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銳
摘要:本文從孝廉文化的視角下,概括了孝廉文化的含義,指出孝廉文化對于領導干部道德塑造的重要作用,分析目前領導干部道德失范行為的幾種類型及其危害,進而尋找以孝廉文化促進領導干部道德失范矯正的路徑選擇,以孝思廉,自覺加強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以孝督廉,強化領導干部的自律意識;以孝倡廉,有效地開展領導干部思想道德教育,鞏固道德之基,從而達到“不愿腐”廉潔從政的思想和行為,把反腐倡廉工作引向深入。
關鍵詞:孝廉文化;領導干部;道德失范;矯治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鍵在于建設一支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良、奮發有為的執政骨干隊伍”。[1]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強化領導干部道德素質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必然要求,是做好新形勢下的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領導干部作為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其作風建設對于黨風、政風甚至整個社會風氣都有重大的影響。目前領導干部的整體隊伍表現是好的,但領導干部在道德層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導致了一系列的腐敗現象及社會問題的產生。如領導干部以“孝”代廉,以孝斂財的腐敗現象時有發生;“養小三”“包二奶”等道德層面行為失范;恃上不是親,只關注GDP和政績,偏離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等等。這些行為背后都有著文化意識和思想道德的深層次原因,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孝廉文化缺失。
本文基于孝廉文化的視角,通過對孝廉文化對領導干部道德塑造的重要作用分析,分析目前領導干部道德的失范行為及其危害,從而探討孝廉文化促進領導干部道德失范矯正的路徑選擇。
一、孝廉文化對于領導干部道德塑造的重要作用
在十八屆中紀委四次全會中提到,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中華文明的DNA。孝廉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它既是為人處事的方式,也是我國歷史上自漢武帝時期建立起來的察舉考試、選拔官員的正式制度。所謂孝廉文化,就是公職人員長期以來基于孝順父母長輩,形成的一種廉政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之總稱。它包括孝廉的思想意識、制度規范和實踐效果等范疇。孝廉文化是以廉政為思想內涵、以孝文化為表現形式的一種文化,是廉政建設與孝文化建設相結合的產物。領導干部道德是指領導干部在從事領導、管理、協調、服務等事務中所表現出來的道德意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及道德規范的總和。領導干部道德包括政治道德、經濟道德、責任道德、服務道德、公務道德、生活道德等內容。弘揚孝廉文化對于領導干部道德塑造具有重要意義。
1.弘揚孝廉文化有利于領導干部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建立高尚的精神家園
領導干部作為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日常政治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他的思想和行為作風對于黨風、政風甚至整個社會風氣都有重大的影響。如今社會轉型期和多元文化和思想激蕩的今天,各種思想紛繁復雜,各種理念交織激蕩。“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正是我們對當代領導干部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要求,“孝以養德、廉以修身”、“以孝促廉、以廉盡孝”等“孝”與“廉”的結合,使得領導干部的內心強大,品行端正,不為社會上的不良理念所動搖,不被不良行為所左右,樹立在人民群眾中的良好形象,為執政為民做好夯實的心理基礎。
2.弘揚孝廉文化有利于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執政理念,真正做到執政為民
孝廉文化將孝道作為廉政文化的重要內容引入廉政文化范疇,把傳統的孝文化和廉政文化結合起來,孝道對廉政評價標準的心理依托作用,正確引導領導干部改善作風建設,弘揚新風正氣,抵制歪風邪氣,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努力實現領導干部作風的進一步轉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有力保障。將小孝化為“大孝”心系群眾、服務人民,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時刻擺正自己和人民群眾的位置,在思想感情上貼近人民群眾,下大氣力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下大氣力做好關心困難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多辦順應民意、化解民憂、為民謀利的實事。黨的執政能力的源泉和基礎就是與人民的血肉聯系,弘揚孝廉文化,可以提高領導干部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自覺性,可以優化領導干部的各方面作風,樹立黨的良好形象,得到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從而確保執政能力的提高。
3.弘揚孝廉文化有利于領導干部加強自律意識,強化以明德固廉的自我約束作用,把好拒腐防變的第一道防線
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黨的領導方式的改善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進步。但是隨著物質充裕,社會浮躁,很多優秀的工作作風和優良傳統丟失,部分領導干部開始懶散、松懈,甚至將原則做交易,走向貪腐的道路。以孝廉文化為基點,對領導干部進行道德約束,其中包括家庭道德和職業道德等方面。孝與廉政的本質要求一脈相承,但角度不一樣,提法也不一樣。廉政既是道德規范,也是職業準則,所具有的社會屬性,使其要求作為政治取向顯得更為原則,而孝則融合了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與人們的生命來源和社會生活密不可分,其要求作為文化習俗顯得較人性化、通俗化,更易成為一種來自內省式的、民間習俗式的自覺行動。將孝廉文化結合既要求領導干部在家孝順父母,關愛家庭,履行義務,同時要秉公用權、廉潔從政,自覺遵守黨的紀律和國家的法律法規,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廉潔從政的各項規定。將孝廉文化所倡導的理念作為一面明鏡,提醒和監督領導干部自省、自重,恪盡職守,遠離腐敗和違法行動,勤政廉明。
二、當前領導干部道德失范行為及其危害
1.當前領導干部道德失范行為
(1)領導干部盡職不盡孝,難當大任。深圳市某財政局職員廖某因辱罵和毆打近六旬的老父老母事件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據其母親敘述,不到半年時間,因家庭瑣事多次被打。履歷光鮮,在單位表現優秀的領導干部卻痛打雙親,讓人不禁對當下領導干部的道德行為準則提出質疑,連生身父母都無法孝敬的人如何擔當為人民服務,為黨和國家做貢獻的重任。[2]“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是我們選拔干部的原則,諸如上述領導干部的行為,雖然沒有因為貪污腐敗形成違法犯罪,但是從德的標準考量,他并不具備合格的領導干部的基本素質,難當大任。
(2)官員以孝斂財,用權盡孝。海口市商務局原局長王某當上局長不到一年,卻貪污受賄117萬余元。他稱,貪污是需要錢去孝敬父母、資助兄長小孩上學。子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說孝是道德和品行的根本。上述領導干部的行為表面上是對父母尊敬孝順,實為運用權術,違規操作,利用公共權力達到私利,實際既是對父母的不尊重不孝順,更是對國家和人民的不負責任。
(3)官員不孝不廉,有辱使命。比上述兩個案例更為普遍的是現在有些官員常常借口工作忙,脫不開身,抽不出時間,長年累月不回家,不履行子女贍養老人的義務。過度的功利主義吞噬掉了某些官員的人性,使其思維漸趨于侍上不侍親,而出于自我升遷發展的需要,他們寧可坐視父母無人問津,也不敢怠慢影響自己前途命運的上司。同時他們將公權力過度地運用到私人生活和私人關系中,為己謀求一時之利,為子女尋求庇護,他們既不盡作為兒女的孝的義務,也褻瀆了作為父母的職責,更扭曲了官員執政為民的使命,可謂不孝不廉,嚴重背離了傳統道德的要求和執政的原則約束,讓人不禁扼腕。
2.當前領導干部道德失范行為的危害
(1)領導干部存在的不孝行為,背離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道德,弱化社會公德,不利于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領導干部作為社會的管理者,他是黨和國家形象的代言人,是黨和國家意志的體現者。可以說,領導干部的道德修養對整個社會道德水準,對整個社會風氣,都有著無可置疑的導向和示范作用。一個國家的社會風氣如何,社會道德狀況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官德”如何。“官德”正,則社會風氣就純正,官德不正,則社會風氣就歪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一方面,人們從各級領導干部的道德言論中感悟社會所倡導的道德要求,另一方面,人們又會從各級領導干部的道德行為中判斷善惡是非。官員的不孝行為,不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于子女的倫理要求,“民以吏為師”,沒有起到應有的示范和表率作用。
(2)個人職業道德缺失,喪失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脫離群眾,偏離了黨的執政理念,動搖執政之基。群眾路線的實質就是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黨的性質決定干部的職業道德作風,反過來,其職業道德狀況又會影響和制約黨的性質。目前雖然只是少數干部身上滋長了某些不正之風,并未從根本上影響黨的先進性,但如果任其發展,量變可以引起質變。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初期就指出:“黨和政府愈是實行各項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政策,黨員尤其是黨的高級負責干部,就愈要重視、愈要身體力行共產主義思想和共產主義道德。”領導干部只有堅持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才能把握和堅定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才能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相反則會在背離人民、脫離群眾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弱化了執政能力,動搖了執政之基。
(3)不符合“德才兼備”中對“德”的基準考量,會導致領導干部考核不稱職甚至走向貪污腐敗的深淵。2009年,十七屆四中全會明確要求,選任領導干部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但“中國并沒有健全的官德評價機制”,“德”作為軟實力,一直是組織部門考察中的難點,有時甚至處于盲區,因此導致各地出臺了不同的道德指標。大到政治品德、職業道德,小到家庭美德,德評指標五花八門卻缺乏統一和協調性。道德失范行為中所表現出的“不孝不廉”“以孝代廉”“只盡職不盡孝”等表現如果不加以矯正和引導教育,無法準確地在德的考量中得以體現,會使很多德才兼備的選人標準流于形式,不能正確地甄選出合格與不合格的干部的區別,使得對領導干部的選拔和監督缺少有力的著力點,從而導致其走向貪污腐敗的深淵。
三、以孝廉文化促進領導干部道德失范矯正的路徑選擇
1.以孝思廉,自覺加強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
人的思想境界不同,廉潔的動因則異。古人將廉潔者分為三種層次:“有見理明而不妄取者,尚名節而不茍取者,有畏法律、保祿位而不敢取者”。作為領導干部,首先必須在思想意識上牢固樹立起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三觀”思想。正確處理“孝”和“廉”的關系,不能“以孝代廉”,也不能“盡職不盡孝”。“三觀”思想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只有樹立起正確的“三觀”思想,才能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經受住風浪和誘惑的考驗,才能勇立潮頭,堅強不摧。在樹立“三觀”思想中,著重增強三種意識。一是要增強學習意識。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理論知識,不斷汲取改造主觀世界的精神力量和理論支持。同時要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將誠信、忠孝的現代含義內化為個人的行為準則,時刻銘記,經常對照。二是要增強公仆意識。要克服“官本位”的思想,以民為本心系群眾、服務人民,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時刻擺正自己和人民群眾的位置,在思想感情上貼近人民群眾,下大氣力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下大氣力做好關心困難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多辦順應民意、化解民憂、為民謀利的實事。三是要增強大局意識。在處理個人利益和整體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時,我們領導干部要有大局意識,要有膽略和氣魄,堅持“心中的道德法則”,服從和堅守全局的、長遠的、正確的利益選擇。不能為了自己的所謂“孝順”做出對國家不忠,對人民不孝的事情來。
2.以孝督廉,強化領導干部的自律意識
孝廉文化本身是一種和諧文化,其根本功能在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家庭關系,強化個人修養加強黨性修養。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必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這是領導干部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自重,就是檢點自己的言行,尊重自身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名譽,使自己的言行與共產黨員、領導干部的身份相符合。要注意防微杜漸,注重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自省,就是要勤于反躬自問,善于反觀自照,嚴于解剖自己,勇于自我反省,經常查找自己有沒有“越軌”的行為,糾正錯誤,彌補不足,始終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警,就是自我警示和告誡,提高警惕,牢牢守住黨性原則的防線、思想道德的防線和法規紀律的防線。自勵,就是自我鞭策和自我激勵,克服平庸思想和安于現狀的心態,培養起奮發向上、建功立業、敢闖敢試的進取精神和不怕困難、不怕挫折的決心。在社會生活和工作中,在與人交往中,面對來自市場經濟的各種誘惑,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注意潔身自愛,保持一身正氣,增強抵御各種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能力,勇于同一切消極腐敗現象做斗爭。作為領導干部,不僅自己帶頭廉潔自律,還要管好家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管好下屬。要求別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別人做的,自己堅決不做,主動把自己置于組織和群眾的監督之下。同時,還要注重從小事做起,從小節守起,真正做到以孝督廉,筑牢“不想腐、不愿腐”的廉潔從業思想防線。
3.以孝倡廉,有效地開展領導干部思想道德教育,鞏固道德之基
習近平在中紀委十八屆三次全會中強調,要深入開展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黨風黨紀和廉潔自律教育。現在,我們每個黨員領導干部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在預防腐敗問題上并不存在天然的免疫力,如果忽視了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建設,就可能導致道德觀念淡薄,道德操守滑坡,就很容易受到腐敗病毒的感染,甚至跌入腐敗的泥坑。片面的為家人謀權得利,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孝”,而是對人民事業的不“孝”,對黨的事業的不“忠”。具體來講,我們將思想道德教育具體可以細化為三類:一要加強社會公德教育。社會公德是社會生活最簡單、最起碼、最普通的行為準則,是維持社會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進行的最基本條件。作為社會和企業發展的主導和中堅力量,領導干部應該首先成為社會公德的踐行者、倡導者和模范者。二是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職業道德作為社會道德體系的基礎之一,對于改善社會風氣、促進人際關系和諧發展具有基礎性和關鍵性的作用。領導干部不僅要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更要樹立“講原則、講誠信、講服務,講奉獻、講廉潔”的思想,堅持職業操守,成為職業工作者的楷模。三是要加強家庭美德教育。我們應該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睦、穩定的和諧家庭關系,營造良好的家風,正確真誠地盡孝行善,關愛家人,關心子女,而不是將權力異化為謀求私利的工具。使小家和睦,使大家和諧,關愛人民,忠孝國家,并積極倡導正確引領,使之成為營造和諧的社會風氣的助推力量。同時加強對領導干部“八小時”外進行自律和監督,讓領導干部把好“家庭廉潔關”的“堅固防線”。
孝廉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成為今后一個時期廉政文化建設的一種方向。以孝廉文化修身,不斷加強領導干部道德建設,筑牢反腐倡廉的重要防線。要通過孝廉文化來內省和外督領導干部的思想和行為規范,不斷充實領導干部的內心力量,優化人格結構,以德修身,以孝思廉,以孝督廉,以孝倡廉來堅持不懈地抓好領導干部道德建設,不斷教育和引導各級領導干部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切實轉變作風,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自覺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自覺抵御各種腐朽落后思想觀念的侵蝕,才能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才能形成共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強大力量,才能永葆先進性,才能切實把反腐倡廉工作引向深入,真正地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注 釋:
[1]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48.
[2]《深圳領導干部暴打親生父母告知分子道德遭質疑-合肥熱線http://news.hefei.cc/2011/1026/020159832.shtml》.
參考文獻:
[1]高望之.儒家孝道[M].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11.
[2]沈其新.中華廉潔文化與中共共產黨先進性建設[M].湖南大學出版社,2008.10.
[3]李希鳳.對加強公務員道德建設問題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2007.11.