,人們既可以觀摩,也可以擁有一瓶正在生產的可樂,在外包裝上制作自己喜歡的圖形,得到一瓶獨一無二的可口可樂。
奧林匹克博物館在發展中應該密切跟隨體育事業的進程,尤其是在奧運會的舉辦期間起到相關知識的普及作用。奧林匹克運動是國際性的,介紹各個國家的風土民情,以體育為導線增進民眾對其他國家的了解,相互交流,也是奧林匹克博物館發展重要的題中之義。
奧林匹克博物館完全可以成為體育行業的文化展示及運動員精神財富的保存之所。國家的運動員成長經歷與常人迥異,在運動的黃金期過去之后往往際遇令人唏噓,他們為國家為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有著很多令人欽佩的精神亮點。奧林匹克博物館可以借鑒澳大利亞博物館的經驗,該館由板球俱樂部管理,在澳洲取得板球俱樂部會員資格是一個人身份及地位的象征,若個人的獎品、紀念盤能被體育博物館收藏,在陳列中有一席之地,將被視為終身榮譽。如果奧林匹克博物館能有這樣的機制,對于博物館的發展和運動員個人都是有益的。
三、奧林匹克博物館更應重視教育職能,成為教育場所
1915年,身為現代奧林匹克之父的顧拜旦先生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家奧林匹克博物館。顧拜旦先生是一個教育家,所以他的初衷就是將體育與教育相結合,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2005年,國際奧委會教育專家將五點價值觀作為奧林匹克教育的基礎。美國博物館學家托馬斯·毫威說:“在現代社會中,博物館有著巨大的潛力。它不但是促進社會進步的力量,復興更新的力量,而且是倡導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力量。”“重在參與和不斷超越、相互理解與彼此認同、和平友誼和公平團結、個體競爭與整體和諧是對奧林匹克精神教育功能的高度概括。”
以奧運會為代表的競技體育已經發展到了全球都關注的地步,成為一種廣泛的社會文化活動現象,與政治、經濟、文化等密不可分。收藏、展示、教育與科學研究是博物館的三大基礎功能。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已經成為博物館越來越重要的一項職能,成為中小學生的“第二課堂”應該是博物館追求的目標。在美國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墻上有這樣一條格言:“聽了,我會忘記;看了,我會記得;做了,才會理解。”
如果奧林匹克博物館能舉辦多種主題活動,尤其是針對青少年的活動、親子活動,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彌補藏品不足的缺點。博物館應該盡可能地為青少年提供人際溝通和交流的機會,開發需要與他人(家人、同伴、講解員等)合作共同完成的項目,使他們有機會在合作中思考和解決問題。博物館成為課外教育的重要場所而不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奧林匹克博物館應該充分利用自身的精神財富,釋放出自己獨特的價值。
南京奧林匹克博物館建造的契機就是第二屆南京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辦青奧會的目的不是為了創建類似奧運會的小型奧運會,它承載著不同的使命。青奧會不是全部意義的體育比賽,而且通過體育教育青年,青奧會要為青年提供一次感受奧運精神的機會。大會規定主辦青奧會的城市應注重奧林匹克文化教育活動的開展,還特別強調了奧林匹克教育的家中,建議在舉辦青奧會期間開展反興奮劑、社會責任感、尊重他人、體育精神和公平競爭等為主題的教育活動。”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他們就是國家未來的模樣。奧林匹克精神在我國的傳播仍然任重道遠。如果奧林匹克博物館能成為青少年重要的課外教育場所,圍繞社會責任感、體育精神、公平競爭、人的不斷追求與自我完善這些價值理念開展專題的教育活動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這也是我們不斷努力和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行業博物館發展探析[A].龔丹.回顧與展望:中國博物館發展百年——2005年中國博物館學會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5.
[2]范汝強,王軍.體育博物館的含義、類型及其發展[J].中國博物館.1997,(1).
[3]茍艷紅.行業博物館發展問題和對策研究[J].文史月刊.2014,(9).
[4]劉元國,黃濱,劉彬.奧林匹克精神的理性思考[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3,32(6).
[5]謝娟,尚修芹.關于科技博物館教育活動開發的若干思考[J].科普研究.2009,(6).
[6]王軍.中外體育博物館發展現狀的比較研究[J].中國博物館.1997,(4).
[7]楊靜.南京青奧會對青少年的德育價值及其實現[D].蘇州大學,2014.
[8]顧拜旦.奧林匹克理想[M].北京:奧林匹克出版社,1993.
華 偉 南京奧林匹克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