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簡要介紹民歌的發展起源及分類,闡明了民歌的主要音樂特色,而后與戲曲聯系,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聲樂也是一樣,想要學習好聲樂,就必須掌握其中的要領,并且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否則,即使再好的聲樂如果不符合時代要求,也必然會被社會多淘汰。聲樂應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以得到大眾的歡迎。
[關鍵詞]民歌;戲曲;演唱技巧
一、民歌簡介及起源
從古至今,每一區域民族由于處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中,語言風俗習慣等大不同,所形成的文化必然有差異,因此傳統就會不一樣,在生活實際中的表現各有特色,他們會以不同的形式表現他們的歷史,它離不開群眾的實際生活,它的產生源于生活,發展更取決于生活,民歌是一種即興作品,經歷較長時間發展起來的,其長波方式為口頭傳唱。民歌的歌詞體裁我們可以將其化為三類:山歌、勞動號子、小調。民歌的內容豐富,種類巨簡單明了,易于接受,生動形象,民歌的藝術特點是歷史悠久的、體裁千變萬化,風格迥異受地理環境的影響。民歌是民間音樂的一種文體類型,依據它的多[ ]。號子是人們在勞動過程中編唱的民歌,它的音樂鏗鏘有力,是當時人民在生活、風俗俗習慣和勞動等社會實踐中隨意演唱而成的曲子。它是人民表達自己思想情感、意志的藝術表現形式;
山歌是人們田間勞動時,為了抒發心里的情緒即興編唱成的,民歌是人類自娛和社會生活實質的發泄,以自然坦率的方式演唱,演唱出人民們純樸的情緒,是用快樂和血淚而成的歌曲;人生在閑暇時間,出于娛樂哼唱而成的曲調稱為小調,形式規整,小調產生在勞動或休息的時候,小調通常都能夠反映出群眾內心所想,或者呈現生活環境;再者,集體娛樂的時候,過節的時候能夠給大家助興,其特點在于借助自然萬物抒發自己的感情,委婉的將內心真實的想法表達的具體形象。
山東民歌取材十分廣泛,是多種多樣的。齊魯文化源遠流長,其最初發源于山東,該地域內民歌種類豐富,且分布很廣,民歌善于表達群眾的內心真實的情感。山東民歌的音樂特點常表現在:節拍,大體表現山歌的自由拍子和多用于小調、號子的規整拍子兩種。音階和調式方面呢,一般都是五聲調式和七聲調式音階.襯字和襯腔方面,大多數來自語氣詞、感嘆詞或是象聲詞等如“哎”什么的,地理環境對山東民歌的影響。民歌具有地方風格,所以他所處的地理位置及環境對它的形成、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地理位置、人文環境都決定著不同的風格特征。齊魯文化影響山東民歌風格。
二、民歌與戲曲的區別和聯系
民歌和戲曲也是有區別的:
第一,民歌只是演唱,而戲曲是戲劇的一種,帶有表演性和故事性,藝術類別不一樣。
第二,他們起源也不一樣,戲曲是從宗教發展而來,來源于宗教,民歌是從民間小曲發展而來,來自于民間地方。
第三,民歌表演形式很簡單,戲曲很復雜,需要道具,舞臺,背景,化妝,一大堆人員等。表演方式不同
第四,他們演唱的發聲位置不一樣。戲曲演唱時靠鼻腔,腦腔共鳴,民歌演唱時靠胸腔腹腔共鳴。
第五,他們的創作目也不同。民歌以抒情為主,戲曲演唱以敘事為主。
戲曲與民歌相濡以沫:縱觀中國戲曲的成長,在模仿民間歌舞中開始,與民歌的交集互相影響,最終走向融合,戲曲與民歌是綻放在中國藝術里的寶物,兩者之間并沒有太大的差異,反而有著緊密的關聯,他們相互促進,共同完善。在演唱的過程中,演唱者想要在戲曲中摻入歌曲的成分或者在歌曲中引入戲曲成分,就必須先思考聲音或者情感等能夠相互滲透的可能性。民歌離不開戲曲給予,民歌的發展需借助戲曲的元素才能永葆芳華。
在不同的演唱中不管曲目是什么,能夠表現出的都是人聲的一種境界,不管以何種方式進行演唱,首先要掌握好的是氣息,所以在演唱之前要調整好心態,并且不斷的練習自己的吐字音準,只有這樣才可以清楚的表達字義,更加容易與聽眾產生精神的共鳴。歌者想要演唱優美的歌曲,就必須練習好發音,在吐字時能夠清楚明確。吐字方法在于朗誦文字時富有表現力。通過觀察不同作品的演唱風格的共性、個性及演唱技巧,加以創新和借鑒,就可以彌補我們自身的不足。
參考文獻:
[1]孟影.現代民族聲樂的繼承與借鑒[J].理論學術,2012,(05):41-42.
[2]詹秋潔.創新,戲曲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J].上海戲劇,2010,(03):28-29.
[3]劉欣.從語言中感受自然的歌唱[J].音樂時空,2015,(02):08-09.
作者簡介:王爽(1994-),女,聊城大學音樂學院16級研究生,專業為聲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