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芳++蔣婷++白倩++文銀婷+李瑞華


[摘要] 目的 探究家庭跟進式健康教育應用于心力衰竭患者對其壓瘡預防及情感狀況的影響,并為這類特殊群體的優質診療照護模式提供數據支撐。 方法 選取四川省南充市中心醫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6例心力衰竭患者,所有納入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43例。對照組實施傳統的護理照護,而研究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引入家庭跟進式健康教育模式。記錄兩組患者干預后第4周末的壓瘡情況,并對壓瘡進行分級;兩組患者在干預前及干預后第4周末接受由Zung編制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測評;兩組患者在干預后第4周末均接受由責任護士自制的護理滿意度問卷測評。 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壓瘡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患者干預前的SAS和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5.3%(41/43),高于對照組的76.7%(33/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家庭跟進式健康教育模式應用于心力衰竭患者,有助于降低壓瘡發生率,且能改善個體的負面情感狀況。
[關鍵詞] 家庭跟進式健康教育;心力衰竭;壓瘡;情感狀況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05(a)-0171-04
Influence analysis of family follow up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prevention of pressure ulcer and emotional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ZHU Fang JIANG Ting BAI Qian WEN Yinting LI Ruihua
Department of Burn, Central Hospital of Nancho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Nanchong 63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follow up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prevention of pressure ulcer and emotional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to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care model of this special group. Methods 8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in Central Hospital of Nancho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from February 2015 to October 2016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3 cases in each group. Traditional nursing care was used in control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 family follow up health education was applied in study group. The pressure ulcer was recorded at the end of the fourth week after intervention, and the pressure ulcer was graded. Patients of two groups were received an assessment of anxiety self-rating (SAS) and 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SDS) by Zung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at the end of the fourth week after intervention. Patients of two groups were received a self-made nursing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from a responsible nurse at the end of the fourth week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pressure ulcer in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of SAS and SDS (P > 0.05). After intervention, SAS and SDS in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study group was 95.3% (41/43),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76.7%, 33/43),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Family follow up health education applied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can help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pressure ulcer, and can improve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the individual.
[Key words] Family follow up health education; Heart failure; Pressure ulcer; Emotional state
心力衰竭是心內科常見病種,這類疾病的發病機制是由于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所致的心肌血供不足的心血管系統疾病[1-4]。由于該病具有反復發作的特點,而病情一旦急性發作,將會使心肌的氧耗量明顯增加,使個體出現強烈的心前區疼痛,更有甚者,會誘發神經-內分泌功能異常,使去甲腎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導致心搏驟停事件的發生[5-6]。由于當前針對冠心病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措施,導致患者對自身病情出現一定程度的焦慮、擔憂情緒,這均不利于心血管系統疾病的整體化預后及轉歸[7-9]。這類患者的病情一旦得到控制,將面臨著從醫院回歸到家庭的情況,而因患者本身所存在的認知偏差,將會踐行出既往不佳的行為習慣,導致心力衰竭的再發,這也是大多數患者對出院表現出恐懼情緒的來源[10]。另外,心力衰竭患者由于活動耐受力受損,將會導致其長期臥床的可能,而若患者自我照護的方法不當,這將大大增加壓瘡的發生率。所以,幫助這類患者構建科學及系統的認知框架,則能幫助他們內化相關理論知識體驗,使其能自覺踐行正確的行為及調理自身情緒,這對其病情的康復及獲得滿意的身心體驗均大有裨益[11]。但是,傳統的護理照護策略,則更側重于患者在軀體層面的護理干預,而即使開展健康宣教,亦未充分調動護士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僅給予患者提供填鴨式的認知宣教,沒有考慮到患者與護士之間存在的認知不對等性,最終無法幫助患者構建良好的認知模式[12]。基于此,有學者從人性化的視角著手,旨在從健康宣教領域研發出一條高效且合理的認知干預方案,使患者能在院內及院外,借助正確的認知理論指導自己的行為方式[13]。故此,家庭跟進式健康教育則應運而生,它是一種基于家庭成員共同參與的健康教育策略,能有效調動患者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家屬的幫扶力量,強化患者院外生活的后盾力量。但是,由于該項干預策策略較為新穎,尚未在國內得到廣泛推廣及普及,所以,筆者擬設計本次調研,旨在驗證及剖析其應用于心力衰竭患者所產生的臨床效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四川省南充市中心醫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6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50例,女36例,年齡為36~80歲,平均為(49.8±5.7)歲。所有納入對象均經心肌輔酶及動態心電圖檢查,再結合其呈現出的癥狀體征,確診為心力衰竭,診斷依據則參照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發行的第7版《內科學》教材中關于該病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患者的心臟、肝臟、腎臟等實質性臟器無嚴重疾患;小兒無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無原發性或繼發性癡呆;對本次調研內容知悉并簽訂同意書。所有的納入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兩組性別、年齡、心功能分級、文化層次以及伴發基礎疾病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開展傳統的護理照護模式:由責任護士以發放材料結合口述的方式,向患者介紹疾病發生、發展、預后及轉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體系;由責任護士為患者作好基本的心理干預,幫助其緩解內心的緊張與焦慮;責任護士根據患者的飲食愛好,為其提供富含高蛋白、低脂以及維生素的食物,從而為其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
1.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開展基于生物-心理-社會功能層面的家庭跟進式健康教育模式。①家屬共同參與式的認知干預:由患者自行提供家屬清單,要求家屬為患者的直系親屬,并在今后至少與患者共同生活達4個月時間之久;由責任護士為雙方提供一個安靜、舒適以及無人打擾的環境,以預先告知的口吻讓雙方將本堂課中的重點知識點進行記錄,并于宣教結束后,讓雙方彼此復述;護士以通俗的口吻作為引導式用語,借助多媒體以及手繪動畫的方式,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有關疾病以及自我護理等理論知識體系方面的內容、相關技巧,以此幫助雙方掌握系統以及核心的知識內容;宣教時間控制在30 min,待宣教結束后,給患者及家屬各5 min的時間回顧堂課中所掌握的理論知識體系,并以口吻復述的形式闡述相關知識點,將時間控制在10 min以內;在雙方彼此復述的間隔時間內,護士則用手機錄制下雙方的復述內容,同時認真聆聽其相關介紹,指出雙方各自存在的不足與缺陷;待結束后,護士將視頻分別拷貝給雙方,要求雙方于當晚入睡前20 min,按照雙方復述的方式重新闡釋有關內容;次日,要求雙方于8:00~10:00,按照同樣的方式,將自己在昨天中所掌握的相關知識點予以闡述,每人的時間則控制在10 min以內。②家庭共同參與式的情境扮演:護士根據患者及家屬近日來所掌握的理論知識以及相關技能,擬訂相關情境,以讓雙方有代入感,并將相應的技能給以有效的呈現;具體的情景,可以是:你因癥狀加重,而只能被迫臥床休息,由于休息時間需要較長,這將引起局部骨突隆部位出現壓迫,引起壓瘡的發生;那么根據該情景,請你和家屬作為相關的角色扮演者,在扮演之前,請再次回歸到該情景所規定的具體場景中,用心去深刻地感受及體會相關的情緒感知,并充分調動自己所掌握的相關理論知識,使自己能全方位地應用到情境扮演中來;當雙方準備妥當后,護士用手機錄制下雙方的角色扮演情況,并于錄制后,回放視頻,指出雙方仍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幫助其強化相關技能認知;同樣地,護士將錄制的視頻拷貝給患者及其家屬,要求其于當晚入睡前30 min,再次重復該項角色扮演情境。
1.3 觀察項目
①記錄兩組患者在干預后第4周末的壓瘡情況,并對壓瘡進行分級。其中,壓瘡的分級標準實施由NPUAP小組所擬訂的《壓瘡嚴重程度分級標準》[14],共將壓瘡評定為4個級別,分別為淤血紅潤期、炎性浸潤期、淺度潰瘍期及壞死潰瘍期。②兩組患者在干預前及干預后第4周末接受由Zung編制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測評[15]。③兩組患者在干預后第4周末接受由責任護士自制的護理滿意度問卷測評,問卷采取封閉式答案的形式,即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后壓瘡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壓瘡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負性情感狀況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SAS和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干預后,研究組患者SAS和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2.3 兩組患者干預后護理滿意度比較
3 討論
心力衰竭是心內科常見病種,是一類較為危重的心血管疾病,一般是由于心功能下降所致心排血量減少,而引起心臟起搏功能障礙,最終會影響身體全身臟器的血液供給。循證醫學指出,對于心力衰竭患者,絕對臥床休息非常有必要,而且是治療措施中的重要一個部分。但是,由于心力衰竭患者的全身皮膚血供本身較差,這會引起局部皮膚免疫力削弱,易出現皮膚破潰的情況。所以,臥床所致的骨隆突處會受到重力的垂直性作用,會加重皮膚受損的程度與進度,進而誘發壓瘡。壓瘡是臨床上常見并發癥,而一旦發生壓瘡,不僅會給患者帶來強烈的軀體痛苦,更是會增加疾病的整體治療難度[16]。所以,針對這類特殊群體,應從特殊層面和角度出發,擬訂相應降低壓瘡發生率的措施,進而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適度體驗。分析導致壓瘡的原因:①皮膚血供不足,主要是通過藥物以及物理措施來對皮膚狀況進行改善;②患者持續而強烈的精神緊張狀態,因為不良的情緒刺激會引起交感神經張力增強,從而導致心率加快、血壓驟升,這會進一步削弱患者對情感認知的有效體驗,最終出現惡性循環[17],所以,改善患者的負性情感狀況,對患者自身的情緒感知體驗以及壓瘡的預防,至關重要。傳統的護理措施,更多的是強調護士個體在照護流程中的重要性,而忽視了患者本身的主觀能動性,這往往無法充分提高患者的積極性,從而引起自護行為狀態不佳,使疾病反復出現遷延不愈的臨床態勢。所以,在本次調研中,筆者尋求進一步的護理模式突破,擬從患者的精神心理層面視角出發,并發動家屬的幫扶力量,以驗證及剖析該項新型護理模式所產生的臨床成效。
本次調研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壓瘡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表明家庭跟進式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降低壓瘡發生率。分析導致該項結果的原因,與如下幾個方面措施落實相關:①家屬共同參與式的認知干預,是一項讓家屬共同參與健康宣教中來的照護舉措;傳統的健康宣教實則是一項填鴨式的照護模式,即由責任護士闡述相關內容,而患者僅被動地聆聽,這種模式的干預成效往往不佳,無法走入患者的內心,使其對相關知識點充分內化及掌握[18];而在本次干預中,讓家屬一同介入,一方面能使患者感受到自己并非孤軍作戰,另一方面又能讓家屬共同加入到學習行列,這對營造和諧一致的家庭照護氛圍大有裨益,同時,還能促進雙方能習得相關的重要的知識點,亦能減輕患者因內心焦灼忐忑所致的負面情感[19];該項護理模式除了讓家屬共同參與進來外,更是從心理學的視角出發,利用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規律,要求雙方對同一知識點進行反復多次的學習、觀摩,最終能成為其潛移默化的一部分理論知識體系。②家庭共同參與式的情境扮演:有了前期的理論知識鋪墊,還需要讓患者將相應的理論內容轉變成具體的實踐行為,從而使其踐行正確的行為舉動;首先,通過讓患者以換位思考的形式代入具體情境中,體會自己面對該情境時的具體心理狀態,這能幫助其提高其應對不良事件的心理閾值,避免因自己今后遇到相同或相似情境時因其過于陌生而無從應對[20];其次,讓患者根據自己既往所掌握的知識點進行梳理,這實則是培養患者面對應激事件時,如何采取最為有效的干預策略進行緩解的思維;當患者在開展具體的角色扮演時,又能重新回憶相關知識點,并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審視,利于糾正錯誤或不恰當的行為方式;在該過程中,護士再次用手機錄制下患者與家屬的全程角色扮演情況,并以回放視頻的方法,逐一指出雙方所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而能幫助其鞏固及強化其對相關自護行為的理論認知與行為方式[21];當患者對相關知識點有了進一步內化后,能幫助其掌握相關降低壓瘡發生率的治療措施與方法,從而可降低壓瘡發生率。伴隨著患者對相關疾病以及照護措施的理解與內化程度的深入,這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故本次調研結果亦顯示,研究組患者干預后的SAS和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表明家庭跟進式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消極情感狀況。
綜上所述,家庭跟進式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消極情感狀況,且能降低壓瘡發生率,取得較為可觀的臨床成效。
[參考文獻]
[1] 劉輝,鄭豫珍,楊麗萍,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從醫院到社區無縫隙護理管理模式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3, 48(12):1061-1066.
[2] 陳銀花,鄧金梅,吳燕群.綜合護理干預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14):168-170.
[3] 馬金,張艷.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17):152-154.
[4] 宋惠琴,蘇惠儀,華青霞.優質護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響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31):182-184.
[5] 陳蘭,張麗英,錢海燕,等.循證護理在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臨床應用[J].醫學臨床研究,2013,30(3):622-623.
[6] 李翠瓊,胡艷芬,蔡麗娟,等.多學科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6, 23(34):173-174.
[7] 秦玉霞,李惠萍,韋學萍,等.基于醫院的延續性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21):2517-2520.
[8] 李本祥.美托洛爾聯合曲美他嗪治療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30):128-130.
[9] 陳樂鴻.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療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對比[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29):111-113.
[10] 薛艷琴,郭蕊.護理延伸服務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依從性的影響[J].西部中醫藥,2016,29(10):126-128.
[11] 林娜,王曉芬.呼吸訓練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耐力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1):1082-1084.
[12] 顏振蘭.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臨床護理方法探討[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11):1232-1234.
[13] 王曉丹.健康教育在臨床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J].醫藥與保健,2015,(2):182-182.
[14] 姜麗萍.壓瘡臨床分期及相關機制研究進展[J].創傷外科雜志,2012,14(2):97-99.
[15] 戴維·邁爾斯.心理學[M].黃希庭,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
[16] 白彥麗.循證護理對心力衰竭患者康復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2):204-206.
[17] 張小娟,李小花.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護理[J].河北醫藥,2016,38(20):3188-3190.
[18] 李艷,單巖,張文萍,等.Roy適應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睡眠障礙護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8):692-694.
[19] 王菲.延伸護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9):1-3.
[20] 孔肖華,冼嘉敏.針對性護理在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失代償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 13(9):40-41.
[21] 陳巍,林平,李玲,等.基于跨理論模型的健康教育對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行為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3, 48(4):293-296.
(收稿日期:2017-01-06 本文編輯:李亞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