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守輝
[摘 要]生命教育,即指教師對學生關于生命安全和人生應負的責任的相關知識教育。教師開展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教會學生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所在和正確處理天人、物我的復雜關系,并學會陽光、積極地生活,笑對生命里出現的苦難折磨,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對社會的發展進步做出自己的貢獻。由此可見,生命教育對學生一生的影響意義是巨大的,本文探討的小學語文中的生命教育的幾種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命教育
許多人提到小學語文就不禁嗤之以鼻,以為小學語文僅僅只是教會學生識字拼讀和寫作,其實不然,身處物流橫欲的繁華時代,小學生受到的誘惑很多,容易產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為失控等行為,在現有的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大量的適合對小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課文,所以,在研究如何開展小學語文中的生命教育的教學方法時,教師可以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為基礎,以教材為橋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生命教育的熏陶方式。
一、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小學教材中關于生命教育的課文有《落花生》、《淺水洼里的小魚》、《地震中的父與子》等,它們分別被安排進不同年級的課本,所以,教師在準備這類涉及生命教育的課文需另外準備一些“干貨”以充分地對小學生進行生命教育。這些課堂的“干貨”可以以一種提問學生問題的方式倒出。例如,在新授課文《小蘿卜頭的故事》時,教師可以發問學生“假使你每天都活在死亡的威脅中,你打算怎么過一生”,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向學生娓娓道來小蘿卜頭在抗戰年代的監獄里如何自強不息,利用一切可用的物品、時機學習,將學生引入那個人人自危、生命飽經摧殘的年代,珍惜生命的意義不只是生存、繁衍后代更有建立新中國的偉大使命。同齡人對生命的感悟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這一心理特點進行教學。在學習課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時候,教師就可以以問題“假如同學們失明,你們能猜想一下自己的生活會怎樣過?”,這種“苦難”般的問題也許讓學生很是頭痛,他們甚至不知怎樣去假設,這樣就引出本文第二點提到的生命教育教學方法。
二、身臨其境,優化教學成效
“身臨其境”指通過排演情景劇,安排學生出演課文中出現的角色,在穿越時空的情境中身臨其境,感知課文中心主旨。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組織學生去校外進行生命教育是極其困難的,所以教師可以退而求其次在課堂上扮演角色以親身體驗生命的真諦。優化教學成效的教學方法靈活多變,又因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教師在現實教學過程中可以帶領學生觀看生命教育的有趣視頻或共同朗誦一段生命真諦的詩歌,抑或帶領學生一塊記錄校門附近的榕樹一年四季的變化。生命教育的教學應時應景的進行可以起到更佳的效果,尤其是在日復一日的持續對生命的關注,更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和參與感。教師在進行生命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地對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以更好達到教學目標,將學生培養成敬畏生命、珍惜時光、積極生活公民。
三、習作內化,將對生命的感悟外化于行
在對學生進行過生命教育后,教師不難發現學生大多都有所啟發,這時,教師應趁熱打鐵、乘勝追擊地引導學生寫一篇有關生命教育教學過程所涉及的內容的作文。通過寫作加深、鞏固學生在生命教育過程中所習得的知識,也能起到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等作用。正如黨一直號召人民群眾在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社會主義先進理論時,“重在參與,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時候,也要指出學生將對生命的感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內化于心是習作,外化于行便是引導學生在實際行動中表露出對生命的理解,例如,在如何處理人與物(自然環境)的問題上,學生可以通過不踐踏草坪、不亂扔垃圾等行為將在課堂上學會的知識外化于行。
四、師生討論,營造寬松的交流環境
兒童最基本的學習途徑是活動,而兒童模仿能力又極強,因此,開展必要的課堂討論有助于處在兒童期的學生模仿、獲得對生命真諦及各個方面的深度理解。例如,某個學生講起家里養了好幾年的寵物近兩天去世了,落落大方地談起他或她對生命的理解,這時有心的學生就會默默記住,原來養寵物也是一種感悟生命的方式,那下次說不定也會養一條寵物。營造寬松的交流環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傾訴欲,因此在進行師生討論生命教育的感悟的課堂上是極為必要的。至于如何營造寬松的討論交流環境是根據教師現有的授課對象的心理特點和現實情況而定的,情況不一而足,教師在實踐的過程中摸索最為妥當的方式營造寬松的交流環境以更好地達到教學成效。
五、組織班級競賽,深化學生對生命教育的認識
語文教師在進行生命教育的時候,不妨參考其他理科類學科的競賽教學方式。班級競賽是指教師出一套難度適中的針對性較強的試題,選擇一個有利時機,發于學生,組織學生進行班級競賽。生命教育是心靈的教育,如何讓學生以文字的形式說出對生命教育的感悟是小學語文教師、中學語文教師乃至大學語文教師一直苦惱的事情。其實,班級競賽就是很好的一種方式,讓學生在競賽中閃現自身智慧的光亮,以更好地將生命教育成效反饋給教師,在很大程度上對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成效是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同時也要注意,設置試卷難度要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情感出發,且不能脫離學生現有的情感體驗,否則會抹殺學生學習生命教育的興趣,影響班級競賽效果。
六、結語
生命教育是一個較寬范疇的教育領域,小學語文教師的授課對象又正值曉事的敏感階段,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難免要多費心,從小學生實際心理特點出發,以教材和教學方法為輔助,真正將生命教育的啟發內化至小學生的心靈,將生命教育的成效見諸于小學生的實際行動中。
參考文獻:
[1]劉曉云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學術期刊《都市家教月刊》 2016年5期.
[2]田新會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進行生命教育》 學術期刊《新一代月刊》201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